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复肥龙头企业成2021年度最大赢家
2021年整個農資行業面臨著全球疫情反復,能耗雙控政策出臺、原材料價格大漲,出口受限等諸多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也不乏機遇,這從各家已發布的財報數據中有著最為直觀的體現。
那么,2021年,到底哪家上市肥企最賺錢,誰又是年度最強吸金王?
已發布整理的21家企業財報顯示,云圖控股、新洋豐、史丹利、六國化工、司爾特、華魯恒升、湖北宜化、華昌化工、輝隆股份、川發龍蟒、瀘天化、陽煤化工、藏格礦業、三孚股份、魯北化工、亞鉀國際、川恒股份、川金諾、滄州大化、柳化股份20家都實現了營收、凈利的雙增長,可謂是全線飄紅。
其中,新洋豐實現營收118.02億元,同比增長17.21%,實現凈利12.10億元,同比增長28.22%。云圖控股實現營收148.98億元,同比增長62.74%,實現凈利12.32億元,同比增長147.06%。
史丹利實現營收64.36億元,同比增長4.01%,實現凈利4.25億元,同比增長47.81%。司爾特實現營收39.90億元,同比增長5.23%,實現凈利4.57億元,同比增長54.87%。六國化工實現營收59.85億元,同比增長24.08%,實現凈利2.37億元,同比增長41.26%。湖北宜化實現營收185.4億元,同比增長34.33%,實現凈利15.69億元,同比增長1255.01%。
根據數據不難看出,2021年化肥行業企業雖都承壓前行,但都交出了驕人的業績答卷。尤其是擁有磷化工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的磷復肥龍頭企業,在糧價和原料價格持續上行的拉動下,相關肥料品類的量價齊升,進一步拉升了企業整體的銷量和盈利水平,進而催肥了業績,無疑是2021年度最強的吸金王、最大的贏家。
這兩年肥企連年的驕人業績將繼續催熱肥料行業的景氣度,提振行業信心,也為2022年行業的景氣運行及第一季度的銷售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預見磷復肥企業的第一季度業績應該也會延續亮眼表現,這些龍頭企業的行業地位將再次得到夯實。
2021年,新洋豐實現營業收入約118.02億元,同比增長17.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12.10億元,同比增長28.22%。
優異業績背后,3大經營亮點不容忽視:
1.產品序列齊全,創新體系完善,競爭優勢突出。新洋豐在全國建有11個生產基地,年產各類高濃度磷復肥約900萬噸。公司產品覆蓋磷肥、常規復合肥、新型復合肥三大板塊多個系列,產品系列在行業內完備齊全,多品牌矩陣滿足了經銷商與消費者多元化的個性需求和對高品質復合肥的需求。
2.磷化工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明顯,產業協同能力強。新洋豐堅持產業鏈一體化布局,迄今已具備磷酸一銨年產能185萬噸(全國第一)、鉀肥進口權(復合肥銷量前3家企業中唯一)、磷礦石90萬噸/年生產能力,配套320萬噸低品位磷礦洗選能力和配套生產合成氨15萬噸/年能力等。
2021年4月,新洋豐10億元可轉債完成發行,用于年產30萬噸合成氨技改項目。合成氨項目采用水煤漿氣化工藝等先進技術,降本增效,亦可以增強公司抵御上游原材料大幅波動風險的能力,促進穩健經營。
3.強化技術服務,注重模式創新,激發營銷活力。2021年,新洋豐進一步強化營銷模式創新,深化技術服務,推動改革示范區建設,激發市場活力。在其營銷系統全面推行三人組作業模式,使技術服務人員與銷售人員兩支隊伍更加緊密融合,以客戶為中心,準確傳遞產品價值,做好種植指導與售后服務;繼續打造智慧農業服務中心項目,推動技術服務,促進新品銷售模式落地。同時為實現新型肥料的迅速放量,決定成立河南改革示范區;2022年初,新洋豐繼續擴大改革范圍,將山東市場同步納入示范區。力爭通過管理、隊伍、產品和模式全方位的改革,為全國市場起到示范帶動作用。聚焦資源,打造區域標桿市場,建設營銷高地。
2021年云圖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48.98億元,同比增加62.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32億元,同比增加147.06%。
業績增長主要源于2021年云圖控股強化管理,充分發揮產業鏈協同優勢,乘勢而上,按照既定的經營目標推進各項工作,不斷夯實復合肥主業,穩步推進聯堿和磷化工業務,把握新能源市場機遇,開辟新賽道,打造全產業鏈核心優勢,積極尋求新的利潤增長動力,提升了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
同時,云圖控股2021年立足自身產業資源優勢,圍繞國家農業發展戰略方向,實施“資源+營銷+科技+服務”四輪驅動營銷模式,持續推進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專一化戰略,加快公司從復合肥制造企業向高效種植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不斷創新業務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力、產品力、營銷力、研發力。
2022年,云圖控股將持續夯實總成本優勢,圍繞品質農業、減肥增效、土壤修復和鄉村振興四大戰略,通過產品優化、品牌塑造、模式創新、業務拓展等、系列舉措,不斷提高行業影響力、擴大市場銷量和占有率,持續提升為社會、客戶、企業、員工創造價值的水平和能力。同時緊抓發展機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強化協同效應,進一步推動多產業板塊聯動發展。
2021年史丹利實現營業收入64.36億元,同比增長4.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5億元,同比增長47.81%。
業績增長源于產品銷量的增加和產品利潤空間的擴大。2021年史丹利在生產及信息化自動化建設方面提質增效;通過靈活采購方式,有效降低了原料價格波動風險;在營銷及品牌建設方面,重點驅動經濟作物肥料的市場份額,實現產品銷量共230.35萬噸;在產品研發方面,新推出了11款中微量元素肥及酸性復合肥等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園藝肥業務成為史丹利近年來業績增長的亮點。2021年,園藝肥業務實現全網零售額4061.07萬元,同比增長124.49%,推出了大樹營養液和有機營養土等四款產品,呈現了快速增長態勢。在園藝肥銷售模式方面,探索了互聯網銷售平臺的運營模式,嘗試直播賣貨、達人帶貨、社區團購等方式。
在產業鏈協同和新項目建設方面,史丹利執行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的戰略規劃。2021年,史丹利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的方式取得了黎河肥業51%的股權,這是公司邁向產業鏈上游的第一步,將籌建100萬噸綠色高效復合肥項目,助力黎河肥業成為華北和東北地區磷復肥頭部企業之一。
同時,史丹利在南方地區也積極推動著磷產業鏈布局,與湖北宜化及其控股子公司擬在新能源材料與磷化工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與湖北宜化松滋肥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了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六國化工實現營收59.85億元,同比增長24.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7億元,同比增長41.26%。
業績增長主要源于2021年公司大力拓展渠道能力建設,整合子公司銷售資源,設立全資子公司安徽六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公司本部及部分子公司產品銷售業務“統一”起來,推進“大營銷”“大采購”策略落地生根,更好發揮品牌和規模優勢,加速營銷模式變革。同時,公司持續加大產品結構升級調整,大力推進新產品銷售,推進“新品+差異化”營銷策略,在控失肥、中微量元素肥、海藻肥、系列專用肥、水溶肥、有機肥、菌肥、水產肥、土壤調理劑等基礎上,繼續推出三倍素、黑馬、六百麥等復合型多功能肥料,全年銷售新產品33.48萬噸。
六國化工表示,下一步將堅持從生產型企業向營銷型企業轉型,實施以生產基地為中心,向四周拓展的營銷戰略布局,立足國內,提升周邊市場、省內市場占有率;面向國際,開拓國際市場;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著力調整市場和產品結構,融合“市縣經銷+鄉鎮直銷+大戶零售”模式,借助互聯網開展線上服務、線下銷售渠道并行,聚合原材料采購渠道優勢、提升議價能力,推動公司實施大營銷、大采購發展戰略。
2021年司爾特實現營業總收入39.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87%。
業績增長主要源于2021年公司始終秉承“穩中求進、創新發展”的工作總基調,堅持“創新興企、循環發展、服務三農”的經營理念,橫向延伸產業門類,不斷加大測土配方肥的技術研究和生產力度;縱向不斷拓展上下游配套領域,在公司已擁有硫鐵礦資源的背景下,通過收購路發60%的股權,進而全面控制了其優質磷礦資源,保證了公司原材料的穩定供給;同時積極預判行情,在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過程中,把握市場行情,有效應對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另外,公司在保證現有磷復肥業務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對公司現有磷礦石資源進行整合和后續的開發利用,以實現公司長期平穩的發展。
司爾特表示,未來公司緊緊圍繞“規模化、資源化、高端化、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引領億萬農戶,實現“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格局。聚焦主導產業,突出抓創新、著力推進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高端化的區域競爭能力,加大工業固體廢物的循環利用,充分挖掘磷石膏的創新利用與循環發展;同時在保證現有磷復肥業務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對公司現有磷礦石資源進行整合和后續的開發利用,加快對磷化工產業布局,主動進軍新能源化工生產配套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