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水平不断提高,850万亩大葱稳定供应市场
“廚房必備乃食材,味道辛香撲面來。”
大蔥作為生活必備的調味品,很多菜式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在中國蔬菜生產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化肥、農藥、土地等價格的快速上漲,大蔥的生產成本增加,種植大蔥的效益下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開始降低。
但是,隨著行業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大蔥生產和供應基本保持供需平衡。
中國是世界上蔥屬蔬菜栽培面積和產量較大的國家,全國不同地區主栽不同品種的蔥。其中植株高大、假莖較長的被稱為“大蔥”或“青蔥”,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大蔥。
中國是大蔥的原產地,全國種植面積850萬畝左右,產量2000萬噸以上,主產區為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與內蒙古高原、淮河流域、秦嶺以北和黃河中下游地區,其中華北平原是最大的大蔥主產區。
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蔥種植面積約計330萬畝,約占全國大蔥種植總面積的39%;總產量之和超過全國大蔥產量的一半。其中,山東章丘被命名為“中國大蔥之鄉”,全國唯一大蔥產業“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章丘大蔥品牌價值達到52.91億元,被列入農業農村部2022至2025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傳統大蔥一年只有一季集中上市。近年來,各主產區開展了大蔥良種繁育、工廠化育苗、四季種植茬口選擇等系列配套技術研究,種植技術逐步得到提升,在山東、河南等主產區大蔥已經實現了周年栽培。
目前,國內的大蔥品種主要有國產長白蔥、進口鋼蔥、國產鐵桿蔥等。從種植面積來看,進口鋼蔥的種植面積占比達到70%左右。進口鋼蔥2008年左右進入中國市場,品種抗重茬、抗病蟲害、抗寒能力都很強,蔥白較長,品質高,蔥稈硬還耐運輸。
有明顯的周期性變化
市場行情不穩定是經濟作物的通病。近幾年,大蔥價格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波動,呈明顯的“大小年”周期性變化,且一年之中的波動也非常大。
針對大蔥價格周期,高級農藝師孫中偉表示,從大蔥價格5年一個周期看,大蔥平均畝收入超過7000元,還是露地蔬菜中收益相對高的作物。
“大蔥,好管理,便于機械化,而且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從種辣椒、種番茄、種西紅柿一路走來,到最后摸索出來種大蔥最容易,也最能掙錢。”種植大蔥30年的耿東奎表示。
今年上半年的大蔥價格持續走低讓不少蔥農喪失了種植信心,但是有多年種蔥經驗的蔥農基本上已經適應了市場變化,一般都還會按照自己的種植計劃來種蔥。
大蔥集中上市一般是造成大蔥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比如3月市場上銷售的大蔥主要來自江蘇啟東、福建漳州等產區。由于前兩年春季大蔥價格高企,農民種植積極性提高。去年江蘇、上海、浙江、福建一帶大蔥有較大幅度擴種,大蔥生長期內又沒有受到惡劣天氣影響,不僅種植面積擴大,畝產也有一定增加,使得總產量大幅提升,導致國內大蔥價格從今年1月初開始進入下行通道,3月底江蘇啟東和福建漳州大蔥已經進入上市高峰期,產地價格持續走低。4月下旬大蔥均價開始有所回升,此后一直到8月底價格較為平穩,如7月24日—8月22日山東臨沂鐵桿大蔥價格為0.60—0.66元/斤,但與往年同期相比低了不少。秋冬季,山東、河北、河南等產區大蔥陸續上市,屆時銷售壓力將會進一步增大。
隨著物流、冷鏈的發展,蔬菜要面對全國市場的競爭,各產區要發揮自己的產區優勢,抓住銷售關鍵節點,把農產品銷售出去,才能更好地提高收益。
由于價格波動極易影響蔥農種植積極性,部分產區開始探索大蔥目標價格保險。如截至2022年,山東章丘共簽訂大蔥目標價格保險面積14.80萬畝,共賠付農民4691萬元。8月章丘區對今年的大蔥目標價格保險保費補貼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確定2023年大蔥目標價格為1.06元/斤,確定保險金額為3500元/畝,保險費為245元/畝。
另外,大蔥上市時間非常長,也能夠對沖掉價格波動的影響。比如河南西平縣露地大蔥一般在3月20日-4月20日育苗,定植時間能從5月中旬一直到7月,甚至可以到8月,上市時間可以從11月到第二年3月。種植戶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隨時售出。
不過,想要大蔥有足夠長的銷售時間,需要有技術的支撐。
種植大蔥農資投入較高,肥料800元/畝左右,農藥200元/畝左右,按照農藥、肥料投入1000元左右計算(不同區域、不同種植水平具有一定差異),我們粗略估算大蔥的農資市場容量為85億元左右,非常可觀。
大蔥根部易生根蛆,葉部易受薊馬、斑潛蠅危害,病害主要是疫病和霜霉病。根部的病蟲害一般從土壤上下手,比如噻蟲嗪溝施,提前預防,效果就非常好。其他季節性病蟲害,如疫病,還是直接打藥效果比較好。拜耳、先正達、安道麥、龍燈、諾普信、利爾等企業都是大蔥產區代表性農藥企業。種植面積較大的蔥農,在選擇農藥時偏向于選大公司產品,或可以直接對接的靠譜企業。而且低毒的農藥,或者生物農藥,也已經成為蔥農首選。
要想大蔥高產,合理施肥非常關鍵。現下蔥農面臨土壤板結、鹽漬化、酸化、菌群失調、重茬等問題。在大蔥種植過程中,蔥農一般使用高氮、高鉀復合肥,并加上農家肥、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肥料等。除底肥之外,還要分期進行追肥(著重在蔥白生長初期和生長盛期進行),以充分滿足各個生育周期的需要。蔥農對品質較好的肥料認可度比較高,中化化肥、芭田、金正大等大品牌的復合肥深受農戶喜愛。
一些企業和經銷商或者專業合作社合作,根據大蔥需肥情況,結合自家的產品制定一整套的施肥方案,增加肥料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以讓作物長得更好,產量更高。
隨著技術進步,播種、開溝、育苗、移栽、培土、收獲等大蔥種植的各個環節已經可以實現全程機械化,規模化種植大蔥也更為輕便。
但是,目前我國大蔥種植機械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地方大蔥生產主要依靠大量的人工,尤其是移栽、收獲環節,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大蔥在移栽、收獲環節實現機械化,將為大蔥生產帶來革命性變革。
如,傳統人工移栽一人一天只能種半畝地左右,改為機械化移栽后一個人、一臺機器、一小時就能種一畝,效率大幅提升。而且移栽機能在作業期間更穩定地“輸出”,標準化程度高,保證了大蔥的產量和質量。
實現大蔥移栽環節機械化的基礎條件,就是實現大蔥丸粒化。經過丸粒化的大蔥種子大小均勻一致、表面光滑,能滿足多種播種器械的要求,在提升種植效率的同時為農戶提供大蔥精量播種。
作物種子丸粒化并不是新鮮事兒,但丸粒配方價格高昂,一度制約了技術的進步。近年來,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進行技術攻關,篩選出了以草炭粉、滑石粉和硅藻土為主料的配方,與商品粉相比,性能接近,成本降低了約40%。
另外,目前蔥農使用的大蔥收獲機一般以小型收獲機為主,只能起蔥,收獲季仍然需要雇用大量人工分揀、捆扎、裝車。因此,收獲機應用也有很多難題需要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