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榴莲上市,但离“榴莲自由”还很远
7月25日,一場國產榴蓮產業發布會在海南三亞舉行。
7月26日“國產榴蓮上市可實現樹上熟”的話題便沖上各大熱搜話題榜。
據報道,國產榴蓮在海南三亞上市。今年榴蓮樹掛果面積約1400畝,預計總產量50噸,明年掛果面積將增加到4000畝。
首次上市的海南榴蓮主打優勢是“樹上熟”,品質有保障。因此,業內對于海南榴蓮產業信心十足。
中國是榴蓮進口大國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榴蓮進口和消費大國。2019年之后,中國的進口水果之王從車厘子變成了榴蓮。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榴蓮進口量達到82.5萬噸,相比2014年增長了近2倍;進口金額達40.3億美元,在中國進口水果金額中穩居第一。
中國進口的榴蓮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其中泰國是最大的出口國,占據了絕對優勢。2022年中國榴蓮進口量中的78萬噸來自泰國。也就是說,中國進口的榴蓮中有95%都是泰國產的。另外4.5噸來自于馬來西亞或者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據國際貿易中心(ITC)數據,2022年全球榴蓮出口總量為205萬噸,價值1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進口的榴蓮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進口金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3%!中國在全球榴蓮市場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這反映了中國對榴蓮的巨大需求和消費升級。
榴蓮的種植有多難?
中國雖然是榴蓮消費大國,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并不能實現國產。
海南與榴蓮緣分很深,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海南從東南亞引進了一批榴蓮樹,由于對榴蓮的習性不是很了解,加上缺乏科學管理,種植技術相對落后等各方面原因,雖然有一批榴蓮樹存活了下來,但是榴蓮樹開花后卻不結果,給大家留下了“海南不適合種植榴蓮”的普遍印象。
在特性上,榴蓮樹是一種很“挑”又“愛享受”的水果,它必須“住”山里,喜歡冬暖夏涼氣候,背風生長,空氣濕度要控制在75%-85%。同時,榴蓮對于種植技術要求高,各種臺風天氣、病蟲害等也會影響榴蓮成長進度。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的榴蓮種植技術不斷提升,對于樹木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掌握也更加成熟。海南省農科院熱帶果樹研究所所長馮學杰團隊對榴蓮品種資源進行鑒定評價和區域適應性試驗,并研發相應的肥水管理技術、栽培模式、病蟲害防控技術。這些科技支撐,讓榴蓮在海南有了成長的“底氣”,也讓基地榴蓮樹死亡率降至5%。
除此以外,種植榴蓮更加重要的,是耐心。
榴蓮樹生長極為緩慢,即便是現在利用嫁接技術,結果時間也很漫長,輕型榴蓮需要4-5年才能結果,中型榴蓮需要6-8年才能結果,而重型榴蓮種植需要8年以上,個別品種需要15年以上才能開花結果。開始掛果后,還要掐去多余的榴蓮花朵和幼果,以便讓更多的營養集中在少數的果實上。
此外,榴蓮樹比較高,壯年能長到20米以上,采摘成本也不小。
總之,榴蓮是一個種植難度大,投入大,并且種植周期長的水果。近年來,榴蓮在海南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從零星種植發展到了3萬余畝,品種有貓山王、黑刺、金枕等,主要分布在三亞、保亭、樂東、陵水、瓊中等地。
離“榴蓮自由”還有多遠?
今年首批上市的國產榴蓮預計有50噸,還不到國內每年80萬噸進口量的萬分之一。用網友們的話說,“塞牙縫都不夠”。而且,目前這批榴蓮售價60元/斤左右。
愛吃榴蓮的朋友們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地實現“榴蓮自由”?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果樹研究所所長馮學杰表示,“榴蓮自由”的實現,需以規模化生產推動價格降低,一是價格低,二是供應量要夠,預計海南榴蓮會在三五年內發展到10萬畝,等種到“三五十萬畝”的時候,價格可能在10-20元/斤。
今年五一之后,榴蓮價格全國多地降至20元/斤上下,只需100元左右就有機會買到整只榴蓮。其主要原因一是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榴蓮對中國的出口量持續增加;二是泰國榴蓮自從搭上中老鐵路的快車,物流成本逐漸降低。
如果國產榴蓮的產量和品質能夠持續提升,進口榴蓮的價格也有可能進一步下調。喜愛榴蓮的消費者或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水果之王的美味。但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由于種植難度大、營養價值高等原因,榴蓮注定不會太便宜,此前網友們的“十塊錢三斤”理想實現的可能性不大。(本文綜合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