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大力推广有机粪肥还田模式,守护黑土地健康
全國人大代表、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來自東北,他深知土地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他堅信,只有土地好了,農業才能發展,整個產業鏈才能協同進步。在談及飛鶴的發展時,冷友斌表示,能帶動農民從土地上增值、增收,是飛鶴最值得驕傲的事。
飛鶴在黑土地上打造了農、牧、工“一體化”產業模式,這一模式不僅促進了農業、牧業和工業的深度融合,還有效提升了農業產業鏈的整體效益。冷友斌介紹,未來飛鶴將繼續推動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發展,讓農業加工和銷售一體化,帶動更多人從農業生產中獲益。結合智能化生產技術和人工智能,飛鶴將讓消費端與生產端實現精準對接,進一步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力量。
在談及黑土地保護時,冷友斌表示,黑土地是東北地區的寶貴資源,也是農業生產的根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時期我國實施了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并取得明顯成效。然而,在過去連續5年的調研中,他發現黑土地保護利用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保護力度相對不足。東北地區黑土地總覆蓋面積為2.78億畝,但到2025年,實施系統性保護利用的面積僅為1億畝,占比36%。還有近2/3的黑土區耕地亟待實施保護,已保護的黑土地也需要持續鞏固成果。
“十四五”時期黑土地保護工程重點是建設高標準農田、治理侵蝕溝、實施保護性耕作等,以防止黑土地變少、變薄。但目前黑土地耕作層厚度仍然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尚未達到預期保護目標,如黑龍江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僅36.2克/千克,黑土地變瘦、變硬問題仍然突出。
保護機制不夠完善。當前,黑土地保護理念日益普及,保護措施也逐步成熟。但是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長效保護機制尚未全面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種植大戶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基于過去5年來對黑土地保護問題的持續關注和調研,冷友斌提出了實施新一輪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的建議。他建議將這一工程作為“十五五”規劃的重大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力爭實現黑土區保護全覆蓋。
具體而言,冷友斌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推廣“誰參與、誰受益”的激勵機制,重點探索以市場化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誰參與、誰受益”的激勵機制,以進一步擴大保護面積.
二是建議由中央和省級財政提供補貼,充分利用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提高有機糞肥還田量,提升黑土耕地有機質含量。這方面已經有行之有效的經驗,如飛鶴乳業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地區以畜禽糞便和玉米秸稈為原料,通過厭氧發酵制取有機糞肥還田,使黑土地的有機質含量平均增加了1%,同時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遏制了土壤板結沙化.
三是支持“黑土優品”“北緯47°”等特色農業品牌的打造,將黑土地精品品牌培育納入黑土地保護工程,帶動當地農業生產提檔升級.
四是建議在黑龍江省設立由科研機構和領軍企業領銜的黑土地保護工程先行示范區,建立專業團隊,推進治理模式和技術的創新。在先行示范區內建立綠色低碳農業補貼機制,鼓勵和扶持企業實行包片技術指導,對使用有機糞肥的種植主體給予一定資金補助。
編制 | 心 怡
審校 | 趙光輝
監制 | 陸 璐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