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省农媒走基层】网格+五大员,垱子岭村环境治理新模式探索
2025/4/9 14:02:00
农夫,山泉,有点田,是当下所有人向往的生活。但是,农村的环境治理可能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在豫西南老灌河畔,西峡县垱子岭村通过创新"网格化+五大员"管理模式,探索出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该村将原有25名护林员、水管员等"五大员"重新整合,结合新增监测户保洁员组建环保生力军,通过四项创新举措实现村容蝶变。机制创新,网格再造破解管理困局打破原有条块分割,将人员混编入9个网格单元;镇财政增聘3
農夫,山泉,有點田,是當下所有人向往的生活。
但是,農村的環境治理可能是目前新農村建設中最難解決的問題。
在豫西南老灌河畔,西峽縣垱子嶺村通過創新"網格化+五大員"管理模式,探索出人居環境整治新路徑。

該村將原有25名護林員、水管員等"五大員"重新整合,結合新增監測戶保潔員組建環保生力軍,通過四項創新舉措實現村容蝶變。

打破原有條塊分割,將人員混編入9個網格單元;
鎮財政增聘37名監測戶保潔員補足人力缺口;
設立專職監管崗位,由監委會主任統籌績效考評。

每名身體強健的"五大員"結對幫扶1名貧困戶公益崗;
按勞分配形成"基礎工資+績效獎勵"激勵機制;
特殊群體通過簡易勞動保障基本收入,骨干人員通過超額工作獲得獎勵。

人員調度權,村民小組自主決定用工安排;
薪酬裁定權,根據表現實施差異化獎懲;
日常監督權,建立村民參與的動態考評體系。

在環境整治中同步推進:聘請專業團隊進行鄉土文化景觀設計,實施"廁所革命+垃圾污水綜合治理"組合拳,構建政府資金+村民共建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通過這套治理"組合拳",垱子嶺村不僅實現"凈起來"的基礎目標,更走出了一條環境治理與民生保障、文化傳承有機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可復制的鮮活樣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