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华莱士瓜住进智慧大棚
近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巴彥高勒鎮華萊士智慧產業園正式建成投產,一棟棟華萊士智慧農業溫室大棚滿滿的“科技范兒”,點亮了農戶增收致富希望路。
科技支撐 跑出“智”賦增收“新速度”
時值三九,室外天寒地凍,磴口縣巴彥高勒鎮華萊士智慧農業溫室大棚內溫暖如春,一株株瓜苗吸吮著濃濃的“科技養分”,綠意盎然,長勢喜人。華萊士種植大戶武志強操作著智能化總控臺,興奮地介紹說:“原來,華萊士種植管理都是靠經驗,肥水用得多,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如今,安裝了設施農業自動化操作系統,用手機操控就可以讓華萊士瓜生長在最佳的環境中,一鍵就能實現自動噴水、通風、卷簾等操作,還能實時監控各個大棚里的情況,真是太方便了!”相比普通溫室大棚,智慧農業溫室大棚每畝可以節水60%,節肥20%,增產30%,節本增收效益好,蜜瓜品質更純正,真正實現了由“汗水農業”邁向“智慧農業”的歷史性跨越。
黨建引領 開創“抱團發展”新局面
巴彥高勒鎮是天下第一瓜——“華萊士瓜”的原產地,蜜瓜產業是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巴彥高勒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實行“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采用村集體與企業合作、鄉土人才承包等多種管理模式,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高標準建設華萊士瓜科技示范園區,推廣使用控肥增效、標準化栽培模式、物理誘控技術等先進的種植栽培技術,讓“天賦河套”鐵蛋兒華萊士品牌成色更足。在產業園核心區的示范引領下,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蜜瓜1000余畝,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66萬余元,周邊瓜農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科技小院 點亮產業發展新天地
1月15日一早,巴彥高勒鎮北灘村的瓜農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在新建成的華萊士智慧溫室大棚內移栽今年的頭茬瓜苗,內蒙古大學教授哈斯阿古拉及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對瓜苗移栽進行全程技術指導服務。“教授團隊研究出來的華萊士瓜早熟栽培技術真是幫了我們農民的大忙!大田華萊士瓜每年7、8月份才能成熟上市,現在,溫室早熟華萊士瓜在今年3月底到4月初就可以上市銷售,‘鐵蛋兒’華萊士真正成為了致富金瓜蛋!”北灘村瓜農余保存高興地說。
為了有效提高蜜瓜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巴彥高勒鎮加強與區內外多家科研院校、華萊士瓜研究所等專業機構的合作交流,由內蒙古大學哈斯教授研究團隊與磴口縣惠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創建的磴口縣惠鋒科技小院,深入開展華萊士瓜早熟栽培技術、提純復壯、品種比較試驗等方面的研究,還原蜜瓜的最好品質和口感。同時,科研人員還對當地瓜農進行示范培訓,農技推廣,累計開展技術培訓60余次,培訓農民人數累計達到1200余人次,真正將科技小院建成集科技創新、技術示范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華萊士瓜產學研基地,有效打通了科技服務現代農業的“最后一公里”。(孟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