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2023财报深度聚焦:从产品到集成式作物系统,创新驱动可持续农业转型
編者按:上月,拜耳發布2023年財報。跨國巨頭財務信息的披露吸引了全行業的目光。2023年,與所有企業一樣,拜耳面臨充滿挑戰的農業市場環境,其營收和利潤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在財務數據之外,我們仔細研讀財報內披露的其他信息,并與其往年財報的橫向對比,重點關注其在植保產品管線,集成的作物系統,農業實踐理念,及創新開發方面的最新進展。而這些進展將是拜耳在下一個增長周期內實現增長的關鍵。
財務表現:種子及性狀業務堅挺,利潤率降至五年內最低
2023年,拜耳整體營收同比下降 6.1% 至 476.37 億歐元。其中,中國區營收下滑 14.91% 至 36.24 億歐元。作為拜耳主要業務板塊之一,作物科學業務2023 年實現收入 232.7 億歐元,同比下降 3.7%。主要是由于草甘膦產品價格下跌導致。但在通脹及創新產品和種子價格上漲的推動下,作物科學整體業務保持了價格穩定。
從拜耳作物科學五年財務數據來看,2023年銷售收入和利潤雖然下滑,但與2021年相比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其利潤率已經降至五年內的最低,為21.7%。
拜耳作物科學2019-2023年財務表現
在拜耳作物科學細分單元中,種子和性狀業務表現良好。玉米種子和性狀銷售增長 13.8%。大豆種子和性狀銷售也有所上升,這主要是由于拉丁美洲許可收入增加,但受北美種植面積下降的影響有所抵消。
作物保護產品表現參差。殺菌劑銷售受益于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價格上漲和拉美及北美的銷量增長,但受天氣因素影響在其他地區有所下降。殺蟲劑銷售增長主要源自歐洲、中東及非洲的價格上漲,抵消了亞太和北美的下滑。然而,棉花種子銷售卻受北美種植面積減少的拖累大幅下滑。
戰略農藥:SDHI殺菌劑市場拓展熱潮持續 2款新分子已啟動驗證性田試
在過去的數十年里,拜耳引領了植保化合物開發和新品的開發和上市。縱觀拜耳歷年財報,公司每年都會梳理其重點產品的研發和商業進展。對財報產品進行追蹤分析,將有助于我們了解其產品策略。
對拜耳2021-2023年財報中所涉產品的分析發現,除草甘膦、螺蟲乙酯等傳統支柱產品以外,以下新產品(活性成分)為在這三年中新出現、并被拜耳持續提及其商業化進展的戰略新品種。可以看到殺菌劑品種已占到一半以上,其中拜耳圍繞丙硫菌唑開發了多種復配制劑進行全球商業推進;SDHI類化合物聯苯吡菌胺、氟吡菌酰胺、氟唑菌苯胺等依然是開發重點;新作用機理化合物Fluoxapiprolin(Group 49,氧化固醇結合蛋白OSBP同源物抑制劑)也于2022年全球上市。除草劑中則包含近年來的市場熱門品種砜吡草唑。所有活性成分中Fluoxapiprolin和四座蟲酰胺尚在專利期內,并且幾乎所有活性成分市場價值均在一億美金以上。
拜耳作物科學近三年財報中主要戰略品種
注:表中全球市值為2020年活性成分全球銷售額,數據來源Philips
2023年最新,拜耳完成了超過190種新植保產品的全球登記。以下為拜耳在這一年中獲得重要商業化進展的產品(含種子性狀、植保產品),將在未來對其業務增長形成支撐。
ThryvOn? 技術與 Bollgard? 3 XtendFlex? 技術相結合的轉基因棉花在美國商業化推出,成為業界首個棉花生物技術性狀,為棉花提供廣泛的昆蟲保護,包括對薊馬、棉鈴蟲、煙青蟲及其他常見蟲害。該品種還具有草甘膦、麥草畏和草銨膦耐受性,為對抗長芒莧、水麻和馬尾等難以控制和抗性的雜草提供了更多選擇。
Iblon?是一種新型廣譜殺菌劑,其活性成分名為Isoflucypram,是拜耳作物科學公司開發的吡唑酰胺類殺菌劑,是SDHI化學組的一員,但在該組中有自己的子類。2019年,Isoflucypram在新西蘭獲得登記,2020年上市。隨后的2020年4月,拜耳又登記了Isoflucypram與丙硫菌唑的復配劑型,于2021年上市。在拜耳財報中顯示,Isoflucypram已于2023年獲得英國監管部門批準,將于2024年投入商業使用。
Isoflucypram可用于防治許多谷物病害,殺菌持效期長,還可以顯著提高谷物產量和品質。根據拜耳估計,Isoflucypram年峰值銷售額預計將達2.50億美元。
Curbix? Pro(乙蟲腈10.7% +吡蚜酮40%)是一項稻田生產害蟲治理技術創新,是拜耳于2023年在印度與Crystal作物保護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款新產品。 兩種互補作用模式的組合可用于對抗難以控制的飛虱,對所有齡期均有效,并對褐飛虱提供持久控制。
繼 2022 年在巴拉圭和巴西成功預推出后,2023年拜耳正式商業推出新型殺菌劑 Fox? Supra(Inpyrfluxam120 g/L+丙硫菌唑240 g/L),為種植者提供了新的活性成分 Indiflin?(Inpyrfluxam),以保護他們的收成并鞏固拜耳在該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
Fox? Supra是一種新的內吸性殺菌劑,在病害防治中提供兩種互補的作用模式,可控制多種大豆病害,如亞洲銹病、靶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灰斑病和白粉病,幫助農民獲得更高的產量。
Inpyrfluxam是由日本住友化學株式會社研發的SDHI類殺菌劑,2020年初,inpyrfluxam在日本率先取得登記并上市。
Inpyrfluxam也已在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取得了登記。據估計,Inpyrfluxam的年峰值銷售額將達2.00億美元。
殺線蟲劑Verango Prime(氟吡菌酰胺500 g/L)為玉米種植者解決影響作物種植的主要問題。該產品可以有效和持久地控制玉米中的線蟲,如玉米短體線蟲和南方根結線蟲。氟吡菌酰胺在2012年上市,迄今,已在全球包括中國、美國、歐盟(23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土耳其、智利、墨西哥等50個國家登記和上市。另一款殺線蟲劑Velum? Rise基于氟吡菌酰胺和氟唑菌苯胺成分,在美國專為馬鈴薯種植者開發,提供針對線蟲和疾病的保護從而提高產量。氟唑菌苯胺擴大了病害譜,抑制了立枯絲核菌和黑點病等關鍵土傳病害。
除了推進新產品的全球市場,拜耳產品開發管線中還包含眾多新的小分子產品、種子品種、數字產品和生物制品,幫助促進可持續農業及提高農民生產力。據透露,拜耳已于2023年針對兩種新的小分子或生物活性成分啟動了技術性概念驗證田試,預計不就將能面世。
方案創新:從產品、解決方案上升到″智能和集成″的作物系統
拜耳作物科學團隊的創新,已從產品、解決方案提升至″智能和集成″的作物系統,通過整合其在性狀開發、植保、數據應用服務等方面的創新資源整合,努力使農民的農業實踐在未來幾十年內變得更加高效、環保。
Preceon? 智能玉米系統
其財報中,作為展示拜耳創新力被最先提及的是拜耳開發的 Preceon? 智能玉米系統。Preceon智能玉米系統和矮桿玉米雜交種(在系統內)通過育種創新,轉變玉米的生產方式。這一創新將改變游戲規則,并幫助農民在不斷變化的挑戰面前管理風險和釋放產量潛力。
拜耳Preceon智能玉米系統通過將三個創新元素整合到一個系統中來發揮作用:
矮桿玉米雜交種提供強大的自然環境抵御和更大的應用靈活性
FieldView數字洞察提供數據驅動的建議,優化玉米在田間的性能
拜耳提供量身定制的實踐支持
Preceon智能玉米系統為種植者帶來諸多收益,包括降低強風天氣可能造成的損失,可全種植季更為精準地施用作物保護產品和養分,以及利用數字工具來優化農業投入、種植種群和田間布局的潛力。
印度的直播水稻系統(DSR):″可能徹底改變水稻生產″
另一個可能對未來農業生產方式進行顛覆的創新是拜耳在印度推出的新直播水稻系統(DSR),該系統可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水消耗量降低高達 40%。 這項創新有可能徹底改變水稻的生產。
DSR系統內的雜交水稻可以直接播種在土壤中,并專門針對不同的農業環境進行培育。同時拜耳正在開發新的作物保護解決方案,包括一種新的水稻除草劑,以確保直播水稻系統成功和持久的雜草管理計劃。此外,拜耳的數字平臺FarmRise為小農提供支持,為農民提供農機及咨詢等服務,并為種植水稻的農民提供數據驅動的見解,使他們能夠做出更好的農藝決策。FarmRise還將小農戶與公司的碳計劃聯系起來,使他們能夠在減少排放的同時獲得額外收入。
DSR 已經通過拜耳在印度的DirectAcres計劃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與使用傳統移植方法種植的水稻相比,采用該系統的99%的印度農民成功種植了水稻,75%的投資回報率更高。預計到2040年,印度75%的稻田將改用這種種植方法。拜耳計劃于2024年從菲律賓開始,在亞太地區的其他水稻種植國家引入DirectAcres計劃。
以″耘遠農場″為示范網絡推廣再生農業概念
拜耳通過上述一系列創新的作物和農業實踐方法,來踐行和推廣″再生農業″這一新農業方法,這也是2023年6月拜耳召開的首屆作物科學創新峰會上的焦點。
再生農業是一種建立和提高土壤肥力的農業方式,同時隔離和儲存大氣中的CO2,增加農場多樣性并改善水和能源管理。這是一個整體解決方案,代表著農業實踐邁向更廣泛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以拜耳作物科學為代表,大型跨國企業已開始了因地制宜的產業實踐。
拜耳基于先進的產品組合及研發管線,和服務全球數百萬種植者的經驗,為再生農業的大規模應用提供堅實基礎。拜耳耘遠農場(Bayer ForwardFarming)是拜耳作物科學的全球可持續農業示范網絡,長期以來始終將再生農業作為重要組成部分。自2015年啟動至今,拜耳耘遠農場已聯合全球近30家立農場合作,展示定制化解決方案,提供先進工具和田間耕作,提供積極主動的管理措施以及合作伙伴關系術和設施,使再生農業理念付諸實踐。
CropKey 方法開發新一代作物保護產品
CropKey方法也是拜耳在作物科學創新峰會上重點提及的分子創新方法。在2023年財報中,CropKey被認為是拜耳開發新一代作物保護產品,通過可持續解決方案制定新的行業標準的重要工具。
有別于行業幾十年來一直采用的基于高通量篩選的研發策略,CropKey運用由人工智能和計算建模支持的新技術,幫助研究人員更快地發現、設計和評估分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設計理想的新分子。這種全新的方法用于發現能夠改變或抑制雜草和病蟲所需蛋白質的作用的″鎖″,這將帶來作物保護領域的突破性創新。
截至目前,CropKey方法已經提供了30多個正在研究的新分子靶標。超過10個新驗證的靶標已進入早期研究階段,超過5個新型作用機理和篩選技術正在進行后期的研究評估。
CropKey方法的代表性成果正在從概念轉變為現實,其中包括30年來在苗后雜草控制方面具有創新作用機理的新除草劑,該除草劑分子可以解決難除雜草問題,可在多個市場領域廣泛應用,并具有精準用藥的潛力,目前處于第三研發階段,潛在銷售峰值7.5億歐元。另一個使用CropKey方法開發的新作用機理園藝光譜殺菌劑,將用于防控葉斑病病害,并且具有拓展至大麥谷物、油菜籽和種子處理的潛力,目前處于第二研發階段,潛在銷售峰值2億歐元。
供應商管理:削減5000家供應商,采購支出削減6億歐元
2023年全球農化市場整體增長疲軟,市場需求不振及渠道超量庫存迫使跨國公司采取一些列供應策略的調整。據拜耳2023年財報披露,2023 年,公司將其供應商從上年的9.1萬家削減至8.6萬家。其采購支出從上年的233億歐元削減至 227 億歐元。
拜耳認為,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商品和服務的長期合同和專門的供應商進行管理是關鍵,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特定采購的風險,例如供應中斷或重大價格波動,同時也有助于維護公司的競爭力并確保順利進行生產流程。 2023 年拜耳還推出了供應商包容性和多元化計劃,旨在確保整個全球供應鏈中的小型和多元化供應商擁有一致和公平的機會。
Top級跨國公司在數年前就已經開始與供應商開展共同碳減排活動。拜耳于2022 年開始推進該項活動,并在2023年啟動新的項目,包括繼續主導"GHG范圍3排放"工作組,該工作組隸屬于"Together for Sustainability (TfS)"倡議,該項目試驗性地展示了產品碳足跡(PCF)數據交換的可擴展性。此外拜耳還一直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和CDP (先前稱為碳信息披露項目)供應鏈部門合作。
未來展望:2024年種子和農藥市場增幅約為2%
拜耳援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預計全球經濟在2024年將增長個位數百分比,增速低于平均水平,與2023年大致持平。持續的危機和戰爭可能會繼續壓制全球經濟,更加嚴格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也將產生影響。拜耳預計農用種子和農藥市場將在2024年恢復增長,增幅約為2%(2022年約為-4%)。包括草甘膦在內的農藥產品價格預計將趨于穩定,并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
作物保護細分市場,特別是殺蟲劑市場的持續有機增長,將推動整個作物保護市場的增長。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在拉丁美洲的增加推動種子和性狀細分市場的預期良好發展,同時蔬菜種子和谷物也將貢獻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