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加速发展中的特色农业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农资与市场 胡晶晶 2023/8/13 9:05:44
近年来,国内特色农业大发展的竞争维度,正由省、市、县向村镇快速下沉,区域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步入全维度竞争周期。 身为“中国粮仓”的河南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依托资源禀赋、市场环境等优势,大力培养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包括:专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 河南各类特色农业经营主体也持续深挖资源优势,加快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引领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來,國內特色農業大發展的競爭維度,正由省、市、縣向村鎮快速下沉,區域農業產業化及現代化步入全維度競爭周期。

 

身為“中國糧倉”的河南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基礎上,依托資源稟賦、市場環境等優勢,大力培養十大優勢特色農業,包括:專用小麥、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等。

 

河南各類特色農業經營主體也持續深挖資源優勢,加快優勢特色農業的發展,引領農業提質增效,讓有限土地產出更多效益。

 

河南是特色農業大省

 

《河南統計年鑒2022》 數據:2021年河南十大優勢特色農業產值6063.35億元,比2020年的5627.06億元增長了7.75%。

 

除小麥、花生外,其余八項河南優勢特色農業是按大領域框定。因此事實上,關于河南特色農產品品類、品種的具體數量,可以說是繁若星海。

 

就如蔬菜,河南是蔬菜種植大省,種植面積和產量在2018年之后逐年增長。2022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2年蔬菜種植面積2673.75萬畝,蔬菜產量7660.35萬噸,增產3.1%;食用菌產量184.95萬噸,增產3.8%。


8-2.jpg

 

隨著河南蔬菜產業的穩步發展,優勢產區已經基本形成。周口、商丘、南陽、開封、駐馬店、信陽的種植面積占全省的60%以上,杞縣、鄧州、滑縣、內黃、扶溝、新野等50個蔬菜大縣(市、區)的蔬菜種植面積占全省70%以上,33個縣(市、區)的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在特色蔬菜方面,河南也形成了杞縣、中牟大蒜,柘城、臨潁、內黃小辣椒,扶溝和內黃的設施蔬菜,豫西高山蔬菜,南陽盆地大蔥和白菜類蔬菜,葉縣、孟州韭菜,睢縣蘆筍,社旗供港綠葉菜等一批大型特色基地。

 

與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保持增長趨勢不同,河南水果種植面積近幾年一直呈下滑的趨勢。2021年河南果園面積606.33萬畝,產量995.85萬噸,蘋果是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水果;瓜果類種植面積425.15萬畝,產量1459.49萬噸,西瓜面積和產量遙遙領先。不過,水果種植分布比較集中,如三門峽、商丘和洛陽三個蘋果主產區的面積和產量分別占了河南蘋果總面積、總產量的71.46%、81.87%。另外,桃主要集中在南陽、商丘、駐馬店等地;葡萄主要集中在商丘、信陽、南陽等地;西瓜主要集中在開封、商丘、周口等地……

 

由于處于南北氣候過渡帶,河南是“北藥”的南界、“南藥”的北界,基本形成了伏牛山、大別山、太行山、懷藥產區和黃淮海平原五大中藥材優勢產區。2021年河南中藥材種植面積550萬畝、產量190萬噸、產值407億元,連續4年均居全國前三。其中,連翹、金銀花產銷量全國第一,艾、夏枯草、西紅花、百蕊草占全國市場80%以上,20多種道地藥材占據市場絕對優勢。

 

受益于河南省平原優勢與氣候環境,每城每縣每鎮每村都有數不盡的“農家寶”。


8-1.jpg

 

農資競爭白熱化

 

種植特色農業,農資以及人工投入較高,但是收益也可觀。如,大蔥種植成本加上人工費每畝投入2000元左右,一般畝產8000斤左右,高產的能夠達到萬斤以上。因此,在河南,經濟作物也是企業和經銷商必須關注的產業。

 

在蔬菜大縣,農資市場的競爭可以說是白熱化,能說得上名字的廠家,你幾乎都能見到。而且農戶對品質較好的肥料、農藥認可度比較高,農資經銷商在產品普及、技術服務上面下的功夫比較到位。海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韓海霞專注服務當地大蔥;安陽市農久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王兆剛以全程營養方案服務當地番茄、甜瓜、露地尖椒等;西平縣禾豐蔬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耿東奎制定了一整套的大蔥施肥方案……他們都有 “解決方案+服務”來穩固鎖定客戶的能力。

 

中藥材對于農藥化肥的使用需要更加謹慎,選擇合適的低毒類化學藥劑,使用量寧小勿大。一些特定時期,化學農藥和肥料是不能使用的,比如,金銀花是直接入藥的,在現蕾后至采摘前嚴禁施用一切化學農藥及葉面肥。另外,中藥材種植的個別環節存在技術盲區、誤區,農戶對于解決問題的產品和相對應技術服務需求也相對較高。

 

在經作區復種指數較高,連年重茬種植,導致病蟲害發生逐年加重,土壤環境受到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也都隨之受到了影響。比如柘城辣椒后期爛果嚴重,需要10—15天噴一遍農藥,一共需要4—5遍藥,一般農戶預防意識不強,見蟲見病才打藥,但是辣椒病害,比如病毒病、疫病等,預防才是主要的。這種情況在新種植的區域更加突出,比如開封某鎮新發展種植番茄,第三年開始嚴重死苗,但農戶并不懂,產品、技術推廣難度非常大。

 

這些問題都是企業和經銷商必須直面的,也是發展的機會點。

 

瞄準高質量發展不斷創新

 

區域農業產業化及現代化步入全維度競爭周期,瞄準高質量發展不斷創新成為引領農業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

 

在集中種植水果的區域,當地人也摸索出了適合產業發展的先進管理模式。三門峽的二仙坡管理種植模式,實行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栽植優良品種,推行綠色蘋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實現了果品基地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形成了涵蓋苗木培育、生物肥料生產、蘋果種植、冷鏈物流、市場直銷的產業鏈;西峽縣制定了《西峽獼猴桃綠色生產技術規程》等行業標準,建立產業標準化生產體系,提高產業發展水平,獼猴桃標準化生產率達到90%以上……


為了改變小農戶管理操作不統一的情況,寺河鄉承擔了河南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針對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提供集中服務,每年由政府提供資金補貼和技術指導,今年寺河鄉組織17支專業化、社會化農業服務隊。

 

依靠新設備和新技術的應用煥發產業新活力。西峽縣丁河鎮的獼猴桃種植基地實施了物聯網維控智能微噴灌水肥一體化工程,數字化APP自動分析土壤缺肥情況和土壤墑情,定時、定量精準灌溉施肥,實現了節水、節肥、省時、省力,還促進產量提高和產品質量的改善。云臺醫藥的懷藥種植基地從2021年開始推廣水肥一體化設備,目前300多畝的菊花、地黃種植示范地都用上了滴灌設備,粗略統計可以節約種植成本40%左右。

 

各地中藥材種植基本上以“公司+合作社(種植專業戶)+基地”“公司+基地+農戶”方式為主,如仲景宛西制藥在西峽縣的5個鄉鎮建立了20萬畝基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與藥農簽訂30年不變的收購合同……這樣的大規模中藥種植基地還有很多。


這些,都是河南特色農業不斷創新發展的縮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