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可持续经作种植下的农资新市场
彩云之南,美麗的地方。
很多人對于云南的向往,可能源于《天龍八部》里對大理國的描寫,源于楊麗萍的孔雀舞,源于美麗的瀘沽湖,以及傳說中神秘的“女兒國”。
但對于農資人而言,更大的誘惑來自于那萬億規模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來自于那獨具特色的云花、云菜、云茶、云果、云煙、云藥種植及其背后蘊藏的農資消費潛力。
但不管是蔬菜、水果,還是茶葉、煙草、藥材,楚雄都是農資人不容忽視的重點市場之一。
備受關注的經作大市場
楚雄州地處滇中要道,立體氣候突出,土壤、氣候、光熱條件配合良好,年均日照時間2450小時,無霜期達220天以上,是云南省內發展農業綠色經濟的一片沃土。2019年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65.90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82.93萬畝。其中,烤煙種植面積59.52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9.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47.57萬畝。
在楚雄的種植結構中,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為56.39∶43.61。除了傳統的玉米、稻谷等糧食作物外,楚雄還形成了“冬菜、春果、夏菌(菇)、秋核桃”的產業格局。
其中,蔬菜、芒果、葡萄、沃柑等經濟作物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也支撐起了楚雄州規模龐大的農資市場。2019年,楚雄州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5.53萬噸,農藥使用量2945噸。
特別是元謀、祿豐的蔬菜,永仁縣、元謀縣的芒果、葡萄等,大姚的花椒、楚雄市的核桃等,更是貢獻了絕大部分的農資需求量,備受農資市場關注。
“楚雄的經作種類很多,除了蔬菜外,葡萄、芒果、花卉、沃柑的規模也開始逐步增加,種植結構變得更加多樣化,農資市場的潛力很大。”
“元謀的番茄,滴灌普及率高,特肥產品的比例能占到50%-60%;農藥用量也比較大,每隔10-15天都會打藥預防。”
“我們是做特肥的,更關注有灌溉設施的經濟作物類的市場。比如說賓川的葡萄、元謀的番茄等。一個是作物經濟價值高,戶均面積大,種植戶對技術有迫切需求;另一個是滴噴灌設施要普及,才便于特肥的使用。”
在采訪中,不少廠商也都表示了對于元謀市場的關注,以元謀為代表的楚雄經作區是農資企業進入云南市場必須增量的市場之一。
147萬畝蔬菜背后的農資新機會
在楚雄州的所有農作物中,以西紅柿為代表的蔬菜是最具代表性的作物。
據楚雄州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楚雄州充分利用干熱河谷地區冬季高溫干燥的氣候特點,大力發展以冬菜為主的無公害綠色蔬菜產業。至2019年,全州發展蔬菜147.57萬畝,產量251.01萬噸。
其中,元謀縣和祿豐縣是最主要的兩大產區。
楚雄州統計局資料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州蔬菜累計總播種面積為66.3萬畝,總產量為109.1萬噸,蔬菜主產區優勢明顯。元謀蔬菜產量41.6萬噸,占全州蔬菜總產量的38.14%;祿豐縣蔬菜產量35.47萬噸,占全州蔬菜總產量的32.53%,元謀、祿豐兩縣占全州產量超70%,元謀縣蔬菜產量占全州近四成。
元謀是中國著名的冬早蔬菜大縣,蔬菜種植面積常年在20萬畝以上,主要品種有番茄、洋蔥、辣椒、黃瓜、菜豆、黃瓜等。其中番茄種植面積最大,現有種植面積4萬多畝;黃瓜的種植規模在不斷擴大,主要以大棚種植為主。
據當地經銷商介紹,元謀的蔬菜一年可以種多季,每年的8月到第二年的1月,主要種植茄果類和其他蔬菜;1月至3月,輪作毛豆、甜玉米等;3月至8月會種植一些糧食作物,有些農戶會在夏秋季節休息。
可觀的種植規模和也催生了龐大的農資市場,無論是肥料、農藥的施用量,還是種苗的需求量都是一個不小的規模。
以番茄為例,番茄生長期長達3個多月,不僅需要肥效長的復合肥做底肥,還需要全水溶的水溶肥做追肥。一畝地番茄定植前施肥2—3袋復合肥;定植后,只使用水溶肥滴灌,5—7天沖一次水溶肥。此外,還要不定時地灌根、打藥,以預防青枯病、莖基腐、根腐病、蚜蟲、飛虱、根結線蟲等常見病蟲害。
在元謀、祿豐等蔬菜主產區,農資市場更是沒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很多農資經銷商業務范圍涵蓋從種苗培育到農資產品銷售再到農技指導,市場抗風險能力較強。
因為經濟效益比較好,農戶也舍得投入,再加上灌溉設施在絕大部分蔬菜基地的普及,以水溶肥、腐植酸肥、氨基酸肥料、海藻肥等為代表的特種肥料增長迅速,而復合肥的銷量在逐年減少。
另一方面,因為連續多年的重茬種植,死棵問題嚴重,土壤改良、微生物肥料的概念越來越受到農戶的歡迎。不少企業和經銷商在楚雄市場都開始了產品結構的調整,加大了特肥在市場上的推廣宣傳。
林果種類多樣,成為農資增量新潛力
在楚雄州的經濟作物中,除蔬菜外,以葡萄、芒果、青棗為代表的水果也正在成為農資行業的增量新戰場。
葡萄是元謀縣繼“元謀人”和“土林”之后的第三張名片,種植面積約為3萬畝,產量約7萬噸,產值約為15億元。
因為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優勢,光照充足,熱量豐沛,元謀是中國鮮食葡萄最早熟的地方,元謀葡萄在全國最早上市。每年2月份,其他區域的葡萄才剛剛冒出新芽,元謀的早熟葡萄就已成熟上市。
因為是在全國葡萄市場的空窗期上市,元謀葡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元謀縣、永仁縣的3萬多畝陽光玫瑰、紅提葡萄陸續面市,均價為6—18元/公斤,最高可達40元/公斤。
經濟效益這么高,對于農資產品的投入自然也不少。據當地經銷商介紹,在元謀,不同的葡萄品種投入水平不同,陽光玫瑰畝投入高達3萬元,紅提的投入水平也在1萬元左右,其中農資投入成本在5000—8000元之間,市場上很多高端特肥產品,銷量都是在葡萄上。
因為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區,楚雄州也較為適合芒果的生長。其中,大姚縣灣碧鄉,芒果種植面積達6.2萬畝;永仁縣是云南省芒果種植產區緯度最高、海拔最高的晚熟芒果產區之一,發展種植芒果面積達10萬余畝。2019年全縣芒果投產2.1萬畝,實現產值7560萬元;待全部投產后,預計每年可產鮮果4.2億斤。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永仁縣、元謀縣10多萬畝紅貴妃、臺農芒果紛紛上市,均價為6—10元/公斤。經濟價值高,農戶也不吝投入,在楚雄,一畝芒果的生產成本在2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核桃、花椒、櫻桃、青棗、沃柑等林果的種植規模也在不斷增加,種植種類更加多樣化。
據了解,永仁縣目前經濟林果種植面積突破53萬畝,其中芒果、櫻桃、沃柑等特色水果種植面積達21.5萬畝,板栗13.9萬畝,油橄欖5.4萬畝建成芒果、油橄欖等萬畝以上連片種植基地6個。
在元謀縣,經濟林果種植面積達14.46萬畝,其中核桃8.02萬畝、板栗0.15萬畝,花椒1.22萬畝,蜜桃1.11萬畝,鳳梨釋迦0.2萬畝。海拔1350米以下的熱壩區,主要有青棗、葡萄、龍眼、芒果、小粒咖啡、石榴、小棗等;海拔1350—1800米的半山區主要有小棗、石榴、板栗、柑橘等;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區主要有核桃、板栗、石榴、蘋果、梨等。種植規模和種植水平穩步提升,特色經濟林果產業已初具規模。
2019年底,大姚縣花椒種植面積已達40.6萬畝,產量達3147噸,產值2.1億元。
姚安縣以“一村一品”為導向,大力發展山藥、魔芋、百合、核桃等特色產業。2019年底,姚安縣種植烤煙6.4萬畝,蔬菜復種面積達16.8萬畝,水果2.9萬畝,花卉種植1萬畝。
品類豐富且規模壯大的林果種植,帶動了農業投入品的市場規模,植調劑、水溶肥、殺菌劑、葉面肥、轉色肥、防曬產品等新型產品的銷量不斷提升,楚雄州農資市場的容量也在不斷增加。
結構調整,經作種植走向可持續發展
在楚雄州,乃至整個云南省,經作面積的面積和規模都在不斷擴大,基地大戶在逐漸增多。
“浙江人到元謀種葡萄,周口人到元謀種黃瓜。”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到元謀包地種蔬菜和水果,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增加。
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諸如土壤生態退化、過量施肥施藥的問題。
比如說在元謀,因為連續多年的重茬種植,土地得不到休養,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再加之惡劣氣候的影響,番茄種植出現了嚴重的黃化、死棵、爛苗現象,導致番茄的產量和效益變得沒那么樂觀,種植面積在不斷減少。
據了解,2016年元謀番茄種植面積超過6萬畝,2017年上漲至7.3萬畝左右。2018年,因為種植成本高、難度大,銷售價格不理想,元謀大番茄種植面積下降了40%左右;2019年,大番茄種植面積繼續下降至3萬畝左右。
大番茄的面積在減少,小番茄的面積在增加,椒類面積在擴大,黃瓜棚在增加,在過去的兩年,元謀蔬菜呈現出了多元化種植的趨勢。
從近兩年來的種植情況來看,元謀的蔬菜開始向水果和花卉轉移,比如無花果、葡萄、芒果、橙子等;蔬菜面積由番茄獨大擴大到洋蔥、椒類、黃瓜、紫甘藍、西葫蘆、甜玉米、毛豆等幾大主要經濟作物。隨著化肥、農藥等成本上漲,很多基地土地也走向多元化種植路線。
不僅僅在元謀縣,在楚雄市、永仁縣、姚安縣、祿豐縣,在整個楚雄州,種植結構潛移默化的改變和調整都已經在悄然進行。與之相對應的是農資投入品的結構調整。
在市場上,越來越多的經銷商開始進行產品的結構調整和客戶結構的調整,鼓勵發展生態種植。比如說云南金誠種子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為了提高番茄品質,實現“高產穩產”的目標,獨創了“秋栽冬收,風險小;輪作深翻,病蟲少;深溝高墑,根系好;三股滴灌,吸收好;大棚種植,賣相好;養根補鈣,裂果少;補充中微量,花葉黃葉少;增施有機肥,土壤調理好;生態可持續,共同來引導”的可持續種植解決方案。
比如說為更好地服務基地客戶,不少經銷商開始下沉終端,真正落地技術服務,為種植戶提供種植解決方案;也有不少經銷商開始涉足種植、冷鏈物流和農產品銷售,往產銷層面延伸服務。
在楚雄州,經濟作物的種植方向已經轉向了可持續種植,行業趨勢的這一變化會不斷孕育出新的機會。在這樣的農資市場里,要想實現突圍,品牌必須緊跟行業趨勢,創造新的細分價值,從而找到新的增長點。
無論是產品結構的調整、技術服務的落地,抑或是產后服務的延伸,都是廠商在尋找新的細分賽道,尋找行業的創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