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坚豪: 用“小众+ 精品”打造强势品牌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5/2/8 14:09:21
01新银邦简介绍兴上虞新银邦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银邦”)成立于2000年,专业从事新农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环保型原药为根基,形成杀虫、杀菌、除草三大原药模块和联苯肼酯、甲氧虫酰肼、三环唑、丙硫菌唑、噁霉灵五大系列制剂的“纵向一体”产业布局。公司参与制定1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和5项团体标准。2023年12月,入选第九届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不在舒适区里沉沦


01
新銀邦簡介
微信圖片_20250208094111.jpg

紹興上虞新銀邦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銀邦”)成立于2000年,專業從事新農藥研發、生產和銷售。以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型環保型原藥為根基,形成殺蟲、殺菌、除草三大原藥模塊和聯苯肼酯、甲氧蟲酰肼、三環唑、丙硫菌唑、噁霉靈五大系列制劑的“縱向一體”產業布局。

公司參與制定1項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和5項團體標準。

2023年12月,入選第九屆浙江省人民政府質量管理創新獎。


不在舒適區里沉淪
人生有很多路, 他選擇了最具有挑 戰性的一條路。
01



今年,行業并沒有變得更好。

產品過剩、競爭激烈、出口受阻、內需疲軟,大多數產品的價格一路走低。

“一證一品”“捆綁銷售”“原藥可追溯”等政策給了農藥企業極大的限制。

在財經媒體的綜合評述中,農藥行業更是位列2024年十大盈利下滑行業第八名。

說實在話,在縮量時代,農藥企業錢沒以前好賺了,但也一定有做得好的企業。那么,高強度的同質化競爭中,如何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

筆者一行來到新銀邦,和新銀邦的掌舵人杜堅豪一起探尋中小企業制勝的法寶。

微信圖片_20250208094055.jpg

“您居然這么年輕!”第一次見到杜堅豪,筆者驚訝于他的年紀。

“年紀是不大,但其實也不小了,我進入這個行業差不多12年了。像我們公司的高管也都和我年齡差不多。”杜堅豪笑道。

筆者開玩笑問,學的專業不是化工,家里又涉及那么多產業,當初應該有很多選擇,為何最終卻選擇做農藥。

“首先,我們要知道,農藥行業其實一直是一個很好的行業。和其他行業相比,比較良性健康。”杜堅豪說,“我想挑戰有技術含量和專業性的行業,所以就首選了制造業,同時也想在農藥行業學點新東西。”

2013年,杜堅豪作為新手進入行業,即便一開始就是困難模式,但是他一直堅信行業向好。

雖然說年輕人氣盛、膽子大,但是杜堅豪在管理方面卻出乎意料地穩健。他并沒有盲目去擴張,而是在做好了產品定位和布局后,選擇扎扎實實做好產品。

很多人看別的行業,全部都是藍海。自己所處的行業,全部都是死海。

但這些人中,絕對不包含杜堅豪。

杜堅豪回憶,他剛進入行業時和某企業董事長聊天,對方說做農藥,什么產品都能賺錢,關鍵在于你能不能堅持,能不能把這個產品通過你的技術、渠道持續拓展,把它做精做強。

雖然這兩年行業沒那么好干,今年農藥更是被評為十大盈利下降行業之一,但是杜堅豪直言:“如果成本上有優勢,渠道上有優勢,即便是行業下行,你又怕什么?”


專注細分市場
細分不是為了做小,而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做大。
02


市場過剩,行業競爭激烈,企業的機會在哪里?

這是擺在領導者面前的首要問題,需要“戰略眼光”。

大企業通常做的是大眾市場的生意,中小企業要想領航就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的細分領域,聚焦小眾市場。

避開主流企業賽道,聚焦一個特色的、小眾的區隔市場,讓它成為你的優勢,別人打不進來。這是新銀邦的戰略。

//
打造小眾產品核心競爭力

“哪個產品什么時候能爆發,其實是無法預料的。你也無法掌握哪些產品價格會上漲,哪些產品會下跌。”杜堅豪表示,只有掌握能掌握的,且不斷去研發、創新,做精產品,才能夠在這個行業當中擁有競爭力。

新銀邦早年是以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起家的,也做過草甘膦等產品。杜堅豪果斷放棄這些無法做到優勢領先的大眾產品,進而去攻克“一高兩低”(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保型產品,打造小眾(聯苯肼酯、噁霉靈、甲氧蟲酰肼、丙硫菌唑)產品核心競爭力。

微信圖片_20250208094111.jpg

因為只有在細分領域取得第一名,才有持續擴展的可能。

新銀邦對其原藥產品,對技術標準、產品質量要求極為嚴格,在產品特色創新、差異化、核心競爭門檻上下真功夫,去鞏固產品的優勢。

同時,新銀邦在技術上也不斷突破。譬如,N-甲基-3-取代甲基-4-吡唑甲酸自研合成工藝,繞開國外現有農藥企業專利布局,實現國產替代,打破國外壟斷,讓國內企業和農戶用得起、用得上。目前,中國專利,包括國際專利都已經授權。

微信圖片_20250208102235.jpg

把“小”做成核心競爭力,進而,新銀邦取得了自己的渠道優勢。

“農藥行業挺怪的,合作久了就形成相對封閉的‘小圈子',其他企業要進來也挺難的,”杜堅豪說了幾個合作的頭部企業的名字,很自豪地說,“在他們這里,同類產品中我們的產品肯定是優先的。”

//
堅持原藥、制劑兩條腿走路

企業在每個階段所具備的競爭力不同。五年前,企業之間拼的是技術,誰有核心技術,誰就能生存;隨著行業強者普遍重視技術和研發能力,現在企業之間拼的是產品登記,拼的是海外布局。

截至目前,新銀邦已經完成28項原藥/制劑的產品登記。

2024年5月,新銀邦的丙硫菌唑原藥在巴西成功登記,苯嘧磺草胺等項目正在進行。

作為原藥企業的新銀邦一直是兩條腿走路,一條供跨國公司(例如,吡唑特就是供給日本三井公司的,聯苯肼酯最早是供愛利思達Arysta的),一條內銷。

疫情之后,杜堅豪發現,新銀邦還需要原藥產品跟制劑產品兩條腿走路。

“戰略其實是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去做調整。”杜堅豪表示,近幾年新銀邦做了戰略調整,專注細分市場新型環保農藥的全鏈條生產體系建設。

微信圖片_20250208102349.jpg

和其他制劑企業相比,新銀邦有原藥的優勢。接下來,新銀邦還會在裝備技術上做提升,還會繼續深耕產品的研究。

“一方面,把以前儲備的產品挖掘出來,以自有新型環保農藥原藥為基礎,向上發揮產業鏈協同能力,向下延伸發展制劑產品;另一方面,去深耕海外或者國內的空白市場。”

制劑方面,新銀邦目前已獲得7種懸浮劑、3種可濕性粉劑、1種水分散粒劑以及2種水劑登記證。

2022年起,新銀邦開始重新組建制劑團隊,重塑制劑業務的競爭力。2024年,新銀邦制劑業務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1億元。

杜堅豪介紹,增長其實源于團隊對現有產品、渠道特色以及對作物的理解。

//
組建優秀團隊并激活組織

除了技術和渠道,杜堅豪一再強調管理和團隊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他從來不避諱自己在專業方面的短板,認為企業負責人的任務就是找到對的人。

“辦企業的關鍵是團隊,你要有一個很專業、能信任、能執行落地的團隊,企業負責人當好領頭羊就行了。”杜堅豪表示。

甚至杜堅豪剛準備入行,在其他公司實習的時候,都不忘引入各關鍵領域能力強的管理者。

杜堅豪坦言,在新銀邦的團隊中,像黃鐘萍總經理和一些核心管理者,都是行業中有地位、有能力的人。他和團隊之間是合作關系,平常大家像朋友、兄弟一般相處。

“我們的核心團隊成員都明白我的目標、我的想法,我們互相信任。我主要是為他們做服務,協調對接需求,盡最大努力放權。”杜堅豪也不吝于付出,通過股權激勵和分紅來激勵團隊,調動團隊的積極性。

2023年12月,新銀邦入選第九屆浙江省人民政府質量管理創新獎。該獎項每兩年評比一次,這一殊榮是省政府對新銀邦實施卓越績效管理、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獎勵。

官方給的評價是,作為農藥企業,新銀邦的多項產品實現了替代進口,創立了“以共享共富為核心”的綠色周期管理模式,在經濟效益、質量安全、社會效益和綠色發展等方面均取得明顯成效。

能和娃哈哈、阿里云、中核核電等企業同臺競技,并作為唯一的農藥企業入選,新銀邦值得驕傲。


持續拓展產品應用場景
農藥使用是一門應用科學,存在很多機會。
03


與其更便宜,不如不同。

新銀邦縱向一體的“小眾+精品”的產品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其中,多項小眾產品(噁霉靈、丙硫菌唑、聯苯肼酯等)產能已經實現規模優勢,成為細分領域的領頭羊。

微信圖片_20250208103015.jpg

未來,新銀邦將會在繼續深耕原藥領域、開發具有優勢原藥產品的前提下,以新型環保農藥原藥為基礎,向上發揮產業鏈協同能力,向下延伸發展制劑產品,不斷發掘新場景和賣點,持續加大制劑方面的研發力度和證件布局,引進國外優勢資源,做到兩條腿走路。

“甲氧等產品已經在印度、巴西取得登記,”杜堅豪表示,新銀邦會持續在海外市場的布局,已經和專業的團隊合作組建合資公司,把市場掌控在自己手中。

至于落地的方案,新銀邦也已經給出:有方案,為客戶提供植物生長周期系統化用藥方案;有模式,拓展“以共享共富為核心”綠色周期管理模式;有品質,從助劑到設備,從大數據應用到全程自動化,全面實現“智造”;有實力,大力打造“芯”實力,從專利化合物、專業客戶等角度入手,進一步提升內在軟實力。實現多輪驅動,為長遠發展增加更多優勢。

杜堅豪表示,新銀邦憑借原藥的優勢,憑借對現有產品渠道及對作物理解的優勢,未來兩三年儲備產品有望快速增長,且穩健發展。

大家看企業,都想看其中波瀾壯闊的故事。

但是,作為主人公,每一個企業家都想足夠穩健。

正如德魯克所說,一個偉大的企業,沒有激動人心的事情發生。

就新銀邦而言,無論聚焦小眾原藥,還是“原藥+制劑”兩條腿走路,這些規劃好像都是順勢而為,自然成長。

其中的艱難我們不得而知。杜堅豪笑著說,一切創新都是逼到沒有辦法的產物。好日子過著,誰都不會去想創新。

就像一株花,悄無聲息中,就盛開了。就像一棵樹,不知不覺中,已經令人仰望。

細分不是為了做小,而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做大。

談及對企業的夢想,杜堅豪表示,對他而言,從來不以賺錢多少來衡量價值。從一開始,他就有一個愿望:把企業辦好,完成父輩手上沒有完成的事情。他堅信,通過努力,是能夠把新銀邦推上IPO的。

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