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才是柑橘产业未来更好的出路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3/6/18 10:05:29
在经历了疯狂到低迷的阶段后,四川晚熟柑橘价格开始上涨,2023年的柑橘产业已经开始理性回归。 无论是柑橘的种植端、销售端,还是农资生产端、服务端,大家对于技术管理的投入和认知在逐步提升,也都达成了共识—高品质才是柑橘产业未来更好的出路。 四川柑橘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对高品质的追求,脱颖而出,并在今年春天再次迎来了价格的“春天”,大大提振了柑橘产业从业者的信心。&nbsp

在經歷了瘋狂到低迷的階段后,四川晚熟柑橘價格開始上漲,2023年的柑橘產業已經開始理性回歸。

 

無論是柑橘的種植端、銷售端,還是農資生產端、服務端,大家對于技術管理的投入和認知在逐步提升,也都達成了共識—高品質才是柑橘產業未來更好的出路。

 

四川柑橘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及對高品質的追求,脫穎而出,并在今年春天再次迎來了價格的“春天”,大大提振了柑橘產業從業者的信心。

 

但是,如何正確認識四川柑橘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促進柑橘產業的長遠發展?如何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如何讓種植戶少走彎路,在柑橘種植上實現持續收益?

 

四川柑橘也曾瘋狂擴種。

 

據了解,2014—2017年三年時間四川柑橘擴種近200萬畝,每年擴種50萬畝以上,之后的三四年也以每年30萬—50萬畝的速度擴種。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四川柑橘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750萬畝。《四川統計年鑒(2022)》顯示,2021年眉山、資陽、成都、南充、宜賓、內江、自貢、達州、廣安、樂山、瀘州等主產區柑橘年產量均超過10萬噸。


13-1.jpg

13-2.jpg

 

四川可以說是晚熟柑橘的天選之地,因此,晚熟柑橘的擴種更甚。公開數據顯示,四川晚熟柑橘種植面積為230萬畝,產量210萬噸,主栽品種春見、大雅、不知火、塔羅科血橙等上市時間為1—5月,錯峰上市價高暢銷,是全國最大的晚熟柑橘產區。愛媛38、春見、不知火是四川三大主流品種,無論從品質還是消費者的適應性,又或者從種植者的收益性上來說,表現都很優異。

 

其中,南充、眉山是四川晚熟柑橘最具代表性的兩大產區,2020年,南充晚熟柑橘種植面積130萬畝,眉山88萬畝。以眉山柑橘為例,眉山市晚熟柑橘產業協會會長馬建英教授介紹,眉山柑橘有三大特點:第一,果實風味特別好,眉山柑橘的糖酸比更適合大眾的口感。第二,上色好,整體上色也跟氣候有關,眉山有非常獨特的優勢。同期上市的柑橘,眉山柑橘的外觀顏色特別鮮艷。第三,栽培優勢,眉山老百姓長期種植柑橘,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種植水平是比較高的。

 

另外,四川還有檸檬68萬畝,分別占我國和世界總面積的82.4%和8.8%,素有“中國檸檬看四川,四川檸檬看安岳”的美譽。

 

這些年,“眉山春橘”“安岳檸檬”“蒲江丑柑”等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但是,很快柑橘擴種帶來的價格危機就在四川蔓延起來,2018年之后春見、不知火等價格輝煌不再。然而,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的四川柑橘行情,一掃陰霾,價格來了個兩級跳,給低迷中的從業者打了一劑強心針。和去年價格相比,耙耙柑這些品種基本上翻了3倍,愛媛平均翻了2倍,不知火也基本翻了2倍。有人預測,今年冬天到明年春節,行情會比現在更好。


13-3.jpg

 

雖然行情上漲,但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四川柑橘的供應將趨于穩定。

 

首先,柑橘行業整體趨于理性。前幾年價格的回落、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極端天氣的頻發等都讓從業者冷靜下來,明白種柑橘沒有那么簡單。

 

其次,目前四川不少柑橘園,特別是新果區,都是前幾年發展起來的,占用耕地的現象不在少數。對于這些柑橘園來說,這無異于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有些地方政府采用糧經復合種植的方式,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和臨時之舉;有些地方政府采用“限新退舊”的方式只做減法,也就是新果園絕對不發展、老果園發展不好的給予補償退出,在當地反而讓已建果園變成了稀缺資源,轉讓價有較大攀升;有些地方政府采用高額補償的方式集中騰退。四川省眉山益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波表示:“目前四川發展新果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未來五年內每年四川市場的柑橘供應量將趨于基本穩定。”

 

四川顧稼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華翔也表示,未來四川柑橘的種植面積應該不會增加了,甚至會有很多地方減少,所以面積可能在穩中縮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未來柑橘產業是非常有前景的。柑橘一線技術實戰專家、丹棱兆豐農業黃偉表示,柑橘種植面積在未來3—5年可能會有一個大的調整,面積縮小之后,對于柑橘產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柑橘種植面臨雙重風險考驗

 

柑橘種植面臨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雙重考驗。

 

前兩年因為市場行情處于相對低位,不少種植戶有在新品種上嘗試突破的想法。嘗試是沒有錯的,但押寶就有錯了,特別是規模化的種植園區。

 

“回望這幾年的柑橘新品種,不是沒有掙錢的,但還是太少了。”王波介紹,有位成功的柑橘種植戶朋友曾經分享過他對于園區品種分配的觀點:60%的品種是非常成熟的,基本能確保穩定收益;30%的品種是技術成熟但有一定市場博弈性的,能拉高園區收益上限;10%的品種是潛力品種,多嘗試幾個也沒有關系,成敗不影響當年的收益。他認為具體數字不一定按這個,但思路是對的。

 

再說自然風險,近幾年極端天氣頻發,比如去年很多地方嚴重高溫干旱,柑橘在嚴重高溫干旱的情況下,如果得不到有效灌溉,就會造成嚴重落果,甚至絕產。

 

很多極端天氣都是難以預料的,但也有一定的方法可以降低損失。比如,眉山晚熟柑橘協會以及眉山市農業局,針對異常天氣專門制定了相應的技術規范。因此,柑橘從業者一定要注意當地天氣變化,實時跟進管理。

 

品質突破是拉動發展的原動力

 

“每年價格行情走勢,終歸還是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比如像今年眉山柑橘價格的上升,就跟全國其他種植區同時期柑橘產量下降有關。”王波表示,這是有跡可循但不好定論的,有一個自然因素的變量在。但是想賣好價錢,基礎在于品質。通過這么多年的市場洗禮,這已經是無可爭議的共識。

 

“柑橘產業最終要想良性發展,一定要在柑橘的品質上做突破,這是拉動整個體系往良性方向蓬勃發展的最主要的原動力。”華翔認為,一是廣大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更喜歡吃健康、優質的水果;二是廣大柑橘行業的從業者,無論是經營端還是種植端,對于技術管理的投入和認知在逐步提升。大家達成了共識—高品質才是柑橘產業未來更好的出路。

 

像眉山東坡區、丹棱、彭山、青神縣以及成都蒲江縣這樣的老果區,大多以散戶居多,種植面積不大,特點是精耕細作、種植技術自成體系,往往是出精品果的地方,價格自然會高一些。

 

最近十年,除了2018年的凍害導致眉山柑橘種植戶出現受災虧損之外,幾乎很少聽到這些老果區散戶虧損的報道。王波認為,對于這些老果區的散戶,只要品質有保障,在當季多關注全國柑橘上市的各種報道,多比多問,同期賣個相對好的價錢并不是難事。

 

對于已經建成的規模果園而言,競爭已經是存量競爭了。王波表示,說白了,就是比拼成本、品質的時候了。這個時候,規模種植戶的技術、管理與其規模的匹配度,就是在行情中能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規模化種植戶要尋求一個可控的平衡。

 

華翔認為,接下來優勢產區的種植者,更應該關注如何賣好的問題。比如,蒲江和眉山優勢產區,要考慮如何做品牌化柑橘。一般的柑橘產區,要能夠種得好,需要在管理板塊下大功夫,將品種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對于還比較薄弱的種植區,應該在植保技術、營養技術上做提升。

 

好的品質,離不開好的品種、植保、營養技術、管理,還要有好的品牌。這些共同構成了我們消費者的訴求—好看和好吃,也就能引領整個四川柑橘產業向著更加健康有活力的方向發展。

 

走彎路的成本才是最貴的

 

說到水果種植,尤其是規模化的水果種植,成本控制都是極其重要的。王波強調,成本的控制不是減少某項農資投入或者降低消費水平,不是單純追求某一種投入品的降低,而是系統性成本控制。

 

對于基地大戶來說,化肥、農藥,包括人工等費用成本的提高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千畝以上的果園,勞動力不足非常嚴重。找不著人、人工費用高、工作效率低是一方面,如何保證田間管理有效也非常重要,有可能你說一套,實際操作者做的是另一套。柑橘施肥、打藥、除草、疏果、修剪等是有物候期的,因為人工問題關鍵節點農事沒有落實,對柑橘的生產,包括保證產量、提升品質,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控制人工成本就是要提高人工有效性—每支出一份人工所做的工作對于柑橘全周期的效果,也就是每一道技術動作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王波說,比如紅蜘蛛防治,假設100元的藥需要20元的人工,如果藥沒有起效,浪費的可不只是120元,還包括重打農藥的費用以及延誤物候期帶來的后續損失等,這部分花銷就成為無效成本。這也是他之前一直說的 “走彎路的成本才是最高的。”

 

如何合理用工,要綜合技術規范、執行力、人工管理等多個方面。王波認為,尋求全程專業技術的支撐是有效手段,不要吝嗇咨詢費。

 

“果農在種植的時候很多是憑經驗和感覺,不是憑技術,而是憑運氣來掙錢,很多人也踩了不少的坑。”柑橘一線技術實戰專家、丹棱兆豐農業黃偉強調,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氣候、不同的砧木,種植管理差異比較大,一定要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從底層邏輯出發,才能真正地把四川的柑橘品牌維護好,種出更高品質的柑橘。

 

柑橘產區也不乏優秀的企業、經銷商為柑橘種植戶提供專業的農技服務。

 

四川顧稼通過三個方面工作來服務廣大柑橘種植者:一是針對柑橘,在四川特定的區域選品,選擇真正適合四川柑橘的病蟲害防治產品和營養產品;二是做好應用技術服務,幫助合作伙伴和種植者實現賣得輕松、用得好;三是做好整合傳播工作,讓更多驗證出來的好方案、好產品能夠被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種植者應用,真正實現收益。

 

川金象通過“技術+產品”兩手抓服務。一是解決痛點的產品,如針對柑橘防裂果的產品和技術;二是保花保果的產品,近幾年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高低溫天氣),應從這個角度研究如何保花,有花才有果。并且,川金象建立三大柑橘基地,由專家帶領專員直接下地研究。比如,他們會針對春見、沃柑等品種,去研究保花、軟果、防裂果等方面的技術。川金象技術托管了近8000畝柑橘,前期有專業的技術老師給種植大戶們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和方案,包括土壤、水和當地氣候的檢測;后期幫助他們保果、轉色、增甜、銷售。

 

丹棱兆豐農業有針對性地給大家傳遞柑橘種植管理技術知識,對病蟲害、肥水管理進行系統的梳理,使果農盡量少踩坑。

 

南充果氏果農業因園制宜、因樹制宜,為基地大戶提供“產品+技術”的整體服務方案。

 

另外,數字農業、智慧農業以及設施農業,也是緩解用工壓力的重要手段,當下已經在部分環節實現,比如果樹飛防、滴灌、噴灌,水果采后處理、初加工、分級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