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除草剂新赛道提速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于平平 2024/8/25 9:45:17
近两年随着生物育种产业化系列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生物育种产业正以积极的态势扩面提速,中国种业发展开启了一个蓬勃向上、充满机遇的“春天”。生物育种作物及其对应的除草剂正在作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新选择,走进越来越多种植者的视野,这个全新的赛道也正加速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生物育种是大势所趋,多年来,国家一直在支持鼓励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创新,我国转基因作物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也在不断推进。

近兩年隨著生物育種產業化系列政策的不斷出臺,中國生物育種產業正以積極的態勢擴面提速,中國種業發展開啟了一個蓬勃向上、充滿機遇的“春天”。生物育種作物及其對應的除草劑正在作為一種具有吸引力的新選擇,走進越來越多種植者的視野,這個全新的賽道也正加速迎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


生物育種是大勢所趨,多年來,國家一直在支持鼓勵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創新,我國轉基因作物研發和產業化發展也在不斷推進。歷經十多年的性狀研發、轉基因品種多項審定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三年試點等大量工作后,2023年10月17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發布《關于第五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審定會議初審通過品種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此次共有3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14個轉基因大豆品種通過初審。這標志著我國生物育種技術產業化應用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2023年12月7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第732號公告,宣告51款中國自研的轉基因糧食種子通過國審,其中轉基因玉米種子共有37個品種,轉基因大豆種子共有14個品種。據該公告,國內85家企業農作物種子的生產經營許可證被批準發放,其中,包括3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和10個轉基因大豆品種,涉及26家企業。這也是國內首批獲得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轉基因玉米、大豆種子。此外,還包括2家企業的4種轉基因棉花品種。


這標志著我國轉基因商業化的正式落地,轉基因商業化最后一公里路被徹底打通,為等待已久的大豆、玉米轉基因產業打開了商業化種植量產的閘門。


2024年2月3日,“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優化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完善聯合研發和應用協作機制,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開展重大品種研發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


這也是國家連續兩年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生物育種產業化,而在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指引下生物育種產業化已經取得了明顯成績與突破。農業農村部此前表示2023年試點范圍已經擴展到河北、內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個省區20個縣并在甘肅安排制種。且從試點看,轉基因玉米、大豆抗蟲、耐除草劑性狀表現突出,對草地貪夜蛾等鱗翅目害蟲的防治效果在 90%以上,除草效果在 95%以上;轉基因玉米、大豆可增產 5.6%—11.6%,與常規品種比較,在增產節本增效上,總體都有良好的表現。


完成3年試點的轉基因玉米、大豆產業化在2024年也進入了示范階段,種植省份和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從種植區域來看,2024年有8個省區允許種植轉基因玉米、大豆,其中,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北已經全省開放,云南、四川、廣西、甘肅則放開部分區域,未來還會有更多加入其中。


中國抗草甘膦生物育種作物體系初步形成


據了解,耐除草劑轉基因作物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將耐受或者是修飾降解草甘膦的基因導入作物使其耐除草劑特性的作物。目前在全球大規模種植的農作物中,大豆、棉花、玉米、油菜被稱為4大轉基因作物,其轉基因種植比例分別高達78%、64%、26%和24%,主要性狀是抗蟲和耐除草劑,個別產品具有抗病、抗逆等優勢。在抗蟲方面,大多數轉基因抗蟲作物針對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有較好的抗性;耐除草劑主要為耐草甘膦、草銨膦、麥草畏和2,4-D類等。


而《公示》初審通過的37 個轉基因玉米品種中,有23 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具有耐除草劑性狀,其中,僅耐草甘膦的品種就有20 個,同時耐草甘膦、草銨膦的品種有3 個。《公示》的14 個轉基因大豆品種中,均具有耐除草劑性狀,其中,僅耐草甘膦的品種有9 個,其余5個品種具有耐草甘膦、草銨膦的性狀。


2024年3月19日,農業農村部通過新一批轉基因品種,2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3個轉基因大豆品種初審通過。自此,農業農村部相繼兩次審定通過包括64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和17個轉基因大豆品種,其中耐草甘膦品種最多。


10-1.jpg


2024年3月29日,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公示2024年第3批擬批準登記農藥產品。該批次擬登記變更農藥產品中,江山股份、新安股份2個草甘膦轉基因作物除草劑(41%草甘膦異丙胺鹽可溶性劑)獲首批登記公示。該次擴作登記的農藥通過評審進入公示,補齊了生物育種合法用藥的最后一步。


2024年4月26日,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公示2024年第4批擬批準登記農藥產品信息,該批次擬登記變更農藥產品中包含先正達、拜耳、新安股份、揚農化工子公司優嘉植保和興發集團子公司湖北泰盛化工等的7個轉基因目標性狀對應的除草劑擴作登記公示,意味著我國轉基因合法用藥正在逐漸豐富完善。


這也標志著我國農業轉基因時代正式步入正軌,抗草甘膦生物育種作物體系初步形成。


草甘膦,低毒有機磷類滅生性除草劑,化學名稱為N-(磷羧甲基)甘氨酸。由于草甘膦本身難溶于水,且植物對酸的吸收差,因此將其制成易溶于水的各種鹽類,如異丙胺鹽、銨鹽、二甲胺鹽、鉀鹽、鈉鹽等。登記用于轉基因耐草甘膦玉米的草甘膦主要制劑產品有41%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41%草甘膦異丙胺鹽可溶液劑、30%草甘膦銨鹽可溶液劑、41%草甘膦鉀鹽可溶液劑、43%草甘膦鉀鹽水劑等。


草甘膦用量將快速增長


2024年被業內視作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的元年,國內育種企業和除草劑企業對該賽道都寄予厚望,也將對相關農藥產品結構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將給除草劑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新一輪發展機遇。這其中,草甘膦是耐除草劑轉基因作物推廣的最大受益者。


據國家統計局和華泰研究相關數據的綜合預測,按目前的轉基因放開進度測算,6年左右,即在2030年時,轉基因玉米對國內6億多畝的玉米滲透率將達90%左右,轉基因大豆對國內1.6億畝左右的大豆滲透率將達60%,而轉基因的玉米和大豆配套草甘膦比例均會達到99%以上。所以,如果按每公頃使用1.5公斤草甘膦原藥計算,屆時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市場,將會新增6.5萬噸的草甘膦使用量。而部分持更加樂觀態度的機構預測,新增的草甘膦使用量將超8萬噸的水平,大概占當前全球草甘膦用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轉基因玉米推廣面積大概在1000萬—1500萬畝,相比全國玉米種植面積6.5億畝來說,占比還比較小,但未來 3—5年內,我國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種植滲透率會逐步有序提升,種植面積會不斷擴大,轉基因目標性狀對應的除草劑預計會持續受益,草甘膦的使用量將有一個快速的上漲預期。但是不論是玉米還是大豆,農業農村部現在批準的轉基因性狀主要是針對草甘膦或草銨膦的,考慮到草甘膦的價格優勢及海外的成功經驗,無疑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商業化對草甘膦的帶動力更強,有望持續受益,預計未來每年將新增5萬—8萬噸的草甘膦新市場。


10-2.jpg


國內外龍頭企業搶占先機


隨著轉基因作物的落地開閘,國內外農化龍頭企業也在加速搶抓生物育種產業化機遇。


自從2021年我國啟動生物育種產業化科研試點以來,拜耳、先正達、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國內外農化龍頭企業都積極投入到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的轉基因作物試點工作,配合相關農業部門奔赴內蒙古、河北、云南、四川不同省區,開展用藥技術指導。深入的應用實踐、科學的生測驗證、充分的性狀登記,為后續轉基因作物田除草用藥做了一系列充足的準備,并積極拓寬產品線,領跑中國生物育種作物除草新賽道。


2024年6月24—25日,國際農化巨頭拜耳在長春召開以“本源之選,再啟新程”為主題的拜耳生物育種除草劑技術論壇,以草甘膦除草劑經典之選農達?為匙,開啟生物育種除草新征程。


2024年3月15日,先正達植保2024年吉林區域生物育種除草論壇也在吉林長春舉辦。會上,先正達生物育種除草項目正式啟動,并發布泰草達?多年田間試驗成果,旨在通過樹立生物育種除草市場標桿,促進生物育種產業規范化發展,全面助力提單產增效益。


國內草甘膦龍頭新安股份自2001年起,就著手布局“性狀、種、藥”一體化戰略,引進專門人才從事轉基因性狀研究,注資種業公司開展轉基因育種研究,是國內首家生物育種性狀、種、藥一體化企業。2023年其產品進入國家20個試點縣轉基因作物用藥白名單;2024年1月取得玉米、大豆4個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2024年3月,新安草甘膦轉基因作物除草劑獲首批登記公示。3年來新安股份已服務轉基因作物面積百萬畝以上,目前擁有護城禾?、泓琪?兩大轉基因作物除草劑。


自2021年我國啟動生物育種產業化科研試點以來,南通江山股份也是全程、全面參與,2022年建成20萬噸草甘膦制劑智能生產線和無人倉儲系統,并開展了紅靈達?(41%草甘膦異丙胺鹽)在轉基因作物上的大面積商業化試點示范;2023年江山股份作為轉基因耐除草劑作物安全科學使用除草劑技術規范系列團體標準牽頭人,共同完善轉基因作物除草劑安全科學用藥規范并配合農業農村部工作組5省區20縣轉基因大豆、玉米商業化試點技術培訓與推廣 。


隨著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其種植面積逐步放大,種植過程的除草劑施用風險也在不斷增加。控制和減少風險,成為農技部門和種植戶普遍關心的問題。2024年4月23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牽頭起草的兩項團體標準—《轉基因耐除草劑大豆田合理使用草甘膦技術規范》和《轉基因耐除草劑玉米田合理使用草甘膦技術規范》發布了征求意見稿。兩份征求意見稿詳盡闡述了在轉基因耐除草劑大豆和玉米種植中草甘膦的合理施用要求和施藥技術,旨在為種植者提供科學的指導,以降低除草劑使用風險,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以先正達、拜耳、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為代表的先發企業應用技術團隊憑借近幾年深入的應用實踐、科學的生測驗證的生物育種除草用藥經驗,持續為農戶科學安全用藥提供參考,并加速推進產品產業鏈的延伸,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總之,轉基因作物種植是有一個過程的,預計未來會是小跨步往前走,不太可能一下子完全放開轉基因種子的銷售和大面積種植,對農藥行業的影響預計要在3年以后才會慢慢顯現出來,目前暫時影響不大,但可挖潛的空間非常大。可以肯定的是,轉基因商業化的開啟,勢必會進一步提振以草甘膦為代表的除草劑市場需求。生物育種除草劑這個新賽道已經提速,只待時間的沉淀與市場的培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