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肥十年】东莞一翔杨依凡:特肥的增量机会在农服
過去十年,中國特肥市場在經歷了長期的產品技術革新和市場推廣后,產品趨于成熟,市場培育和用戶教育基本完成,關鍵是在追求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品質農業的新階段,特肥市場容量巨大,無論是大田市場還是經作市場,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未來十年,特肥的方向在哪里呢?為此,我們采訪了東莞一翔液體肥料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楊依凡,聽聽他對當下特肥運營的思路和感受,一起助力特肥走得更遠。
東莞一翔液體肥料有限公司營銷總監 楊依凡
01
您如何看待近十年特肥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的?現在特肥市場有哪些新變化?
近十年特肥發展經歷三個階段:
首先是大資源時代。呈現出誰把握先機,誰手里把控優質資源,誰就能夠獲得市場青睞。
其次是大營銷時代。伴隨同質化開始競爭加劇,品牌差異越來越明顯,為了突出品牌等優勢,各類營銷活動層出不窮。
第三是回歸技術階段。當下,雖然也有營銷,但大家更關注的的方向是特肥產品應用組合、應用時期、應用濃度等應用技術,產品生產也越來越體現出定向功能性。
02
特肥推廣中最大的痛點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推廣特肥的痛點在于特肥的定位能不能結合當地的土壤以及作物實現非常好的表現。這需要到田間一線去,不斷的探索摸索,并且不斷開發升級適合當地區域化和作物化的產品。
產品強之外,還要有一支非常強的技術隊伍,能夠踐行科學管理的理念,比如制造農戶如何用好水肥一體化技術等綜合技術的應用。
所以推廣最大的痛點在于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以及能力。一翔致力于依托水肥一體化,速測技術應用于測土測葉,實現種植管理中的可視化數據化。踐行農業數字化的理念,這對我們人員的組織建設就有非常大的挑戰。
03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哪些品類和區域?這些品類的現狀、前景如何?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懸浮肥、水肥一體化灌溉工程、農化技術服務三大板塊,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懸浮肥因其營養豐富全面、復配性高、節水環保等優點受到重視,市場潛力巨大;水肥一體化按照作物的肥水要求,優化水和肥料的使用,能減少土地污染和水資源流失。同時保護土壤質量和植物健康,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可持續性,是農業數字化發展的趨勢之一。去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頒發的職業——農業數字化技術員正體現了國家對農化技術服務越來越高的重視。
04
您是如何組建特肥團隊的?目前情況如何?
在以張承林教授為首的華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的引領下,公司堅持以“水肥一體化技術”為依托,以“農化服務”為紐帶,以“養分速測技術”為依據,以“液體肥料”為產品主體,并定期舉辦以張承林教授的作物營養、水肥一體化等知識為核心的培訓班,培養一支既下得了農田為種植戶解決田間問題、又上得了講堂為合作伙伴傳播專業農技的銷售、服務團隊。目前,公司有員工80人,專科以上學歷人才占70%以上,其中教授3位、博士硏究生2位、碩士硏究生5位、農藝師23位,全力為種植提供高效的水肥管理方案,幫助種植戶掌握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水平,推動中國農業發展。
05
公司的接下來特肥板塊的戰略規劃是什么?
東莞一翔繼續以“理論武裝大腦、工具指導實踐、方案解決問題、培訓提升技能”的農服模式突破特肥板塊。
06
您認為,未來特肥發展的增量機會在那里?
未來特肥的銷量增長機會在于農服,在于幫助種植戶真正的解決問題,不僅產品本身要強,功能性強。特別是水肥一體化技術,精準施肥技術,比如測葉施肥等綜合技術的綜合應用,銷售的不僅僅是產品,而是作為種植戶的種植管理顧問,這樣的模式對人的專業素質能力要求就特別高,一翔就在致力于打造好這么一支隊伍,并不斷提升這支隊伍的綜合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