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麦:2021年前三季度农药市场回顾及未来走势研判
2021年10月27日,安道麥接待中金公司等多家機構調研。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多明閣以及全球戰略、企業發展與資本市場執行總監Wayne Rudolph介紹了公司2021年三季度及前九個月的業績,隨后回答了分析師關心的問題。
問:第一個是行業性的問題,在9月份江蘇限電之后,十一以后國內原料藥的價格都有大幅上漲,在即將到來的四季度采購旺季,管理層是否認為這個價格趨勢會持續?跳漲背后的原因除了供應端短缺以外,是否亦因中間環節的庫存水平低導致了價格出現大幅度的增長?
第二個問題是今年以來各農化跨國公司在中國地區的銷售均超過其它地區,這是否因為植保行業或者中國市場存在特殊原因?
第三個問題是我們看到各家跨國公司今年的財務報表中,銷售量都非常好,但是終端產品的價格沒有提上去,導致毛利率下滑。成本上漲沒有順利傳導至終端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個問題是今年有預測出現嚴寒天氣,會不會對今年冬季或者明年年初的春耕用藥產生影響?
答:關于第一個問題,首先國內限電不僅局限于江蘇。我們預計原藥料價格處于高位的趨勢在未來幾個月將繼續保持。限電、減少能耗的情況預計將在相當長的幾個月中與行業共存,未來數月中,行業生產遭遇的干擾可能更加難以預測。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太可能出現庫存積壓的情況。
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更好,是服務與產品優勢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是跨國企業的服務和產品受中國農民的認可,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市場環境的精細化特點。農民通過電子平臺和服務平臺都可以滿足精細化需求,這些平臺幫助他們抓住良機,并迅速轉化為產量增加、利潤提升的結果。我們在為中國農民提供產品組合時發現了這一點;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像現代農業平臺(MAP)這樣的平臺正在實實在在地提高中國農民的專業水平。
關于成本傳導,我們的經驗是在市場上需求和供應的產品更為細化的地區,我們能夠提高價格,譬如巴西和美國已經實現了價格提升。但是,對于大宗產品更為普遍的市場,如澳大利亞、南非和許多其它地方,提高價格面臨相當多的困難。這是植保行業所有公司目前面臨的現實。
關于寒冬和拉尼娜現象,東南亞地區可能遭遇旱情。但這是否影響植保業務的整體規模還有待觀察,因為銷量可能下降,但同時會看到銷售價格上漲。
問: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各自貢獻的利潤率是多少?除草劑和其它品類是不是利潤貢獻率不同?
答:我理解你的問題是除草劑在第三季度對利潤的貢獻是否比其它品類大。這主要看是哪個地區。在北半球一些作物的種植季節,除草劑對業務影響更大,比如歐洲和北美。但在南半球,作物在第三季度已經種下地了,例如巴西,這個時候主要的貢獻來自于殺菌劑。
總體而言,第三季度除草劑的貢獻占比略有上升;但是如果看前九個月的話,不同類別產品的貢獻分布情況與歷史情況基本一致。除草劑的占比在40%上下,殺蟲劑出現從29%到30%的小幅增加。各品類的貢獻占比長期來看非常穩定。
問:第一個問題是今年農資產品的整體價格上漲比較快,請問農資產品價格傳導到下游是否會對明年農民種植的意愿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明年農藥和化肥的需求?
第二個問題是今年主流的滅生性除草劑價格上漲,是否會帶動其它的除草劑、以及殺蟲劑、殺菌劑的需求?
答: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們不認為農民目前經歷的價格上漲會影響下游整體需求。它可能會影響規模非常小的農民,但工業化農業種植正在享受市場需求旺盛、作物價格居于高位的惠益。就農場的經濟情況而言,盡管農資投入存在通貨膨脹,但從業者的收益仍然增加。我們預計2022年農資投入的價格將繼續增長,但不會嚴重打擊農民的整體需求。
草甘膦和草銨膦的價格走勢是整個行業當前狀態的典型縮影,原材料成本增加轉變為生產相關原藥的成本攀升。但是這兩個產品也非常特殊,因為這輪漲價主要與黃磷這一種原料價格有關。黃磷的價格從9月初每噸18,000元漲到10月初的近70,000元,現在回落至40,000元。接下來要看價格是否會有更多的下降,因為原料價格和產成品價格之間存在聯動關系。在原料漲價的基礎上,市場又出現了供應短缺,因為當時拜耳在北美的主要工廠遭遇洪災,草甘膦停產達3個星期。這兩個因素疊加導致本季度草甘膦和草銨膦的價格均創下新高。
問:第一個問題是公司一到三季度持續受到運輸和采購方面的壓力,作為先正達以及中國中化的子公司,公司是否會尋求母公司的資源緩解壓力?
第二個問題是剛才您提到限電限產以及成本趨勢會持續影響到第四季度及以后一段時間,請問對第四季度的影響會是怎樣的?
第三個問題是公司是如何看待海運價格趨勢的?
答: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們的業務依靠供應鏈穩定有序的運轉。物流成本增加,業務會受到波及。我們目前確實尋求中化集團與先正達集團的力量獲得更多貨運資源。安道麥能夠在行業內脫穎而出,主要在于我們有能力持續實現銷量增長,我們在供應緊縮的情況下仍能獲得支撐銷量增長的貨物,這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面對供應的緊張態勢,我們作為先正達集團的一員,可以與兄弟公司一起爭取更多的貨運資源,在談判中爭取更好的貨運價格,共同勝過競爭對手。畢竟,物流成本的增加會實打實地影響業務。
關于第二個問題,這取決于后續限電限產的程度和范圍,目前而言還不太明了。面對這種不定的局面,我們需要改變思路,著重考慮如何從集團的角度優化資源配置,供應鏈計劃明確輕重緩急,譬如哪些產品需要提前備貨,以便在明年抓住機遇。
關于第三個問題,海運價格可能不會繼續攀升,但亦不會逆轉下降,除非有更多的貨運空間。當然有一個關鍵因素可能會扭轉局面。如果航空客運開始恢復正常,會釋放出更多的航空貨運空間。但這不是現在可以預見的事情。因此目前預計海運價格將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