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丰:打好保护土壤健康“持久战”
2023年12月5日是第十個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題是“土壤和水:生命之源”,旨在宣傳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導土壤資源的可持續管理。新洋豐雖是一家以生產、銷售肥料為主的企業,但在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系統,有關土壤的工作一直貫穿始終。
11月1日至4日,頂著漫天飛舞的白雪,新洋豐黑龍江銷售分公司經理賴仙和業務經理、農藝師在齊齊哈爾地區開展取土采樣工作。4天時間,采樣覆蓋面積超10萬畝,取土樣品198個。
“我們服務的這個客戶是一家規模化種植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在齊齊哈爾承包了10萬畝土地,目前計劃種植玉米、大豆,這次土壤取樣就是希望能為明年作物配方施肥提供數據支撐,為客戶擴產增收打下基礎。”新洋豐東北大區農藝師馬吉悅說道。
土壤取樣是新洋豐農技團隊服務客戶的第一步。只要客戶有需求,新洋豐農技團隊就會免費為客戶取樣,郵寄回荊門總部土壤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新洋豐農藝師正在進行土壤采樣 已采集的土壤樣品(部分) 在新洋豐總部土壤檢測中心,實驗員正在進行土壤檢測。 “現在檢測的是土壤中鋅的含量。”實驗員一邊介紹,一邊不停地更換樣品、記錄數據。 實驗員正在記錄檢測數據 從全國各地郵寄來的土壤樣品,需要進行編號登記,根據酸堿性進行分型,再進行烘干、研磨,再根據相應的檢測指標進行稱樣、浸提、過濾等處理。每一份土壤樣品必須要進行繁鎖的前處理,才能進行相關指標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 檢測土壤樣品最核心的一臺儀器就是這臺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簡稱ICP)。這是新洋豐在2014年斥資60余萬元購入,可用來檢測土壤、植株、肥料、礦石以及其它原材料中微量及重金屬等元素。對于土壤樣品主要檢測鉀、鈣、鎂、硼、鋅、重金屬等元素含量。 土壤檢測中心每年會收到2000多份土壤樣品,檢測的工作量不可謂不大。但新洋豐正是秉著“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想法,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開展土壤檢測相關工作,為業務員、農藝師們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提供數據支撐。 土壤檢測報告(部分內容)
一份份土壤檢測報告送到農藝師手中,在為種植戶制定施肥方案時更有針對性,也更具說服力。 甘肅省天水市萵筍種植戶的地塊土壤酸化及連作障礙嚴重。在實地查看了萵筍長勢及土壤情況后,結合測土報告數據,新洋豐農藝師為種植戶定制了施肥方案,調節土壤pH值,同時補充土壤中缺乏的微量元素,從根源上解決土壤酸化問題,使種植戶每畝增產670公斤。 新洋豐農藝師正在與甘肅天水萵筍種植戶 溝通用肥方案 湖北省公安縣葡萄種植戶的地里,土壤鹽漬化嚴重,出現嚴重的燒根、鹽害現象,樹勢弱、產量低。新洋豐農藝師定制的施肥方案可以通過高效有益微生物活化土壤鹽分,降低土壤EC值,樹勢得到明顯改善,畝增產達2000斤,增收約15000元。 湖北省公安縣葡萄種植戶地塊土壤鹽分數據對比 (左為使用菌劑前,右為使用菌劑后) 山東省嘉祥縣小麥種植戶因地塊處在重工業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和鹽堿化問題嚴重,上一年畝產不足800斤。這樣一塊田地既不能用力過猛,又要在短時間內見效,新洋豐農藝師再三斟酌制定用肥方案,短時間內土壤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在受澇雨影響的情況下畝產仍突破千斤,獲得了種植戶的高度認可。 這樣的案例在新洋豐數不勝數。新洋豐擁有200多名農藝師、800余名銷售人員,分布在全國各地,從提供土壤檢測服務,到定制施肥方案,再到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新洋豐農技服務團隊始終扎根田間地頭,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致力改善土壤環境,助力種植戶增產增收。 與測土配方施肥相輔相成的,是新洋豐開展的農業綠色種植與土壤改良相關的新產品研發。新洋豐擁有600多名研發人員,在荊門、北京等地建立研發基地,與全國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先后獲批成立了多個省部級國際合作研發平臺。 利用這些平臺,新洋豐研發推出了系列新型肥料產品。如以“洋豐正好”為代表的輕簡施肥、降碳增效類肥料新品;以“菌磷天下”“洋豐硫”為代表的土壤改良和耕地質量提升類肥料新品;以“洋豐至尊”為代表的環境友好類肥料新品,以“鋅磷美”“洋豐優雅”為代表的農作物健康、增產、提質類肥料新品等。 目前,新洋豐已形成由作物專用肥、緩控釋肥、水溶肥、生物有機肥、藥肥、微生物菌劑、土壤調理劑等多品類產品矩陣,能夠滿足我國各類作物對養分的需求,為實現作物科學施肥,保護土壤健康提供了物質保障。 土壤是萬物之源,健康的土壤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新洋豐作為磷復肥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一環,深刻認識到土壤健康的重要性,更深知保護土壤健康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多年來,新洋豐通過土壤檢測、農技服務、產品研發等多個方面的工作,持續開展土壤改良實踐,倡導土壤資源可持續管理。未來,新洋豐也將繼續在“土”上大做文章,不遺余力推廣農業綠色種植理念,為保護土壤健康貢獻洋豐力量。值此世界土壤日之際,新洋豐也呼吁三農領域“戰友”,共同打好保護土壤健康這場“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