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庄不是梦,产业振兴促发展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孟莹 2024/5/7 14:42:13
#总编走基层##社旗正振兴#周庄村位于社旗县大冯营镇西一公里,人口2200人,耕地3480亩。多年以来,以周庄村为主阵地,打造“文化周庄”品牌,以文化、康养为主线,以“文化兴村、生态建村、产业富村、文明治村”为抓手,整合资源,多措并举,齐头并进抓文化康养旅游乡村建设,奋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宜居宜业宜游“中原文化周庄”。文化兴村周庄村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


#總編走基層##社旗正振興#

周莊村位于社旗縣大馮營鎮西一公里,人口2200人,耕地3480畝。多年以來,以周莊村為主陣地,打造“文化周莊”品牌,以文化、康養為主線,以“文化興村、生態建村、產業富村、文明治村”為抓手,整合資源,多措并舉,齊頭并進抓文化康養旅游鄉村建設,奮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宜居宜業宜游“中原文化周莊”。

圖片 1.jpg

文化興村

周莊村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周同賓的故居地。文化底蘊豐厚,農耕文化、非遺文化、孝道文化氛圍濃厚。周莊村以文化為魂,以“文化周莊不是夢”為動力,不斷加強“文化周莊”建設。

一是建設文化陣地。利用村中老宅院建成了農耕文化展館、女子工坊、蘭風茶座、蘭馨書院、國學堂、同賓書屋、非遺體驗館、老年活動室,利用村中的空閑地等建設文體廣場、二十四孝文化墻等文化娛樂陣地。

二是組織文化活動。周莊村分別以“奮進的周莊”、“振興的周莊”為主題,成功舉辦了六屆農民文化節,以農民吟國學、奏樂器、扭秧歌、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蹺、斗雞、斗羊、手工藝品展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三是發揚文化傳承。周莊村農耕文化展館收集農耕、木工、泥瓦工、織工等各行各業古器具200余件,收集紅色文化像章及字畫1000余件;蘭馨書院、同賓書屋藏書1000余冊;女子工坊把即將失傳的艾草香包、虎頭鞋、虎頭靴、嬰兒棉衣帽、工藝團扇等純手工傳統女紅產品重新傳承起來;德生酒坊農家千年賒店老酒釀酒工藝傳承等文化傳承,扮靚了周莊村文化名片。 

生態建村

周莊村以“村落復古、田園風采”為特色,科學規劃,生態建村。

一是保留古村落風貌。整合各類資金420萬元,對全村180戶外墻統一制做成仿古墻,保留住古村落特色風貌。

二是推進宜居鄉村建設。整合各類資金1460萬元,全面實施村莊硬化、綠化、亮化行動,村內硬化道路4.7公里,安裝道牙1950米,鋪廣場磚4200平方米,鋪透水磚5900平方米,整治坑塘6座,建成廣場3處,鋪雨水管網3960米、污水管網5300米,廁所改造240戶,村內栽植各類綠化風景樹11200余棵,安裝路燈180盞。

三是保留田園風采。按照森林村莊的建設要求,周莊村把廢舊宅基地、空閑地等閑置用地變游園、變花園、變菜園50余畝,栽植國槐、桃樹、葡萄等圍村林410畝。

圖片 5.jpg

產業富村

周莊村注重人才撬動,推動產業富村。

一是大力發展艾草特色產業。引進南陽國醫仲景忠頂有限公司,種植艾草1500畝,建成艾草加工車間1個、艾保健品加工車間2個,年產值達到4300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5萬元,帶動務工群眾每人年增收2萬元以上。

二是大力發展小雜糧。通過蘭馨合作社每年銷售各類小雜糧80萬噸,每年帶動群眾戶均增收1500元。

三是大力推進非遺產品加工和銷售。以女子工坊、女紅體驗館、產品直播間為載體,開展女子手工活培訓、非遺產品加工和網上直播銷售等,每年體驗培訓近1000人,帶動就業300余人,銷售女紅產品價值120余萬元。

圖片 6.jpg

文明治村

以精神文明建設為統領,倡導崇德尚文,積善興家。

一是開展國學教育。本村返鄉知識分子利用假期開展小學生孝道等文化專題教育;每年對本村考上大學的青年學生發放愛心助學善款,鄉風文明,愛我家鄉,從娃娃抓起,從青年抓起。

二是制定村規民約。成立愛鄉會、紅白理事會等村級組織,結合本村實際,制定村規民約,倡導文明樹立新風。建立保潔員劃片包干、農戶“門前三包”等衛生保潔辦法。

三是開展文明創評活動。利用村里“五老”人員(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職工、老戰士)定期開展“五美庭院”、“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身邊的好人”、“創業之星”等先進人物評選活動,對評選出的先進家庭和先進個人,村里給榮譽、給獎勵,鞭策激勵使群眾從“要我干”到“我要干”,保持主良好的村風和家風。

圖片 7.jpg

周莊村先后被命名為“國家森林鄉村”、“河南省文化產業特色鄉村”、“河南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巧媳婦創業就業工程示范基地”、“南陽市鄉村振興綜合示范村”、“南陽市鄉村旅游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