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福锁:科技小院一体化模式,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内容团队 2025/3/6 16:31:07
科技小院:田间地头的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小院,这一创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第一家以来,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张福锁介绍,目前全国已有一百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参与,牵头建设了1800多个科技小院。这些科技小院如同一座座桥梁,将高等学府的科研力量与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科技小院是教育、科技与人才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张福锁表示,“它一头连着高等学
圖片
圖片


 科技小院:田間地頭的科研創新平臺



科技小院,這一創新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自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在河北省曲周縣成立第一家以來,已在全國遍地開花。張福鎖介紹,目前全國已有一百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積極參與,牽頭建設了1800多個科技小院。這些科技小院如同一座座橋梁,將高等學府的科研力量與田間地頭的生產實踐緊密相連。


“科技小院是教育、科技與人才深度融合的創新載體。”張福鎖表示,“它一頭連著高等學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通過高校師生和科研院所技術人員長期扎根‘三農’,將‘象牙塔’與‘泥土地’直接鏈接在一起。”這種獨特的模式不僅創新了農業科研范式,促進了農業科技與產業發展、農業生產實際的深度融合,還培養了一批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新型人才。


近年來,科技小院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提升農民科技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4月,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模式更是被評為研究生教育領域唯一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當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大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充分肯定了“解民生、治學問、育英才”的科技小院模式。據了解,在中國農業大學的有力支持下,資環學院成功孕育了“中非科技小院”項目。期間克服三年疫情困難,先后招收了12個非洲國家90多名非洲留學生,他們在中國學習科技小院經驗,然后到非洲推廣。目前已經在非洲建成5個科技小院,帶動了當地農作物產量翻倍,也受到了國際組織的關注和肯定。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小院非洲中心”成功入選了2024年中國研究生教育十大熱點。“中非科技小院”項目在非洲的實踐證明,這種模式在非洲具有廣闊的前景,科技小院非洲中心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科技小院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向全球講述中國故事,為全球小農戶的現代化提供中國經驗。


圖片


發展機遇:破解三大難題促融合



2025年,科技小院再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小院模式的認可和支持。張福鎖表示,這既是榮譽,也是責任。科技小院要繼續發揮其在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中的獨特作用,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貢獻更大力量。


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科技小院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張福鎖詳細闡述了其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投入不足,提升空間很大。由于資金和人員配備規模有限,加上軟硬條件、“田間實驗室”等方面投入不足,導致科技小院研究生仍缺乏系統掌握“從問題發現到技術推廣”的全鏈條能力。此外,外部資源保障不健全,科技小院分散在全國各地,校內外的資源聯動銜接不夠,部分師生無法享受到與校內同樣的科研資源,削弱了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小院在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融合方面有待加強。整體來看,科技小院因主導單位多是大學,校企協同育人深度有限,與農業產業、科技創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融合發展亟待加強。在管理制度上,多部門資源的整合機制不夠健全,多方協調能力有待提高;在管理機制上,師生的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不夠健全,需求導向的科研機制尚未貫通。


科技小院成果更大范圍應用的難度大。雖然科技小院目前在產業技術創新和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深受農民和企業的歡迎,但要將這些成果轉化為更廣泛的生產力,需要克服技術轉移、市場推廣等多個環節的難題,需要與政府推廣部門、產業行業部門一起探索創新科技和科技應用范式,構建政產學研用多主體互動共贏的機制與模式,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圖片


發展模式:“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



“為全面推動科技小院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我們需從多個方面入手,形成協同推進的合力。”張福鎖指出了建設科技小院的發力方向。首先,要完善政策配套,加大支持力度,激發科技小院發展的源動力。建議加強與產業、政府部門、其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推動科技小院集群發展,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統籌發展,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形成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應用的良性循環,加快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機制。建議設立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專項,建立專項機制,鼓勵高校夯實科技小院教師發展支持體系;強化老師指導職責,踐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落實學生常駐,保證小院規范運行;同時凝聚多方指導,建立科學的動態調整和持續維護更新機制,切實提高資源實用性、使用性和適應性。


最后,要聚焦主導產業,打造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新模式。建議啟動科技小院鄉村振興重大專項,利用科技小院長期駐扎農村和生產一線的優勢,推動專家團隊與區域特色主導產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零距離”深度對接,助力當地培植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多措并舉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最終創建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新模式,打造可復制的“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隨著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未來,科技小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科技小院是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張福鎖充滿信心地表示,“同時,科技小院還將積極走向一帶一路,推動國際化合作,向世界輸出鄉村振興的中國經驗。我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科技小院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編制 | 心   怡

審校 | 劉   穎

監制 | 陸   璐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