华南柑橘看闵粤:积极破局,走向复兴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于平平 2024/7/21 9:55:15
一直以来,广东和福建都是我国华南柑橘产业带的两个优势产区。广东是我国最早栽培砂糖橘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完成商业化柑橘栽培的地区之一,更是曾经的柑橘种植第一大产区。两大华南柑橘种植优势产区在广东,几乎所有县市都有柑橘种植,形成了以肇庆、云浮和惠州为主的粤中种植片区、以清远和韶关为主的粤北种植片区和以阳春和廉江为主的粤西种植片区。具体来看,广东拥有一定种植规模和产量的主产区主要有肇庆、清远、云浮、

一直以來,廣東和福建都是我國華南柑橘產業帶的兩個優勢產區。


廣東是我國最早栽培砂糖橘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最早完成商業化柑橘栽培的地區之一,更是曾經的柑橘種植第一大產區。


兩大華南柑橘種植優勢產區


在廣東,幾乎所有縣市都有柑橘種植,形成了以肇慶、云浮和惠州為主的粵中種植片區、以清遠和韶關為主的粵北種植片區和以陽春和廉江為主的粵西種植片區。


具體來看,廣東擁有一定種植規模和產量的主產區主要有肇慶、清遠、云浮、陽江、惠州、韶關、梅州、潮州、河源、揭陽、廣州、湛江、江門等市。主要種植的品種有砂糖橘、貢柑、馬水橘、新會柑、春田橘、沙田柚、蜜柚等。


廣東省柑橘種質資源豐富,加上改良引進的新柑橘品種,目前栽培品種已經超130種,其中種植面積較廣的有砂糖橘、沙田柚、蜜柚、臍橙、新會柑、蕉柑、溫州蜜柑、貢柑、年橘等。


13-1.jpg


福建省柑橘種植歷史也非常悠久,地處浙-閩-粵柑橘特色生產帶,也是我國寬皮柑橘的黃金種植地,同時柑橘也是福建分布最廣、產量最多的第一大類水果,是福建水果產業的主要支柱。


和廣東一樣,福建的柑橘種質資源也非常豐富,主栽有蘆柑(硬蘆、巖溪晚蘆、太田蘆柑等)、溫州蜜柑(宮川、龜井、興津及早熟的稻葉、市文、宮本、肥之暑、大浦5號、脅山等)、雪柑(少核雪柑等)、臍橙(紐荷爾、紅肉臍橙、臍橙52等)、柚(琯溪蜜柚、四季柚、度尾蜜柚、坪山柚、胡柚、紅肉蜜柚、紅綿蜜柚等)、雜柑類(清見、甜春橘柚、春見等)、福橘、甌柑、羅?。ń饤棧?、金彈等。


13-3.jpg


很顯然,相比廣東,福建的柑橘品種更“雜”一些。橘柚不分家,廣東和福建相比廣西,都是柚子種植大省。廣東主要品種為沙田柚與蜜柚,主要集中梅州市、清遠市、韶關市。福建更是中國柚子產量最多的地方,琯溪蜜柚、度尾文旦柚、建陽橘柚、平和紅柚等品種均有分布。2020年福建產出了279.11萬噸的柚子,占中國產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南部地區的平和縣,年產柚子約220萬噸,種植面積70多萬畝。


13-2.jpg


種植在穩步回暖


廣東和福建兩個柑橘產區存在共性—都曾遭受過柑橘“癌癥”黃龍病的肆虐,產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面積大減,一度消沉。但是經過多年沉淀,在當地政策扶持下,通過黃龍病防控防治技術的升級和重塑品牌,兩個產區都在穩步恢復生機,在柑橘市場的夾縫中突圍,重占市場,走出一條產業復興之路。


廣東真格營銷總監艾磊表示,近幾年,由于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度困擾廣東橘農的黃龍病已經得到有效遏制,廣東地區柑橘種植正在回暖。例如,清遠、韶關、肇慶等地區的砂糖橘種植面積有所提升。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2023年度廣東省水果產銷形勢分析報告指出,2023年全省柑橘整體生產形勢穩定,預計2023年柑橘種植面積約287.6萬畝,同比增加0.2%,其中柑類面積同比增幅最大為0.5%。全省柑橘預計產量約421.4萬噸,同比增加0.3%,柑類產量增幅最大為0.9%,橘和橙產量基本持平。其中,砂糖橘規模及產量同比基本持平。據廣東省農業信息監測體系數據,預計2023年四會砂糖橘種植面積9.2萬畝,同比增長0.3%,產量11.5萬噸,同比持平。而且近5年廣東柚子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穩步上升,預計2023年柚子的種植面積達85.9萬畝,同比增長3.5%,預計產量為130.6萬噸,同比增長4.5%。


近年來,通過清除病樹、采用無病苗木和防治木虱等舉措,福建柑橘黃龍病發病率逐年降低,現已處于可控的穩定狀態,不少老病區的農戶種植積極性在穩步回升。例如,有著‘中國蘆柑之鄉’之稱的永春縣農業部門通過完善的產業發展政策和財政資金投入,蘆柑的種植面積從2018年開始穩步回升?!蹦蕉鳎◤V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負責人周寧透露。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永春縣蘆柑種植面積超11萬畝,年產20多萬噸,栽培規模位居全國首位,還建成了福建省規模最大、最規范的無病柑橘苗木繁育基地,建設省級農民創業園、省級現代水果產業園、海峽兩岸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園、永春農產品集中加工區等一批示范園區,蘆柑產業正逐步走向規?;?、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


國家統計局和福建省農業相關部門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福建省的柑橘種植面積在穩步提升,截至2023年已達到250萬畝。


13-4.jpg


小眾熱門品種是農資增量焦點


過去十多年,隨著種植面積的萎縮,廣東和福建的柑橘農資市場容量一度也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但近幾年隨著種植的回暖,農資廠商重新規劃了對兩地柑橘的布局,把謀求新增量的重點放在了種植面積較小、單位面積經濟效益較高的熱門小眾品種上。例如,廣東新會柑、福建特早蜜橘是兩個區域柑橘產業復興的新勢力。


廣東新會柑是布局重點


新會柑是近幾年廣東柑橘行業最受矚目的熱門品種。新會柑,又稱新會廣陳柑或陳皮柑,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著名土特產,皮肉兼用,是新會柑農在漫長種植歷史中,從蕓香科柑橘屬大紅柑中篩選出來的優秀品種。道地新會陳皮,便是用新會柑果皮為唯一原料,經炮制而成的陳年貯存品,有近千年歷史傳承,食藥同源,是廣東省嶺南中藥材立法保護品種,廣東十大道地中藥材之一和“廣東三寶”之首。


13-5.jpg


鄭州鄭氏化工產品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經理王軍明介紹,新會柑大體來說分三種:原枝、圈枝、駁枝(嫁接),即青柑、二紅柑和大紅柑。一線產區主要集中在會城(特指天馬、梅江、茶坑、東甲、西甲);二線產區為三江、雙水、會城南坦;三線產區為大澤、羅坑、古井;四線產區為司前、沙堆、崖門(特指崖西、崖南)。新會柑樹分為六大生長階段,在柑花盛花期花瓣凋落,果實茁壯成長后便孕育出柑胎、小青柑、青柑、二紅柑、大紅柑。


廣東流傳著一句話“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陳皮非常貴重。在火熱的市場行情下,近幾年新會柑的種植面積和價格也一路上揚。從公開數據可以看到,2011年新會區內新會柑的種植面積只有1.09萬畝,其后經歷了接近10年擴種后,到了2020年達10萬畝以上,近10年間新會柑的種植量悄然增加了10倍。


13-6.jpg


據江門農業部門數據,2023年江門全區新會柑種植面積14.3萬畝,新會柑鮮果產量15.03萬噸,產出新會柑皮約7500噸,全產業鏈總產值超230億元,已形成產品品類最全、業態最完整、產業規模最大的陳皮產業集群。2023年,新會區獲授“中國陳皮之都?新會”稱號。


王軍明表示,近幾年新會柑在廣東柑橘市場是一枝獨秀,現在種植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四個:一是白癩病、瘡痂病、花皮病、脂點黃斑病、炭疽病等病害,木虱、紅蜘蛛、潛葉蛾、銹壁虱等蟲害較為難治且反復,用藥成本非常高,必須人工定期打藥,對柑橘外形有影響;二是新會柑種植受天氣影響大,若早春少雨難以完全發育,葉片枯黃則果實品質較差,雨水過多則影響曬皮質量;三是當地地下水位高,雨水多,導致新梢多,而且根系比較差,樹大起來容易黃化;四是缺少技術人員,農戶大多靠長期積累的技術與經驗進行種植。植調劑針對這些痛點問題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艾磊也坦言,就柑橘來說,近幾年的廣東柑橘行情比較低迷,但新會柑的價格多年來一直穩健地處于高位,往年的地頭收購價格基本在20—30元/斤。2023年東甲高品質果能到近48元/斤,最便宜也不低于20元/斤,優質新會柑果品依然受市場追捧,供不應求。所以,現在農資企業布局廣東柑橘多數聚焦的重點都在新會柑上,因為相比傳統的柑橘,農戶非常舍得投入,用藥、用肥水平也非常高,非常重視品質種植,具有提質增效的功能性特肥產品農戶應用非常普遍。而且由于新會大部分是水田種植,土壤容易板結,近兩年線蟲比較多,農戶對線蟲的防治也非常重視,殺線劑的推廣空間也非常大。未來高品質的農資產品、更精準的解決方案、更完整的綜合性農資服務將是農資企業在新會柑上謀求上量的發展方向。


目前,鄭氏化工在新會柑全生育期已經形成了成熟系統的植調劑應用技術方案。例如在新會柑花期主推“植多分+金榜+多肽磷硼或超勝磷鉀”組合方案,可以預防畸形花、落花、弱花、少花,促進花蕾發育,開花整齊。幼果期主推“芐靚+愛富優+全功/糖醇硼+優宜多”組合方案,可以防止出現生理落果等現象。摘了小青柑后,二保后至膨果期主推“碩果靈+愛富優+葉綠?!苯M合方案,可以增大果皮厚度,靚果皮,減少落果,補充全方位營養;著色方案則主推“優康素+紅顏+超勝磷鉀”,可以增加陳皮柑的上色,果色均勻,促進大紅柑的比率,果面靚麗,品質高;生根方面用藥方案是“億勝跟+猛靚+葉綠保+優宜多”。


廣東真格在新會柑主推的殺螨劑是桔好年(30%聯肼·乙螨唑乳油)、小紅瓶(30%丁氟螨酯懸浮劑);線蟲防治方面主推的方案是線制(6%寡糖·噻唑膦水乳劑)。


福建特早蜜橘對高品質農資需求大


特早蜜是福建的柑橘小眾熱門品種,也是企業布局的增量重點。


13-7.jpg


特早蜜橘被稱為“橘中極品”,產區主要集中在福建的漳州市、永安市、三明市,品種主要有大分1號、大分4號、大浦、日南、由良等。近年來,特早蜜橘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在三明市,特早蜜橘種植已經占全市柑橘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2023年,三明蜜橘面積22萬畝,產量36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28億元以上,蜜橘規模占福建全省40%以上,一些專業村鎮已經形成了連片規?;N植。


據周寧介紹,特早蜜橘成熟時間為8月初到9月底,比其他柑橘類品種早熟近2個月,填補了柑橘上市的空白期,價格行情也比較好,如小陶特早蜜收購價均保持在每斤3—4元,相比云南、四川等地蜜橘品種價格高。而對于種植戶而言,還可以錯開用工的高峰期,節約人工成本。


周寧表示,特早蜜橘能穩健地賣到高價的原因就在于高品質,品質種植在特早蜜橘農戶中間早已成為共識,農戶都比較重視對特早蜜橘的水肥管理、土壤調理和病蟲害防治,用藥用肥水平都特別高,更注重“量”“質”齊抓,向品質要效益。對提質增效的高品質農資產品需求特別大,例如功能性特肥產品、新型的殺螨劑、殺線劑、植調劑的需求都非常大。企業要想在福建柑橘上抓住機會還在于要提高產品力,做長線產品,優化方案。


總的來說,對企業而言,要想在廣東、福建柑橘產業的復興大潮中獲取新增量,還是要拋卻概念噱頭,以柑橘為核心,下沉市場,腳踏實地地為農戶解決種植中的痛點問題,給出方案,創造價值,真正地助農提高柑橘的品質,提高收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