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沈仁芳:高标准农田亟须加大培肥技术及产品研发力度
“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的關鍵舉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國農資》記者采訪時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3年底,我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農田抗御自然災害能力顯著提高,耕地質量等級穩步提升,農田生產生態功能大大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這些成績的取得,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高標準農田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在科技支撐、工程質量、管護機制、資金使用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沈仁芳告訴記者,“現階段亟須加大高標準農田地力快速培肥技術及產品研發力度,加強高標準農田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管護資金投入,以及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使用規范化管理。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將嚴重影響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針對這些問題,沈仁芳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建議。他強調,要加快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科技支撐能力,通過工程、生物、化學等方法,快速提升耕地質量水平;構建高標準農田多尺度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設計田塊形態與規模,發展與農田基礎設施相適應的作物種植制度等,推動智慧農田綜合管理體系的建設。
同時要加強高標準農田領域人才隊伍建設。要制定鼓勵政策,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業技術隊伍,推動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研發隊伍下基層、到田塊,深入實際開展工作。要補充縣級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關人員,規范過程管理,加強培訓和技術指導。同時,要擴充人才隊伍,招聘相關專業青年人才,充實后備力量。
在資金投入方面,建議要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多元投入。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搭建融資平臺,形成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合力。要統籌財政相關支農涉農項目資金,建立農田建設項目管護經費合理保障機制。要統籌社會各方資金,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要加快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監管體系。要開展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完善后期管護制度,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要擇優選擇施工單位參與項目建設和管理,明確產權歸屬和管護主體,落實管護責任和管護經費。同時,要推動農田建設立法,通過法律明確相關主體權利和責任,規范農田建設、管理及使用情況。
沈仁芳表示,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務實的作風,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筑牢糧食安全根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編制 | 心 怡
審校 | 趙光輝
監制 | 陸 璐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