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价格腰斩,加速品种迭代优化是破局关键
若問初夏是什么味道的,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是荔枝味的。每年的5月下旬開始,荔枝都會沖上熱搜,果肉晶瑩剔透,軟脆濃滑,讓人口水直流。
作為南方熱帶果品中的骨干作物,荔枝在中國有超過2000年的種植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漢。荔枝最初作“離枝”,《扶南記》記載: “荔枝之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其枝,故名離枝。”
提起荔枝,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句關于荔枝的詩句:從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到蘇軾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到丘浚的“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再到李師中的“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可以說,荔枝的絕味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浪漫回響綿延不絕。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荔枝的國家,是荔枝的原產國。種植范圍分布在北緯18°—28°,北至四川南部的合江縣,南至海南島五指山一帶,貴州、浙江、臺灣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云南、臺灣是目前國內最具種植規模、最負盛名的7大主產區。
根據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數據,2022年全國荔枝種植總面積789.11萬畝,荔枝產量253.1萬噸。其中,2022年廣東荔枝種植面積396.99萬畝,廣西荔枝種植面積301.43萬畝,海南荔枝種植面積32萬畝,福建荔枝種植面積21.22萬畝,四川荔枝種植面積18.11萬畝,云南荔枝種植面積14.10萬畝。2023年全國荔枝種植總面積約790萬畝,預測產量約329萬噸。
在這7大主產區中,兩廣地區(廣東、廣西)荔枝年產量合計在全國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80%以上,是我國最主要的荔枝生產區域,集中在5—7月上市,在全國屬中晚熟產區。
其中,廣東為中國荔枝適栽地域最廣、栽培面積最大、種質資源最豐富、優良品種最多、產量最大、科研實力最強、連片種植面積最大、最先出臺荔枝產業保護條例、古樹保存數量最多的省份,是第一大主產區。廣東茂名種植面積近140萬畝,年產量近60萬噸,約占全國的 1/4、世界的 1/5,可以說全球每5顆荔枝里,就有1顆產自茂名。
連迎豐收大年,價格創五年新低
荔枝產業一派繁榮之下,也存在發展隱憂。例如今年荔枝不再是因為高價上了熱搜,而是因為“荔枝賣出蔬菜價”上了熱搜。
據央視財經報道,今年廣東產地的荔枝批發價格為5年來最低,往年零售價50多元/斤的糯米糍荔枝,今年批發價跌到了15元/斤,桂味荔枝的批發價跌到了5元/斤。
今年的荔枝降價幅度究竟有多大?據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官網公開價格得知,5月上旬,荔枝批發價普遍在13元/斤以上。進入5月中下旬,荔枝批發價逐步回落,到6月已降至7元/斤左右。而截至6月底,“頂流”妃子笑價格由15元/斤,降到了前所未有的10元3斤,桂味、糯米糍這些高端品種也普遍比去年便宜了20%不止。桂味荔枝零售價由18元/斤,跌到4—5元/斤,糯米糍荔枝由原來的30—50元/斤,跌到10元/斤,黑葉荔枝價從5—6元/斤,跌到2.0—2.5元/斤,價格可謂直接“腰斬”。
價格“大跳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今年是荔枝的豐收大年,各地荔枝產量大,但需求并沒有增加很多,再加上集中扎堆上市,供大于求,價格自然上不去。
荔枝是“大小年”現象最突出的作物,極易陷入“豐產不豐收” 的怪圈。
從2020年開始,在栽培管理技術日益成熟和完善的大背景下,我國荔枝產量連續增長,基本保持在250萬噸以上,連續迎來豐收大年。
根據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數據,2023年全國荔枝種植總面積約790萬畝,預測產量約329萬噸,廣東、廣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產區荔枝產量均有提升,預計總產量有望突破近5年紀錄峰值。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荔枝種植面積約401萬畝,預計今年產量179萬噸,比去年增長22%,或創五年來新高,多個果園產量普遍有兩到三成的增加,有的甚至達到六成,僅茂名就貢獻了近60萬噸的產量。近三年的產量數據分別為:135.09萬噸、151.62萬噸和126.89萬噸。從產量數據上看,廣東已連續4年是荔枝“中大年”。
據廣西農業農村廳數據,今年廣西荔枝種植面積超過247萬畝,產量預計達97萬噸,其中欽州產量就達50萬噸。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今年海南荔枝種植面積約33萬畝,產量達到23萬噸。其中,海口市荔枝種植面積12.65萬畝,產量8.6萬噸,是去年的2—3倍。
欽州市正和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永瑞表示,荔枝“大小年”都傷農,像今年普遍高產,集中上市之后,果農就會遭遇商販壓價,只能賤賣。一畝荔枝的種植成本由化肥、人工、種苗等構成,總體成本約1500元,而一畝荔枝大概能產400斤,除去成本,一畝荔枝的利潤在2500元左右。如果再算上管護和采摘的人工成本,果農就要賠錢了。所以,這幾年,雖然連年高產,但真正賺到錢的農戶并不多。而且連續的大年也直接導致很多果農懶得管理了,品質也上不去,陷入惡性循環。
在荔枝市場上,品種與品質決定了價格上限。
一如謝永瑞所說,優果優價,優質果品永遠有市場,不愁賣,荔枝也一樣。荔枝不同品種之間的價差非常大,優質品種有著強大的市場議價權。所以,加快荔枝品種優化與品質提升是應對“大小年”、破解“豐產不豐收”怪圈的最有效的方法。
近年來荔枝品種日趨豐富,上市時間從2月底一直到8月下旬。目前全國有600余種荔枝登記在案,常見的就有30余種荔枝。
5月有酸中帶甜、醒脾開胃的特早熟荔枝三月紅;有最負盛名的妃子笑—它的口味酸甜平衡、微微返澀,是早熟的荔枝優質品種之一,加上適合長途運輸,讓它成為銷往省外的翹楚,許多北方人認識荔枝,就是從它開始的;還有荔枝中個頭最大的火山荔枝王,是海南獨有的火山巖種植的品種,個頭堪比雞蛋大小,種植于海口火山地區。
6—7月有果肉晶瑩、質地爽脆的掛綠,它是荔枝中的珍品,也是蜚聲中外的廣東增城特有品種,因產量稀少而價值奇高,2002年增城一顆掛綠荔枝拍出了55.5萬元的天價;有帶著淡淡桂花香的桂味,肉質厚實,爽脆清甜;還有新生代代表的仙進奉。
目前,市面上售賣的荔枝品種以妃子笑、桂味、糯米糍三種為主,都屬于中晚熟品種。除了高端品種糯米糍價格這幾年還算堅挺外,妃子笑、桂味的價格優勢在集中上市期逐步減弱。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荔枝品質提升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晚熟品種如仙進奉、冰荔、觀音綠、嶺豐糯、井岡紅糯、雞嘴荔等優質特色品種供不應求,俏銷市場,價格不斷走高。例如廣西的香山雞嘴荔,收購價能達到50—60元/斤。
這些晚熟品種可以很好地避開集中上市期,不少還耐貯藏,保鮮期長。其中,仙進奉憑借果色鮮艷、果實皮厚、裂果率低、耐貯藏、保鮮期長、味甜、早結、豐產、穩產、晚熟等特點,種植面積在增城不斷擴大。今年增城荔枝總面積19.7萬畝,其中仙進奉荔枝面積就達3萬畝,預計平均產量1800斤/畝,上市時間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而且增城已將仙進奉作為主導品種種植。
結語:
整體來看,荔枝產業大而不強,亟待由量向質轉型升級。
首先,要考慮從品種選育入手,讓早熟的品種更早熟,晚熟的品種更晚熟,以延長上市期;其次,還要從保鮮技術和改良品質方面入手,以延長荔枝的貨架期;最后,就是要延長產業鏈條,讓荔枝產業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加,這個產業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