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出农资大市场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自古以來,題詠桃花的傳世佳句數不勝數,在神話故事里,桃更暗含健康長壽的美好寓意。桃樹原產于我國,是我國最古老的栽培樹種之一,有四千多年的種植歷史。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桃和油桃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桃和油桃消費量占全球消費總量的60%以上。
在種植格局上,我國形成了華北、黃淮海、長江三大優勢桃產業帶,以及東北和西北的設施桃產業帶。長江中下游以早熟桃為主、黃河流域以中晚熟桃為主、環渤海灣以反季節桃為主。
在品種上,多元化品種格局已初步形成。白肉普通桃占主導地位,如奉化雨露、白花水蜜、五月鮮、六月白、肥城桃、深州蜜桃、砂子早生、倉方早生、大久保、春雪、京玉、中華壽桃、春美、霞脆、映霜紅等。以錦繡、錦香、黃金蜜系列、中桃金系列為代表的鮮食黃肉桃快速增加。曙光、中油、瑞光、滬油、紫金紅等油桃種植面積占桃總種植面積的20%以上,其中中油4號、中農金輝、中油8號等為主要栽培品種。中蟠桃11號、中油蟠7號、中油蟠9號、金霞油蟠等蟠桃、油蟠桃是目前市場的新熱點品種。
在種植面積和產量上,據新中國農業60年統計資料、國家統計局以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2019年我國桃樹種植面積達到1500萬畝,2021年種植面積為1237.55萬畝,產量達到1601.65萬噸。受總量和結構性過剩、賣難等問題的影響,2019年后種植面積有所下降,基本保持在1200萬畝以上。
在區域種植面積上,山東省是第一大產區,《2022年山東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1年山東省桃栽培面積211萬畝。第二位是河南省,《2022年河南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1年河南省桃園面積140.25萬畝。第三位是河北省,《2022年河北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1年河北省桃園面積92.63萬畝。
桃子,作為我國種植面積前十位的單品水果之一,1200多萬畝的種植面積下,自然蘊藏著巨大的農資市場容量。
一般一畝桃大約種植400棵桃樹,桃樹的肥料投入是比較高的,需要農家肥、尿素及復合肥等各種肥料,每畝化肥正常使用量為80—120斤,年費用在800元左右,農藥年投入在200元/畝左右,所以一畝桃一年農資投入費用在1000元左右。按照1200萬畝的種植面積來估算,市場容量就在120億元以上,農資需求巨大。
所以,桃樹也一直是眾多農藥、化肥廠商重點布局的果樹作物。山東、河南、河北、湖北、安徽、陜西是廠家重點布局的區域,其中,山東蒙陰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區域。
由于我國桃主產區的果實發育成熟期正是夏季高溫高濕季節,為病蟲害發生創造了有利的環境條件,所以,近幾年,桃樹病蟲害呈高發態勢。
桃樹主要害蟲有蚜蟲、介殼蟲、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紅蜘蛛、尺蠖、桃蛀螟、卷葉蛾、桃潛蛾、綠盲蝽、果實蠅、天牛等。主要病害有瘡痂病、桃炭疽病、褐腐病、細菌性穿孔病、真菌性穿孔病等,每年造成減產達30%以上。
中國農藥信息網顯示,截至2023年8月25日,我國現有登記農藥45611萬個,其中可用于桃樹且在有效期內的農藥產品154個,占比0.34%。其中,單劑79個,混劑75個。
登記用在桃樹上的藥劑中殺蟲殺螨劑有100個,占2/3,其次是殺菌劑41個,占登記總數的27%,植物生長調節劑7個,昆蟲性信息素4個,均為梨小迷向素;除草劑中,在有效期內的僅有巴斯夫歐洲公司登記的18%草銨膦可溶液劑,并將于2024年9月21日到期。
在登記的桃樹用殺蟲殺螨劑產品共100個,共涉及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蚜蟲、天牛、介殼蟲、尺蠖、紅蜘蛛7種害蟲。防治介殼蟲的登記藥劑僅有522.5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只有科迪華和陜西上格之路兩家公司登記。防治天牛的登記藥劑僅有黑龍江森工農化有限公司登記的3%高效氯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
業內人士表示,桃樹雖然有1200多萬畝種植面積,但是跟大田作物相比還是小宗作物,再加上桃樹屬于比較嬌貴的果樹,出現藥害損失比較大,因此,礙于成本,企業登記比較少,未來企業的登記空間非常大。目前企業聚焦的增量市場主要是以蚜蟲、介殼蟲、桃小食心蟲為代表的抗性小蟲防治和以細菌性穿孔病為代表的細菌性病害防治,以“技術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展開在細分領域的上量競爭。
對于未來桃樹小蟲的防治趨勢,陜西一企業負責人表示,組合產品、復配產品是主流。除了產品組合和復配外,利用助劑為產品增效日益普遍。另外要引導農戶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堅持防重于治。
在桃樹抗性小蟲防治上,科迪華、諾普信、廣東真格、上格之路、明德立達等企業都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品質升級加速,特肥市場潛力大
品質種植是果品優質優價的基礎,桃樹也不例外,近幾年在總量和結構性過剩、賣難問題的影響下,農戶的用肥結構和用肥理念也在發生著改變。
芭田農化服務主管李正濤表示,近年來,國內多數桃主產區連年種植,導致土壤酸化板結嚴重,桃生理病害,如裂核、流膠、缺素現象頻發,造成桃樹樹體普遍偏弱。所以,相較于前幾年以無機肥料為主,近幾年農戶尤其是種植大戶在品質種植理念下用肥更注重有機物質的補充,更加注重長遠品質的提高。以腐植酸、海藻、液體菌劑為代表的特肥開始受到農戶的青睞,占比逐步提升,占到總體用肥的50%以上。
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華東戰區總監王小川也直言,肥料企業近幾年主要聚焦如何提高桃的產量和品質,特別是品質,比如降低裂核率,提高耐儲性,提高風味口感等。所以,近兩年種植戶的用肥水平在逐步提高,農戶想法從增加產量逐漸向提高品質轉變,用肥開始傾向于能夠修復土壤保持養分、壯根、增色增甜、提高桃品質的功能性特肥產品。
芭田目前主要聚焦湖南、河北產區,在秋冬底肥期主要推薦芭田有機無機三型和生物有機肥;在春季萌芽開花前期推薦芭田硝酸銨鈣系列產品;膨果期主要推薦鉑金同比和鉑金高鉀;在轉色采收前推薦芭田果大美、黃金美等系列產品;在采果后的月子肥推薦橙皮精油系列、黃金系列、鉑金系列等。
拉多美目前主要聚焦山東蒙陰桃產區,主推硝基穩定性長效肥虎甲(13-8-23)、腐植酸鉀墨翠(17-17-17和18-5-25)產品。施用后蜜桃果樹生長旺盛,根系發達,果樹周邊土壤疏松,病蟲害減少,坐果率提高,而且果實轉色快、產量高、糖度高、口感好,桃子可提前3—5天上市。
無疑,在優質優價日益成為水果行業的新標準的當下,桃的品質會越來越受到農戶的關注,這也決定了企業要想在桃產區實現快速上量,就要從提升品質方面著手。產品在提升品質方面越有優勢,就會越受桃產區農戶的歡迎。當然,一個產品要想在產桃區快速上量,首先要能真正解決焦點問題且質量穩定,其次要有好的營銷和技術服務團隊,最后要開展高頻度的“示范+觀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