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柯迪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关键是应用新技术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1/23 10:56:29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中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购买和消费绿色电力成为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作为全球化工龙头,巴斯夫于今年6月与华润电力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达成广东首笔“绿电”交易,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的首批装置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此前,巴斯夫正式发布了气候中立路线图,提出到2050年,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减少25%。中国成为巴斯夫

隨著“雙碳”目標提出、中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正式啟動,購買和消費綠色電力成為國內外越來越多企業的共識。


作為全球化工龍頭,巴斯夫于今年6月與華潤電力在廣東電力交易中心達成廣東首筆“綠電”交易,巴斯夫湛江一體化項目的首批裝置實現了100%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


此前,巴斯夫正式發布了氣候中立路線圖,提出到2050年,實現全球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的目標,到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顯著減少25%。中國成為巴斯夫踐行“降碳減排”的重要市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巴斯夫目前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大、珠三角地區第二大的綠電購買方。巴斯夫還提出,初步計劃與大能源生產商合作,到2025年前采購約44萬兆瓦時的可再生能源電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專訪了巴斯夫大中華區總裁兼董事長柯迪文博士。他表示,中國的“雙碳”目標不僅支持自身經濟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成為應對全球氣候挑戰的重要舉措。巴斯夫提出,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這與中國的“雙碳”目標不謀而合。


柯迪文認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新技術,未來巴斯夫將與合作伙伴聯合開發新技術,充分發揮一體化體系優勢,優化生產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例,以實現減排目標。


消費者愿為低碳產品支付更高價格


《21世紀》: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標。如何看待目前的碳中和全球大趨勢和中國的“雙碳”目標?


柯迪文: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要挑戰是向氣候友好型社會過渡。“雙碳”目標凸顯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堅定信念,支持中國的經濟闊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是應對全球氣候挑戰的重要舉措。我相信化學工業的工藝和產品創新必將在碳減排中發揮重要作用。


巴斯夫為自身設定了更為宏偉的目標,希望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根據公司目前開發的減排技術和零碳技術的最新進展,巴斯夫大幅提高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的中期目標——與2018年相比,在全球范圍內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我相信這與中國的“雙碳”目標不謀而合。


《21世紀》:中國的“雙碳”目標,會給巴斯夫在中國的發展帶來哪些改變?如何看待企業的碳中和目標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


柯迪文:化工行業作為一個能源密集型產業,在實現低碳發展和向碳中和過渡的同時,如何兼顧業務增長與保持市場競爭力將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


最初,這一轉型對企業來說是一項經濟挑戰,但最終會對企業的銷售和盈利能力產生積極影響。由于市場需求增加,低碳足跡產品的銷量增長將高于平均水平,而且價格也將上漲,以補償更高的生產成本。消費者將越來越愿意為低碳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在低碳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商業化方面,我們看到了機遇。我們在為客戶提供低碳足跡的產品組合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助力客戶實現碳中和,通過基于化學的創新進一步支持他們推動增長。巴斯夫擁有強大實力,并且能夠為進一步支持我們的客戶推動市場的可持續增長作出貢獻。


為約4.5萬種產品提供碳足跡數據


《21世紀》:巴斯夫目前在推動“降碳減排”方面的情況如何?對于低碳產品,中國消費者或市場的認可度如何?它的投入和回報是怎樣的關系?


柯迪文:在大中華區,盡管巴斯夫產量有所增長,但我們仍連續四年減少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我們主要是通過數字化和新技術優化生產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例,最終實現了減排目標。


2021年3月,巴斯夫發布了氣候中和路線圖,計劃到2030年二氧化碳絕對排放量比2018年減少25%,并承諾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與1990年相比,我們2018年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減少了45%以上。根據新目標,到2030年,我們將比1990年減少60%的溫室氣體排放。


巴斯夫還計劃借助新的內部數字解決方案,在2021年底前為約45000種銷售產品提供碳足跡數據。產品碳足跡(PCF)包括所有與產品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涵蓋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等所有環節。這為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提供了透明度,方便我們共同制定計劃,減少從價值鏈到最終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我們認為,消費者也愿意為整個價值鏈中的無二氧化碳產品支付更高價格,以抵消更高的運營成本和額外投資。


在未來,我們需要在行業和決策者之間開展新的合作,以形成積極的、注重結果的監管機制,并保持我們的國際競爭力。


《21世紀》:低碳發展不僅僅涉及環保方面,也涉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長遠發展。在“降碳減排”方面,巴斯夫具體是如何運行的?


柯迪文:為了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牢牢扎根于巴斯夫的戰略和公司治理之中,巴斯夫建立了促進可持續業務活動的結構,涵蓋戰略規劃和實施等眾多層面。


企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業務、公司和職能部門以及各地區的負責人組成,并由一名執行董事會成員擔任主席,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核心指導,并負責監控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跨部門舉措的實施情況。


可持續發展社區致力于解決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挑戰,并確保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一致性和知識共享;可持續發展核心團隊為該部門提供支持,負責推動委員會決策的實施、監督批準的可持續發展計劃和績效措施,并與可持續發展社區建立聯系。我們相信,通過出色的產品、方案和技術為環境、社會和經濟創造價值,我們一定會取得長期成功。


凈零排放關鍵是應用新技術


《21世紀》: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場,巴斯夫也在持續投資中國市場,未來在推動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實現“碳中和”上巴斯夫可以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柯迪文:巴斯夫在引領化工行業轉型方面非常有力,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利用研發中心的強大創新能力,巴斯夫上海亞太創新園擁有700多名研發人員,也擁有全球領先的一體化生產基地優勢。


生產裝置與能源供應智能互聯的一體化體系能降低排放和物流成本,這也是巴斯夫的優勢之一。2020年,我們通過聯合發電和蒸汽發電以及不斷完善的能源一體化體系,共避免了620萬公噸的碳排放。在南京一體化基地每年可節省約40%的一次資源,相當于避免了約53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關鍵因素是應用新技術,采用可再生能源電力取代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電力。巴斯夫已經與合作伙伴聯合開發了多個技術,目前處于試點階段。其中,巴斯夫正在開發的最重要的新技術之一,是用于生產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等基礎化學品的電加熱蒸汽裂解裝置。這些化學品是眾多價值鏈的基本構成要素,對化工生產至關重要。


此外,巴斯夫正在開發甲烷熱解技術,可從天然氣中生產氫氣,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與其他無排放制氫工藝相比,甲烷熱解只需約五分之一的電能。巴斯夫已在路德維希港生產基地建造了一套試驗反應裝置,即將啟動。


《21世紀》:中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正式啟動,巴斯夫作為參與綠電交易試點企業,在協商價格參照、消費認證等方面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柯迪文:巴斯夫的目標是在確保經濟競爭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電力,并希望將這種做法推廣到我們在中國的所有生產基地。我們希望將來能出臺更多支持性政策,如完善透明的證書制度,以及針對RDPP采購商的激勵措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