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化旗下7家公司召开集体业绩会丨重组后首个完整运营年取得较好开局
5月12日,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中化″)旗下7家滬市上市公司在上交所舉辦集體業績說明會,相關公司高層現場解讀了2022年與2023年一季度業績情況,并與線上線下投資者進行交流互動。
此次會議是今年上交所舉辦的首場央企集體業績說明會。中國中化副總經理、總會計師、黨組成員李福利在會議致辭中表示,2022年是中國中化重組后的首個完整運營年,公司業務深度整合,總體運營平穩,改革發展有序推進。2023年以來,公司主要產業鏈面臨較為復雜的外部形勢,但從長期來看,中國中化對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發展和業績成長抱有充足信心。未來,中國中化將做好四方面工作:著力推進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行動、加大上市公司支持力度、提高投資者回報水平、高度重視投資者關系。
中化國際:穩步推進戰略聚焦和轉型升級
據介紹,在整體業績方面,中國中化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2萬億元,同比增長7.1%,同期實現凈利潤221億元,同比增長1.5%。2023年一季度,面對外部形勢復雜多變,綜合性化工市場行情較為低迷的情況,中國中化以上率下、狠抓提質增效各項舉措落實落地,在不利的市場局面下取得了較好開局,為實現全年目標堅定了信心。
從7家參會公司具體情況看,其中,中化國際是在中間體及新材料、聚合物添加劑等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經營大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該公司實現收入87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幅8%,收入同比呈現量價齊升態勢;2022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8.33億元,同比增長53%;營運資金周轉率及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改善,經營活動現金流22年同比多流入20.8億元。
據中化國際高層介紹,近年來,中化國際扎實圍繞″打造創新型化工新材料領先企業″的戰略目標,穩步推進戰略聚焦和轉型升級,聚焦打造環氧樹脂、添加劑、特種纖維、工程塑料等核心產業鏈,逐步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2022年,公司完成連云港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布局,形成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環氧樹脂和橡膠添加劑兩條優勢產業鏈。公司充分利用市場占有率比較高、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抓住市場機會,同時加大新投產項目產品市場開拓,多舉措助力核心產品產銷目標實現。2023年一季度,公司受所在行業整體低迷影響,收入不及同期,但剔除天膠和價格因素后,實現收入略有增長。
″化工行業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整體處于相對困難的時期,今年第一季度表現得更為艱難。從一季度公司產品毛利貢獻金額來看,防老劑基于全球與國內的高市占率,同時受到原料MIBK供應一度偏緊、下游輪胎需求復蘇等因素影響,毛利金額環比2022年Q4增長;對位芳綸產品模量強度達到行業世界先進企業水平,一季度繼續維持滿產滿銷,毛利金額環比2022年Q4增長;受下游汽車、家電等行業需求低迷影響,部分化工產品景氣度依然偏弱,比如環氧樹脂一季度依然相對困難,下一階段公司將繼續緊盯與把握下游風電、電子電工等行業的需求邊際改善。″中化國際董事、總經理張學工在業績會上回復有關今年經營情況提問時闡述。
在″中特估″概念持續受捧背景下,外界對于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亦頗為關注。對此,張學工表示,公司董事會與管理層高度重視市值管理工作,通過業績說明會、機構路演與反路演等多種方式加強與資本市場的溝通交流,力爭在業績穩定增長的基礎上,給予股東更好的回報。
安迪蘇:特種產品創新是關鍵
作為全球先進的動物營養添加劑生產企業,安迪蘇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45.3億元,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仍取得13%的同比增長。2022年南京工廠二期項目順利竣工,已成為世界上年產量最大的單個液體蛋氨酸生產基地。2023年一季度,安迪蘇產品銷量保持增長,公司推出專項成本縮減計劃以提升盈利水平。
在本次業績會上,投資者關注點主要集中于:公司歐洲關閉的工廠是臨時性的還是長期行為;公司未來還有什么新產品;目前蛋氨酸價格下降帶來的影響等。
對此,安迪蘇董事長郝志剛予以一一回應:如果宏觀環境和市場情況保持目前狀況,短期內重新啟動歐洲工廠(已關閉)的可能性較小。但是,由于市場情況瞬息萬變,競爭對手也能夠做出影響市場的決策,考慮到在尋找人力和原材料方面可能存在的挑戰,公司要做好能夠盡快重啟的準備。
″對于特種產品而言,創新是關鍵,向市場推出新產品和服務的能力至關重要。自2014年以來,我們每年推出持續一款新產品或服務。預計到2026年,特種產品收入中超過20%的收入將來自新品。蛋氨酸本質上屬于大宗產品,價格主要取決于供求關系的變化。上述需求/供應動態變化導致了蛋氨酸價格呈下行趨勢,蛋氨酸價格今年1季度同比下降了25%,達歷史最低水平。目前,中國市場出現了蛋氨酸價格企穩跡象,但尚待證實。2023年將會是艱難和過渡之年。隨著原材料成本的不斷下降,以及南京工廠,這一最具成本競爭力的液體蛋氨酸生產平臺,安迪蘇有能力持續強化我們的成本競爭優勢并充分利用全球范圍內的產能來更好地服務客戶。″郝志剛談到。
滄州大化:著力推進科技創新
2022年的滄州大化著力推進科技創新,打破了外國的技術壟斷,成為全球第二家生產高分子量溴化PC的企業。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滄州大化實現營業收入49.14億元,利潤總額4.58億元,各項經營指標穩定向好。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9億元,利潤總額8,495萬元,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不過,對于公司一季度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投資者也予以了發問。
滄州大化董秘、財務部長劉曉婧解釋稱,公司一季度增收的原因主要是產品銷量同比增加,但盈利能力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PC產品市場行情震蕩走低,價格處于歷史低位。隨著國家穩增長穩就業的利好政策持續發力,預計二季度TDI、PC等產品市場供需格局向好,對公司業績起到支撐作用。
談及在集團的定位和規劃,公司董事劉增向投資者闡述,滄州大化作為中國中化聚氨酯發展平臺,公司制定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已獲中國中化批準,下一步將按照規劃進行項目建設。TDI產能在世界范圍內有增有減,整體處于供求平衡狀態。滄州大化致力于以技術提升為核心的提質增效,建設新產能,提升市場占有率。今年一季度以來,企業TDI實現產銷平衡,出口量同比小幅增長。
揚農化工:北方基地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揚農化工作為國內農化上市企業,亦是全球農化企業十強。2022年,公司積極應對疫情、高溫、原料漲價等多種風險挑戰,同時抓住草甘膦等原藥產品價格高位的契機,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50億元,各項經營指標再創新高。同年,中化植保產業園建設保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北方基地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2023年一季度,面對全球農化市場需求低迷局面,公司堅持市場導向,全面提升產銷運營質態,同時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數字工廠建設步伐,穩定經營業績。
在回應具體項目進展時,揚農化工董事、總經理吳孝舉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上市以來持續聚焦主業發展,堅持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回報廣大投資者。目前正是公司北方生產基地建設的關鍵時期,公司將戮力同心,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好北方基地項目,爭取早日建成見效,從根本上提升公司效益和價值。
昊華科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昊華科技2022年經營業績再創新高,營業收入90.68億元,同比增長22.13%,較重組之初的2018年增長了116.83%;歸母凈利潤11.65億元,同比增長30.67%,較2018年增長了121.96%。2022年,公司聚焦主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新產品研發和市場投放步伐。全年研發經費投入7.26億元,同比增長17.2%,研發投入強度8.01%。新產品銷售收入20.87億元,同比增長17.4%。2023年一季度,昊華科技頂住行業下行壓力,實現營業收入20.58億元,同比增長11.01%,歸母凈利潤2.28億元,同比增長2.37%。
對于投資者問及的今年經營具體情況,昊華科技副董事長、總經理王軍介紹,公司2023年一季度整體業績同比增長,增速有所放緩主要受氟化工行業低迷,市場價格周期性下降的影響。面對當前氟化工行業嚴峻的市場形勢,公司將持續深化提質增效,進一步挖掘內部潛力,堅持過″緊日子″;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和營銷管理,有效發揮細分市場競爭力強和產品結構互補優勢;高效統籌推進項目建設,推動重點投資項目盡早達產達效。
同時,他指出,昊華科技擬收購中化藍天100%股權的重組交易意在進一步豐富上市公司氟化工產品線,完善產業鏈布局,實現公司與中化藍天氟化工業務的深度整合,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及協同效應,提高盈利能力,打造以高端氟材料為引領的氟化工產業鏈,使公司成為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國內領先、全球一流的高端氟材料供應商。
風神股份:完成關鍵項目科研攻關
其他公司方面,風神股份2022年實現營收49.88億元,凈利潤0.85億元,實現扭虧為盈,ROTR銷量同比增長25%;ROTR占總收入比重22%,對比2021年上升10個百分點。同年,公司完成了世界最大的″子午巨胎″等關鍵項目的科研攻關,產品綜合性能全面升級,在海外高端配套市場取得突破。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71億元,同比增長20.7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51億元,同比增加0.92億元。
展望未來,公司管理層表示,公司將加大產品結構、市場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營銷創新。
克勞斯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突破百億人民幣,國內收入增幅較大,較2020年增長32%。與此同時,公司海外生產基地也面臨一系列的經營壓力和挑戰。
對此,公司管理層介紹,公司正大力推進管理改善和運營提升工作,包括全面升級KM德國本土生產設施,提高生產效率,獲得競爭力等工作,為未來業務結構優化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