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万亩“国牛”崛起
這里說的“國牛”,不是動物中的牛,而是對“國產牛油果”的簡稱。
牛油果也稱鱷梨、油梨、酪梨、幸福果,為樟科鱷梨屬常綠喬木。原產于拉丁美洲,墨西哥、美國、秘魯、智利、新西蘭是主要產區。
牛油果為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含多種維生素、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鈉、鉀、鎂、鈣等含量也高,每100克牛油果就能提供673.9千焦的熱量,除作生果食用外也可作菜肴和罐頭,被譽為“森林奶油”“綠色黃金”,從全球來看,在國際市場中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而在十幾年前,牛油果在中國幾乎還是一片空白,鮮為人知,直到2005年,中國開放了對墨西哥牛油果的準入,再加上國內外銷售的不斷熱炒,尤其是隨著中國中產階級和千禧一代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們對健康產品的消費意識增強,牛油果+輕餐的概念的盛行,國內銷售價格的下降都支撐了牛油果消費的快速增長。
牛油果作為水果界的“舶來品”,雖然比不上其它進口的車厘子、青提等脆甜的水果,但是其憑借在減脂圈和健身圈的高熱度,近十年來逐漸走上中國人的餐桌,并迅速在內卷化的國內水果行業脫穎而出,成為眾多扎根中國的“洋水果”中的網紅果,市場日趨火爆。
在此背景下,牛油果進口量和消費量也是日益俱增。據海關總署數據,智利、墨西哥、秘魯是我國牛油果三大主要進口國。2010年時,中國僅進口了2噸的牛油果,2012年已經上升到2.5萬噸,2016年4.25萬噸,到2018年增長到4.39萬噸,不到10年,銷量暴漲兩萬多倍。
不過,最值得關注的是國產的牛油果,也在這幾年逐漸打開市場,并逐步形成了一個 “大蛋糕”。
擴種加速,國產牛油果面積達34萬畝
我國從20世紀20年代起開始引種栽培牛油果,云南、海南、廣西、四川、臺灣、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是主要種植區。其中,廣西是我國種植牛油果較早的區域,柳城縣四塘農場是廣西較早、規模較大的牛油果生產基地。而云南是我國近年來種植牛油果規模最大的省份。
在品種上,全球牛油果品系有 3 種,墨西哥系、危地馬拉系和西印度系三大品系。其中“哈斯”牛油果占美國市場的 95%和全球市場的 80%,目前我國主栽品種也是“哈斯”。
在價格上,2015年以前,一個牛油果可能賣到15元、20元,現在超市里售賣的牛油果也是論個賣,一般10元可以買到2個左右。昆明恒道農林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農技專家宋漢鵬介紹,現在孟連牛油果的地頭收購價在20元/公斤,超市里售賣在每顆8元左右,每畝果園可實現3萬元以上收益。
市場的高熱和價格的高企傳導到種植端就是擴種的火熱,2015年以來,我國牛油果種植面積以每年約5%的速度增長。云南從2007年開始引進栽培牛油果,產業發展迅速,現在普洱市孟連縣、景信縣,臨滄市臨翔區、保山市龍陵勐糯鎮、隆陽寬鄉,西雙版納市勐臘、景洪市、紅河市八地都有牛油果種植。
其中,孟連縣是當前國內種植規模最大的牛油果生產基地和牛油果之鄉,也是國內唯一能夠批量穩定向市場供應優質國產牛油果的區域,產品直接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并成功替代了6%左右的進口供給額。而孟連縣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近年來云南省新發展的專業從事牛油果產業開發的最大公司。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21年云南至少種植牛油果63792畝,孟連縣種植規模已經超過5萬畝,投產面積突破1萬畝,產量超過4000噸,實現產值2.57億元,而2021至2022產季投產面積達到1.3萬畝,到明年3月中旬采摘季結束時,預計產量將會超過5000噸,產值有望突破1億元。
孟連縣“十四五”規劃把牛油果確定為“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計劃用5年的時間推廣種植牛油果10萬畝以上,實現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以上。
同時,海南、廣東、四川都在擴種牛油果。據公開數據,海南現有牛油果種植面積達到7000余畝。四川省會東縣2019年開始啟動規模化種植牛油果,截至2020年11月會東縣牛油果種植面總計3100畝,預計豐產期總產量約5000噸,總產值為1.2億元。會東縣看好牛油果市場前景,并計劃“十四五”期間, 通過牛油果產業園區建設,打造以淌塘鎮為核心區,以大崇、魯吉、溜姑、松坪等鄉鎮為重點5萬畝標準化牛油果種植基地。同時,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千畝牛油果基地2019年8月也完成建設。按照項目發展規劃,到2028年,攀西地區牛油果基地面積也將發展到10萬畝。
據云果產業大腦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全球牛油果種植面積達到1090.5萬畝,我國牛油果總的種植面積達到34.5萬畝,占全球總面積的3.2%。無疑,國產牛油果存在著巨大的種植和市場空間。
宋漢鵬表示,目前孟連出產的哈斯品種已經能夠復制原產地品質,無黑絲,且相比進口牛油果動輒30天的船運期,國產果從下樹到上市僅需5天,新鮮及更長的掛果期成為國產最鮮明的差異化優勢。
據盒馬方面表示,經過2021年的試點,今年國產牛油果的熟化處理、供應鏈將明顯提升,預計銷量同比去年要翻升3倍。
門檻在于投資成本高
生產管理技術不到位
作為洋水果,牛油果的種植是有門檻的。
牛油果一般散戶是種不起的,因為首先種植成本很高。據宋漢鵬透露,2015年前后,一株牛油果種苗都在100—120元,一畝地按50株算,成本都在1000元以上,現在擴種的人多了之后一棵種苗也在30—50元,優質的價格還是在80—120元。同時,牛油果一般3—4年才掛果,第五年才能達到豐產期。頭三年是沒有產出的,一畝地三年下來大概需要1.5—2萬元的養護資金,種植300畝至少需要450萬的投入(孟連縣對種植300畝以上的企業或者個人會給與供水、修路等支持),一般散戶難以承擔起這樣的風險。
而根據海南愛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給出的每畝牛油果栽培投入成本、產出成本數據,牛油果樹的每畝投資包括土壤整治與改良、生產基礎設施、有機牛油果栽培、肥料農藥及人工成本等。每畝的栽培費用在10100元(三年計總費用),其中第一年投入約6400元,第三年后每年投入成本2100元左右。一般牛油果基地建成后,第三年開始產果,保守產量有500公斤(以每畝種植50株估算),第五年達到豐產期,每畝產量保守可達1500公斤。第三年基本可以回收投入成本,第五年達到盛產期后,每年每畝純收益3萬元以上。
所以,目前國產牛油果種植主要還是以“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為主。
投入成本高之外,種植技術不到位也是制約當前國產牛油果規模產業化的一大痛點。“雖然我國種植牛油果的時間不短,但是還沒有真正掌握它的種植技術。技術包括肥水、修剪以及病蟲防治管理,就算是像綠銀這樣的公司化運營的大基地也還在摸索相關的種植技術,整體還處于懵懂期,屬粗放管理。”宋漢鵬表示,在病害上,牛油果最棘手的難題是對抗根腐病,管理不當,果樹就會在幼苗期死亡,缺乏系統的生產技術規程。
而為了解決牛油果產業種植技術短板,今年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熱經所)牽頭,熱經所科技工作者、云南省科技特派員楊天坤起草,保山學院、保山市農業環境監測保護站協作,于5月20日正式發布了《鱷梨品種哈斯生產技術規程》(DB53/T 1089-2022),并于8月20日正式實施,云南省也迎來了首個牛油果地方標準。
該標準規定了牛油果的種植適宜區域、種植條件、園地規劃、果園建立、土肥水管理、修剪、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果實分級、包裝、貯藏和運輸等技術,此標準也是國內第一個關于牛油果生產的綜合性標準,為國產牛油果生產標準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功能性特肥,植調劑市場挖潛空間都很大
34.5萬畝國產牛油果背后有哪些可挖潛的農資機遇?
牛油果整體的需肥量并不是很大,一年在3―4次。病蟲害也非常多,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瘡痂病、尾孢斑點病、小穴殼果腐病等。根腐病具有傳染性,嚴重時甚至會對整個果園造成毀滅性打擊。蟲害主要有潛葉蛾、蚜蟲、薊馬、金龜子、椿象、樟脊網蝽、角盲蝽、梨豹蠹蛾、尺蠖、刺蛾和蓑蛾等。
宋漢鵬坦言,牛油果本身屬于小宗水果,34.5萬畝的面積跟動輒百萬畝水果帶來的農資增量空間難以比較,所以,整體上真正聚焦深耕牛油果的農藥、肥料企業不多,在農藥上也沒有藥劑登記,這個市場還屬于空白市場,但是這也意味著這個水果的市場潛力非常大。
現在也有部分農藥、肥料企業在逐步聚焦牛油果,例如中?;瘜W、四川國光等?!拔覀兪莻兪?/span>2021年年初開始關注海南白沙牛油果的,主要服務一個50畝的基地。因為牛油果的施肥技術不成熟,前期我們也是請海南省農科院相關專家做了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并做了大量的土壤采樣檢測,以便準確掌握牛油果的需肥規律和營養特性,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施肥方案,并主推我們的富島增值復合肥套餐。這個套餐可以很好地提高牛油果對病害的抗逆性,助力果樹提質增效?!焙S透粛u(上海)化學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高級工程師曲均峰表示。
四川國光作物品質調控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江文也表示,牛油果專用藥劑空白,國光也是這兩年才開始在孟連縣芒信鎮牛油果種植園做技術研究。主要針對牛油果的調控技術需求,比如修剪、?;ū9岣咭患壒?,控梢促花等方面。同時,品質種植也是牛油果產業的主旋律,所以未來植調劑在牛油果上的增量空間非常大。
其實,因為牛油果種植多是公司化運營的大基地為主,再加上對生產管理技術不了解,所以,一般的農資企業或者當地的平臺服務商、經銷商很難切入進行銷售或者服務。就像曲均峰所說,企業要想在牛油果上分一杯羹,不管是服務大戶還是大基地,一定要始終堅持產品、服務下沉,要因地制宜地提供定制化的施肥方案,即對癥開方,要針對其果園土壤條件在化肥的使用上提出建議和指導,未來能提高牛油果品質的功能性特肥產品需求會持續增長。
張江文也直言,服務牛油果大戶、大基地沒有捷徑,關鍵還是要以技術服務、實驗示范來切入,要讓農戶實實在在看到產品效果,看到差異化,并且能真正助力牛油果提質增效。所以,要想在牛油果上實現突破,于植調劑而言,關鍵還是要在牛油果應用技術上進行深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