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商赋能 重塑百香果产业生态
百香果是原產于中美洲的果汁原料果,它一開始并沒有進入大眾的視線,因為它僅僅是一個極小眾的作物。
僅僅在廣西、廣東、海南、云南等地因其含有眾多水果的香味兒而有些零星的名聲,作為鮮食成為時令飲品。
而后,因為電商使百香果熱銷全網,成為“網紅果”。
所以有人說,電商是搞活廣西百香果流通的先行軍,是電商托起了百香果。也有人說,因政府的支持使百香果產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據廣西農業信息中心數據,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百香果生產基地,百香果種植面積40萬畝,占全國60%;百香果產量22萬噸,位列全國第一。
種植虛火:收益高、經濟效益好?
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這些都是百香果的定語。
由于當年種植當年掛果,所以,引得很多懷揣致富夢的人都開始種植百香果。
目前廣西栽種的百香果品種多以臺農一號、紫香一號為主,也有黃金百香果的種植。
其中,鴛鴦蜜是新開發品種,據說可以填補廣西春夏百香果市場的空白。
各個品種都有各自的好,也不用完全求新、特、奇,因為新品種必將伴隨著新的種植以及管理技術。
臺農、紫香、黃金、滿天星,種植集中區域分布在玉林、貴港、南寧、河池及欽防地區。
其中憑祥是進口百香果乃至廣西百香果電商渠道最大的物流集散地。據介紹,2017年以來,北流百香果鮮果電商銷量占天貓生鮮網76%份額,全國第一。
特別是2018年價格比較好,果子大量上市的時候,紫果(臺農一號和紫香一號)價格持續高漲,一些地方地頭價甚至一度突破7元/斤。
百香果的風頭一時無兩,一個個創富故事從中升騰。
“早兩年百香果是一個熱門水果,我服務的一個散戶,種了五畝百香果,2018年她在農歷八月十五之前盈利就達到了10萬。賣價高,盈利好,所以關注百香果的人就多。”廣西藤縣德豐富農資經營部負責人李勝才介紹,“但是,百香果投入真的比較高,并且種植起來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有賺錢的,也有虧本退出的。”
那么,種植百香果的收益怎樣?投入產出比是多少?
跨度大,投入成本2000-10000元/畝?
百香果的投入主要有地租、基礎設施、種苗、農資、滴灌等。
據介紹,百香果合理密度為80-120株/畝,紫香一號扦插苗批發 0.8-3元/株;臺農一號扦插苗批發 2-5元/株,嫁接苗批發價5-10元/株;黃金百香果扦插苗批發 3-8元/株,嫁接苗批發價8-15元/株。
筆者在詢問有“百香果大王”之稱的廣西益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名祖百香果的投入成本時,他給了筆者一個數字“2000-10000元/畝”。筆者驚詫于這個數字的跨度,羅明祖卻表示,百香果的投入和裝修房子一樣,多少都能花,差別就在于結果。
在調研過程中,很多人都認可這個數字。
南寧市百果香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奎表示,每畝百香果的投入大概平均5000-6000元,這個投入是比較合適的,若投入不夠收獲也不夠。
李勝才也表示,第一年差不過萬元的投入,第二年投入就小了。
根據種植者的需求,投入會有不同。若是個人種植面積較小的百香果園,自己能夠管理,就可以省去請人工的費用,多賺個辛苦錢。另外像整地、搭架這些基礎投入,第一年投入之后以后基本上不用再投入,均攤到種植的年限中也就沒那么多了。
個人投入較少,基地投入較大。
商業化種植百香果,第一年所需投入資金超乎我們想象。
還有就是很多人強調的苗木投入,據介紹,百香果有多年生和一年生兩種。百香果每年種植的優勢在于規范管理、病蟲害少、果園健康、產量穩定、商品率高,不足的是翻新種植成本高,涉及整地、種苗、基肥、人工投入比較高;多年種植的優勢則是成本較低,結果早,但是影響較大的是病蟲害容易爆發、產量不穩定、成品率低。
百香果的投入這么大,多久才能回本或者盈利呢?真的是第一年就能賺錢?
反差大:一畝脫貧,百畝返貧?
“散戶好賺錢,上了100畝的話,很多步伐跟不上,它的盈利點就會低很多。”李勝才介紹。
果真如此嗎?
據百香果產銷平臺以“2019年種百香果賺錢了嗎”為題調研的過程中?共有1049人投票,其中:虧本的759票,占72%;平本的171票,占16%;賺錢的有119票,占11%。
優果率高,收購價高,產量高,自然就收入高。
而產量好像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高。在1049人的投票調研中,500斤以下的的365票,占35%;500-1000斤的288票占27%;1001-1500斤118票占11%;1501-2000斤的84票,占8%;2001-2500斤59票,占6%;2501-3000斤37票占4%;3001-4000斤25票,占2%;3501-4000斤25票,占2%;4001-5000斤11票,占1%;5001-6000斤8票,占1%;6000斤以上的29票占3%。
從這個調研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畝產2000斤以下的占大多數,當然種植水平高的也不少。我們不去討論這個調研的可靠性,也不去探討是否有多少高水平基地或者種植高手沒有參加這個調研。調研的一千多份數據就具備一定的參考性,那就是金字塔下層的種植者較多。
筆者根據網上公開整理出了2020年5-6月廣西紫果(中大果)行情圖,5月剛出果的時候價格行情是高的。但是,隨著大量百香果上市,價格又回落到3元/斤上下。
“百香果價格不穩定,就像荔枝一樣,海南、廣東早熟品種價格高,廣西的晚熟品種價格一下子下來了。”南寧綠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銀國這樣說。
那么,百香果賣多少錢一斤會在一個臨界點上呢?
“您的這個問題我們不太好單獨去分析。但從總體來講,我們認為百香果地頭收購價,優質果正常價格在5-6元/斤,這個價格就已經比較合理。我們應該強調優質果的產量和供應量。”黃奎解釋。
不過也是,脫離了品質談價格本身就沒什么參考價值。
廣西勤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昆鵬也表示,百香果的品質更加重要,不管什么品種,現階段影響百香果價格因素主要在于果型規格、糖分及風味幾個方面,品種之間價格差別不是很大。
需求仍在
百香果的繁榮是否意味著產業浮夸?虛假繁榮?
并不是。百香果的需求還是有的。
僅說每年電商消費的百香果,發貨量都在1000萬件以上,占據全國百香果鮮銷市場的七成以上,硬是把一個原料果變成了似乎永遠不夠賣的鮮售果。
2019年“雙11”,北流百香果電商當天在各大網購平臺售出13萬單,成交額400多萬元。
如此看來,需求肯定是存在的。
黃奎發現,2020年從春節一直到現在,百香果的供應非常緊張,市場上非常缺貨,地頭單價是近七年來最貴的一年。5月,一級果的地頭價已經突破了30塊錢/公斤,這個單價說明市場是有需求的。
但是,百香果市場需要警惕且重視的是,市場需求量大,優質果少,劣質果多,使得本應該進加工廠的劣果卻大量流入市場,沖擊市場。長期劣幣驅逐良幣,勢必對整個市場終端產生大的傷害,進而會抑制需求,把消費者帶偏。
需求在,價格也可以,為什么賺不到錢?
種植成果待考:你為什么不賺錢?
賺錢的種植者大致相似,不賺錢的種植者卻各有各的特點。
有業內人士稱,目前的百香果產業,還是在做低端的競爭。現在百香果整個行業不賺錢,就是輸在起跑線上。
“苗木沒有選對,種植技術也沒有一套客觀有效的,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去復制,所以種植戶基本上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這樣怎么可能會好?”提及現狀,很多業內人士都是愛之深責之切。
靠天吃飯
種植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天氣和種植息息相關。
若天氣不適宜,一年辛苦可能就打了水漂。
有個姓楊的種植戶介紹,他種了三十畝百香果,去年剛種沒經驗,雨水大虧了9萬多,今年又投資6萬進去,現在百香果長勢不錯,期待今年把去年虧的賺回來。
福建省福果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林晨也表示,百香果的種植跟天氣、管理、種苗、農資產品都有關系。
資金問題
有的大種植者的困擾卻是資金問題。
大面積種植資金壓力大,前幾年種植幾百畝、上千畝的大果園很多都消失了。有的是盲目擴大,超過了預算,陷入了“資金不足-管理不到位-產量上不來-虧損沒錢再投入”的惡性循環之中,最后地租都付不起了,只能轉讓退出。
沒有掌握技術
相比其他問題,沒技術、種不好可能才是根源。
林銀國認為,目前百香果存在以下問題:種不出來,沒產量;氣候原因(高溫多雨,無花無果),病毒病導致果品差,產量低;大部分規模種植者很艱難,大多是在整個產業鏈里沒有布局,自己不能種好果;目前行業協會、行業標準缺乏。
黃奎認為,部分規模化種植不賺錢的原因在于:沒有系統地掌握百香果的種植技術,在用其他(蔬菜、其他水果)種植經驗來管理百香果;一些大農場,還在用一些很劣質的、不合格的種苗。“從種苗開始就不好,種植技術又沒有掌握好,這樣的規模種植怎么能賺錢呢?”黃奎表示,2019年的百香果行情是他從事百香果產業以來看到的最差的一年,整體的價格比較低,市場上優果率也非常的差,所以導致整個2019年價格都非常低。
盲目跟隨
還有一些人是因為沒有經驗,盲目跟隨。
一名種植者直言,他聽說黃金果價錢高,去年就種了幾畝,因為不懂技術,一場病害全沒了。有了教訓之后,這位種植者表示,今年看情況如何,不行就退出了,或者種一畝半畝地慢慢研究再說。
自稱是“大家心目中的技術人”的麗杰,種了四年的黃金果,種植面積從一百畝擴大到四百畝,麗杰告誡大家,種好百香果要多學習,多看別人的成功經驗,然后自己在慢慢地摸索,慢慢地積累,才能把它種好。
正如《農資與市場》傳媒總編馮衛東說講的那樣,要想賺錢,就要改掉這些壞毛病:從眾心理,跟風種植沒有自己的判斷;靠經驗,用原來種植其他作物的經驗來應對新問題;太任性,太相信自己,不相信新技術新力量新品種;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
李昆鵬表示,行業的痛點主要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健康種苗的供應,關系到產量保證及產業健康,目前市場上劣質扦插苗、帶病毒種苗較多;二是管理技術提高,百香果在國內興起的時間不長,沒有成熟完整的技術體系,普遍存在產量不高,商品果比例較低等問題;三是銷售渠道不暢的問題,目前百香果銷售過于依賴電商平臺,線下收購及銷售沒有健全的渠道,制約了百香果種植意愿和面積擴大。
決戰下半年:服務商重塑行業的力量
若市場不景氣,種植戶投入積極性不高,作為農資鏈條的服務商又如何能好?說白了,服務商、種植者還不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當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作為經銷商來講,悲觀與否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在行情不好的時候該如何去做?是趁著這種危機,多學習,充實、豐富、完善自己,把自己變成行家里手,再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輔導、影響種植戶和種植基地?還是怨天尤人?
老兵征戰沙場培養出的嗅覺讓其早已察覺到了危險,掌握更多的信息,為更多種植者賦能,并進一步創造新的需求,直至重建一個更生機勃勃的生態。調研中,服務商大多都選擇的是勇敢面對。很多服務商都在調整策略,希望找到更適合的道路。
有的已經開始探索新的盈利方式,譬如百香果間的套種,看哪些作物能夠套種或者立體種植,帶來疊加效應。也有在嘗試中草藥天冬的種植,據說對害蟲(薊馬等)還有驅避作用。當然,這種套種方式目前處在實驗階段,是否可行,是否盈利,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有的服務商將精力放在提高優果率上,幫助種植者選好種源和純正的苗木;交給種植者客觀有效的種植管理技術,提高百香果的產量跟品質。給摸著石頭過河的種植者一針強心劑。
有的服務商利用技術讓百香果采收提前,多獲利的方式自救。開始投入百香果冬季補光技術實驗,廣西百香果上市時間集中在每年6月到來年2月,因此,每年的3-5月,百香果就因來源短缺,價格飆升。百香果利用燈照進行產期調節,可提早至2-6月采收。
還有的服務商已經開始注重現金流了,忍痛將賒銷剝離,做服務帶動產品的上量,寧可少賺錢也要現金流,是部分經銷商的寫照。慢慢做平臺,不貪多。這是好幾個服務商對筆者說的話。
勤德股份與臺灣最大百香果育苗企業合資成立的華香種苗公司基地建成投產,除提供無毒健康種苗之外,在農資投入品配套及成套百香果種植技術應用上進一步助推產業的發展。未來幾年,隨著百香果種植管理技術成熟,產量和商品果率得到提升,加上相關的果肉或果醬加工配套完成,國內百香果產業鏈會迎來一個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