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理剂:万亿市场持续火热
毋容置疑,“土壤修復”始終是農資行業持續高熱的話題和熱點所在。在此背景下,土壤調理劑也始終是特肥品類中熱度不減的子品類之一。
土壤修復市場呈現指數級增長
據國家環保部2016年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土壤污染總超標率為16.1%;農用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污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我國的土壤惡化形勢逐年日趨嚴峻。
進入“十三五”以來,隨著國家對耕地質量的不斷重視,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空間不斷擴大。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統計數據,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86.9億元快速提高到2021年的156.8億元,從業機構從3000余家提高到上萬家。
2016—20203年土壤污染防治資金預算(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財政部)
2023年部分省份土壤污染防治資金預算(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財政部)
2021年全國公開招投標的土壤治理修復項目共計3626個,項目總金額約為156.6億元。其中,農用土地類土壤修復工程項目數量占比達到17.5%,在全年工程項目數量中排列第二。
土壤污染防治資金預算層面,2019年以來雖然略有下降,但整體支持力度還是非常大,。2022年財政部下發土壤污染防治資金預算44億元, 2022年11月8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的通知》,提前下達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資金,總計金額為30.8億元。
根據行業研究報告和相關專家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潛在市場超10萬億元,到2023年,土壤修復產業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未來幾年將呈現指數級增長。
土壤調理劑發展進入快車道
近年來,我國各地土壤酸化、鹽漬化、連作障礙、土傳病害、土壤缺素和有機質缺失等等現象愈演愈烈,土壤問題多而雜,已經嚴重影響全國多種作物的品質和生產效益,死棵、爛苗、黃化、青枯和不明萎蔫等各類疑難雜癥和沉疴頑疾頻現。
土壤調理劑分類
土壤調理劑現行標準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更新成果顯示,截至2022 年12 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 19.14 億畝,而全國農用耕地土壤有19.4%的耕地面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依舊大約有3.7億畝耕地需要進行土壤改良和處理。
而隨著化肥使用零增長及“土十條”等政策的出臺,多年來,農田土壤修復一直也被業界視為農資市場的最后一片藍海,眾多農資企業也是紛紛研發出相應的產品,進軍農田土壤調理修復市場,多年來也讓土壤調理劑始終熱度不減,發展進入快車道。
2015—2023年4月17日國內土壤調理劑登記(單位:個)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目前,我國土壤調理劑生產企業數量超過500家,產品種類數不勝數。從中國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查詢可知,截至2023年4月12日,土壤調理劑登記產品有223個,種類以水劑,粉劑、顆粒、粉劑為主。其中粉劑登記產品130個,顆粒79個,水劑11個。產品主要用于土壤結構性障礙、酸化、鹽堿地改良以及土壤污染修復等。
2017—2021年土壤修復行業市場規模統計表
(數據來源: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相對于其它品類而言,土壤調理劑的220個產品的登記數量并不算多,可以說還算是一個小品類,但市場這類產品已經非常洶涌。國內土壤調理劑潛在市場需求在500億元左右,而土壤調理劑的行業市場規模在2016年時已達到了482億元。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市場上對土壤調理劑的年需求量大約在3000萬噸,而總的年產量僅有300萬噸左右,據相關機構預測,預計2025年土壤調理劑產能將增至1000萬噸/年,產量將達到780萬噸,年均增速9%,將保持快速增長。
無疑,土壤調理劑依舊是農資市場的品類藍海。目前市場上也涌現出許多在土壤調理劑領域有一定優勢的企業,外企有韓國三寶、韓國大成、韓國泰京等;國內的有根力多、北京嘉博文、廈門瑪塔、濟南阿波羅、登封新鑫農科、廣東大眾農業等都是市場的佼佼者。
4大因素困擾行業良性發展
土壤調理劑一直熱度不減,但又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熱”,離真正的“大熱”還有很大的距離。鄭州亮點作物保護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許一帆介紹主要受制于以下4個因素所致:
1.農戶改土意識薄弱,缺乏對土壤狀況知識的了解。現在只有部分種植大戶認識到土壤改良對提質增產的重要性,有少量使用。
2.見效慢,市場混亂。土壤調理劑是好產品,但是他的效果并不能短期內就能顯現出來,這一點和生物農藥有點許相似。而土壤調理和修復是一個長期過程,但農戶多訴求是用下去,當季就要有明顯的效果。另外,土壤調理劑產品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跟風炒作的不在少數,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農戶對產品缺乏信任。
3.成本高,農戶難接受。土壤調理劑不能取代肥料,施用土壤調理劑后還要再繼續施用肥料,變相增加了農戶的投入成本。同時,土壤調理劑本身價格也相對較高,也挫傷農戶使用的積極性,導致土壤調理劑在蔬菜區尤其是大田區,是很多農戶想用但又不舍得用的產品。
4. 缺乏高效的技術指導。也就是土壤調理劑的應用開發做得還有欠缺。該與什么樣的產品結合起來使用?什么樣的土壤該用多少的量?不同作物上用多少的量?哪些作物上適合哪些作物上不適合?怎樣搭配起來使用,能產生最好的效果,不要為了加大銷量,一味地讓農戶使用土壤調理劑產品,用多少,在什么作物,什么土壤上應用,需要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更為專業的指導。
以上4大因素在困擾行業良性發展的同時,也是土壤調理劑就是這樣一個眾人皆知,但是很難形成一個大規模的產品,很難形成一種規模,像水溶性肥料一樣迅速普及推廣。
推廣路徑在于把應用解決方案做好
土壤調理劑作為特肥的一個子品類,也意味著他單獨使用是有極限的。一如許一帆所說,土壤問題本身相互之間就是錯綜復雜的,單靠一款某功能的土壤調理劑產品,效果是有限的,想要讓農戶接受就必須要滿足農戶的需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土壤調理劑與農藥、肥料、刺激素類產品搭配使用,這樣才能最終調理土壤的目的。
目前一些多功能相復合的土壤調理劑在市場接受程度很高。就是某一種土壤調理劑兼備多種作用,比如以改良土壤障礙因子為主要功能的同時還兼顧土壤肥力和植物營養,或者添加微生物制劑兼顧微生物狀況。
這也意味著,企業的推廣路徑,就要在土壤調理劑的應用研發做好的基礎上,要把田間應用解決方案做好,加大田間試驗示范的密度,讓農戶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讓農戶明白土壤調理劑的使用原理,明白使用土壤調理劑的長期意義才行。
未來增量藍海在大田
特肥保量在經作,增量在大田。對于土壤調理劑而言也是如此,未來的增量藍海也一定是在大田。
許一帆表示,當下國內耕地土壤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問題,都需要土壤調理劑來調理,這就意味著土壤調理劑的市場不僅僅只是在經濟作物上有需求,大田區也有需求。當前大田區的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的土壤因連年重茬種植,土壤、化肥的過量使用,土壤板結酸化,土傳病害高發現象突出。而且近幾年經作物市場逐漸達到近飽和狀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和布局打開大田區土壤調理類產品的市場。所以國內水稻主產區以及以河南為代表的大田作物市場是土壤調理劑未來增量的藍海所在。
在許一帆看來,大田區土壤調理劑市場的2個突破口一個就是近兩年糧食價格景氣,農戶收益提升,農戶舍得投入。二是從渠道端來講,當前的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使很多經銷商需要土壤調理劑這類產品來幫助其擴充利潤空間。三是高性價比的土壤解決方案能夠為農戶降低成本。
當然,在大田上推廣土壤調理劑并非易事。許一帆透露,在推廣上和推廣特肥的思路一樣,沒有捷徑,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加強資金和人員的投入;其次是扎扎實實地把產品示范、觀摩推廣會做好,讓農戶眼見為實,提高體驗感;第三就是強化技術服務,提升農戶戶滿意度;第四就是要因地制宜地推出更多高性價比產品,制定出更多定制化的解決方案,降低農戶的使用成本。
行業、企業、銷售端協同發力方能致遠
怎樣做才能讓土壤調理劑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從行業層面上來講,就需要土壤調理劑廠家抱團發展,團結協作。因為土壤調理劑市場非常大,只有這個產業被普遍認知了,這個品類被市場廣泛接受了,行業空間才能進一步打開,良性運轉,更大家才能共同受益。
從企業層面來講,企業要努力做好產品技術研發,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實現產學研的對接,確保穩定的產品質量;要拋棄投機取巧,炒概念的思維;要更專注聚焦產品的功能和作物以及區域市場,不要大撒網,全國全市場的布局,要精耕細作。
從銷售層面來講,企業在推廣的時候要選擇當地一到兩個的大經銷商進行布點。切忌布點太多,因為布點太多的結果是代理商不會把這個產品作為重點產品來推,最終就等于沒有什么效果。同時,土壤調理劑產品的功能和效果有很多,在給客戶宣傳的時候要有針對性,比如產品既可以增產又可以改善農產品品質,那么在大田區宣傳時就是重點講增產;在經作區宣傳時就是重點講提升農產品品質,差異化的單一賣點才容易被客戶記住。
從農戶層面來講,企業和經銷商就是還要繼續做好農戶的教育,提高農戶對土壤問題的重視,加深對土壤調理劑產品的了解,讓農戶明白土壤調理劑應用合理可以提高肥效吸收利用率的效果、減少病害的發生,可以節約肥料和農藥的錢,使用土壤調理劑從長遠角度來說并不會增加他們的種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