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正达MAP迈保丰—保护性耕作丰产增效技术方案亮相
為進一步推動黃淮海地區冬小麥保護性耕作措施的示范及推廣,4月10日,第三屆黃淮海地區冬小麥保護性耕作技術交流研討及現場觀摩活動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先正達集團中國″潤田″項目二期的全新啟航。在活動現場,中化農業MAP邁保豐——保護性耕作豐產增效技術方案正式亮相,標志著可持續發展與業務的深度融合。
″去年底,我一聽說中化農業MAP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就決定嘗試一下。傳統耕種要先旋耕兩遍再撒肥、播種,咱這個免耕播種一次就能完成全部作業,每畝地直接節省了六七十塊的成本。成本還是其次,關鍵是長得更好。今年開春以來,我對比了其他地塊,發現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小麥長勢明顯更好,更能抗凍。″來自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的農戶劉文坡告訴大家。
2024年早春寒意料峭,連日的降雪給待出苗的小麥帶來低溫的考驗。因為采用保護性耕作,未被攪動的土壤保溫性更好,肉眼可見融雪速度比常規地塊快2至3天,麥田更早地透出綠意,也讓″嘗鮮″示范種植的農戶更加信任MAP推廣的科學種植方案。
▲采用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右)融雪速度比常規地塊快2至3天
″深翻地″″鎮壓齊″曾是農戶多年來深信不疑的農藝″常識″。在打破″常識″和成見的同時推廣新理念,要解決好農戶因新理念、新舉措帶來的新問題,農戶才會真正、自發地接受新的方法,持續地踐行新的技術。在歷時三年的″潤田″探索與實踐中,先正達集團中國通過MAP的服務,撬動了農戶″示范種植″與″主動擴大面積″的轉折點,可持續農業成為農民的主動選擇,免耕技術也成為更有生命力的″新常識″。
▲為期三年的″潤田″一期項目,使保護性耕作成為越來越多農戶的選擇
″經過兩年的時間驗證,我非常相信免耕播種這套方案。MAP推廣的這項技術幫我減少了田間管理的時間,又能保證產量。我現在還有精力,打算再開個養雞場,青貯玉米和豆粕都自己生產,嘗試大豆和玉米輪作,讓這個農場的生態循環起來。″武強縣的農戶張巧英興致勃勃地說起新計劃,已經主動把″再生″納入到多元化的經營核心要素中。
MAP農藝師遵循再生農業的原則,一方面把農研院所和全球有關保護性耕作的研究成果發展成當地最合理的農藝措施,因地制宜指導農戶操作;一方面積極聽取農戶的意見和疑慮,在實踐中不斷改良,總結出更貼合實際、省成本和輕簡化的操作方案。多次打磨后,MAP邁保豐——保護性耕作豐產增效技術方案最終成型,也意味著以″潤田″項目為代表的再生農業理念促生了新的商業模式。
中化現代農業河北有限公司總經理未俊歧表示:″隨著推廣面積的擴大和更多農戶的加入,保護性耕作方案將成為增強作物韌性、加強農戶服務黏性、提升農民收入的多贏解決方案。這也是MAP在堅持以農戶為中心的同時,將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技術帶給農戶的眾多案例之一。″
再生農業與傳統農業在理念和實踐上存在顯著區別。傳統農業關注產量的提升,更加依賴化肥、農藥等投入品滿足生產需求。而再生農業更注重可持續性,將農業生產與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相結合,強調通過改善土壤健康、促進生物多樣性等方式,實現以種促養,提升資源的有效利用。
▲再生農業主要實踐
″推進再生農業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有利于實現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先正達集團中國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姜業奎表示,″‘潤田’項目二期將在總結一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再生農業理念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并加以復制推廣,同時加大對土壤健康的關注,以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幫助農戶增強韌性,增加收入,提升生產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