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东北会】李广仁: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黑龍江富尊智慧農業科技有新公司董事長李廣仁在2024東北農資渠道能力提升暨新質資源對接大會上的主題分享
李廣仁從影響農作物種植結構的主要因素、2025年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的思考以及農資廠商及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三方面解讀了東北農資市場的發展方向,農資的發展一定是跟隨種植作物和作物結構而變化的。
影響農作物種植結構的主要因素
農產品價格:國內影響農產品價格主要因素包括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受經濟環境影響,整體經濟處于衰退、蕭條期,銷售不暢,需求疲軟;糧商對糧價走向拿不準,收購消極,規避風險。
農作物種植收益:
農作物種植農事作業時間和付出的勞動量:水稻農事作業時間長,花費的精力較大,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水稻種植面積的增加。
玉米、大豆耕種管收全部實現機械化,一般年農事作業時間20-30天。
水稻育苗、插秧、本田、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農事作業約需80-90天。
農產品銷售情況:上年度農產品銷售情況某種程度上會影響農民對下年度種植作物種類的選擇,銷售難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會下降。
農機具配備情況:水、旱田使用的農機具種類不同,致使水、旱整體種植面積會大體穩定。
2025年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的思考
農作物種植結構變化
農作物種植結構變化情況因尚有一些不確定性,很難做出準確的評估,取決于農產品價格的變化,2025年度國家對作物種植補貼政策、氣象因素、農業機械配備及升級情況等,總體評估水、旱田比例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玉米、大豆種植面積增減幅度可能會在10-15%之間,大部分經濟作物因收益較差,總體會略有下降。
農作物種植模式變化
水稻直播面積會增加
一是隨著水稻直播種植水平的提高,直播水稻產量與插秧水稻產量差在縮小;
二是插秧水稻育苗成本高, 插秧成本高,耗費精力,部分稻農更趨向于改種直播稻。
大豆、玉米高產栽培模式面積會增加
以國家補貼政策和產量提升為動能,大豆、玉米高產栽培模式面積會增加,如玉米水肥一體化、大豆玉米大壟雙行,多行種植模式面積會有所增加。
農資廠商及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由原定位轉變為新定位
國家農業頂層設計和政策導向帶來的機遇
農業發展模式由產量主導到質量、效益主導的轉變,將更先進的農業集成技術、管理引入到經營服務之中,開拓新賽道。
農業生產經營者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
1.抓住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所帶來的機遇,通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質量、效益。
2.充分利用好國家對農業的支持與補貼政策,乘勢借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
3.種植結構調整,提高農作物種植收益 ,減少農事作業工作量,提高農業技術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挑戰
1.近幾年宏觀經濟處于衰退、蕭條期,會對農產品價格和農業生產經營效益帶來一定的壓力。
2.農業生產經營決策難度加大,當下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會帶來中、微觀層面的不確定性增加,做出正確的生產經營決策較難。
3.適應產業技術變革難度較大,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會帶來生產模式、農業技術、生產工具的快速升級迭代,甚至會顛覆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如不進行自我升級,將難以適應形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