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和上量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2024/3/17 9:00:49
        3月,最是繁忙。        田间农事忙。施肥、整地、插秧、剪枝……南北方的种植者虽然农事内容不同,却都在为春耕热火朝天备耕,为了新一年的收获在耕耘。        园区内外生产运输忙。为保障化肥、农药

        3月,最是繁忙。


        田間農事忙。施肥、整地、插秧、剪枝……南北方的種植者雖然農事內容不同,卻都在為春耕熱火朝天備耕,為了新一年的收獲在耕耘。


        園區內外生產運輸忙。為保障化肥、農藥充足供應,機器轟鳴,流水線高效運轉;碼頭、貨運站、公路上農資產品運輸忙,通過水路、鐵路、公路源源不斷地將農資產品及時地運往全國各地。


        市場上服務團隊忙。忙著和經銷商溝通、查看庫存,忙著和經銷商一起深入田間地頭,到種植戶那里解決問題,保障今年的豐產豐收。


        這忙碌中,雖然有變量,也存在上量空間。


        和往年不同,肥料企業開年的會議集中在了春耕時節。幾乎沒有例外,各大化肥企業都在召開大型的經銷商會議,發布新品,提振信心。這應該是企業根據經銷商的節奏調整了自己的節奏。去年社會面庫存低,也是今年的一個上量機會。


        上量的機會來自產品的升級。


        綠色、高效、環保的產品更受關注,肥料行業的產品升級加速推進。特種肥料和基礎肥料的壁壘被打破。相關數據顯示,增值肥料產量由2022年的1650萬噸增長到了2023年的1750萬噸,同比增長6%。更重要的是,產品的升級帶來的還有銷售額和利潤率的增加。


        上量的機會來自特色作物。


        大田的市場份額基本上在幾十家化肥企業之間此消彼長。為避開大企業的品牌、成本和價格優勢,一些企業就另辟蹊徑,聚焦一些小宗作物、特色作物,像馬鈴薯、花生、柑橘這些作物持續有企業關注,盡管市場不大,但是深耕作物的企業已經得到紅利。這個紅利不是長期的,一旦大企業反應過來,再把價格打下來,中小企業就沒有了優勢。


        上量的機會還來自區域市場。


        為什么我們總會關注一些區域?是因為這些區域有戰略意義。譬如主要大田市場,譬如主要經作市場,譬如一些重點市場,當然也會有一些不為人重視的市場……通過對區域的實地調研,和關鍵人物思維碰撞,進而判斷出市場情況,描摹區域的大致上量路徑,給企業參考。馮衛東老師就給自己定了“見100位有影響力的農資人”的目標。


        其實,今年的另一個上量機會可能在線上。


        不少廠家已經下場,去做直播推廣新品,倒不一定顛覆現有的渠道,而是宣傳造勢,在空白區域招商。一些經銷商憑借自己深耕多年的經驗,用認知盈余做專業的內容輸出,線上獲客、線下變現,實現生意的轉化。農資人的優勢在于,背后有線下生意承接。不在乎粉絲數量,只要有專業輸出的能力,只要內容切合了種植者的需求,就可能會有生意。


        在沒有路的地方找到出路,在有路的地方找到蹦跳空間,這就是上量邏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