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化肥农药价格还将高位运行
2022年1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時值春耕備耕期,為了解農資的價格、供應及保障情況,國家統計局達州調查隊實地走訪和電話訪問了部分農資生產企業、銷售公司、終端零售市場,對農資價格變化、市場供給、企業產能情況等進行了詳細了解。調查了解的情況及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達州農資產品貨源較充足,化肥農藥價格大幅上漲,關鍵原材料供貨短缺,農資同比銷量大幅下降。
農資價格及影響因素
化肥農藥價格大幅上漲
一是化肥價格同比上漲明顯,環比較平穩。據調查,達州高新區某公司出廠的尿素價格同比上漲33.6%,環比較平穩;達州高新區某公司生產的磷酸二銨價格同比上漲43.9%,生產的復合肥價格同比上漲56.5%,生產的磷酸鹽價格同比上漲94.1%。今年春耕備耕農資尤其是化肥農藥,主要受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國際化肥價格大幅上升帶動,加之受煤炭、硫黃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帶動,出現大幅上漲趨勢。
某化肥經銷商反映,今年化肥價格呈現出“漲速猛、漲幅大”兩個特點,“干了二三十年,覺得今年是漲得最快的一年”。復合肥價格上漲800—1000元/噸,比去年上漲約30%;氯化銨去年約600元/噸,今年是1350元/噸;鉀肥去年約2000元/噸,今年上漲至4400元/噸。同時,由于國內僅有新疆和青海格爾木在生產鉀肥,供貨十分緊缺,國內市場60%的鉀肥依賴進口,鉀肥離岸價2020年為220美元/噸,2021年為247美元/噸,2022年為590美元/噸。
二是農藥價格同比上漲明顯,環比較平穩。據調查,渠縣某公司生產的除草劑同比上漲192.2%,生產的殺蟲劑同比上漲28.6%,生產的殺菌劑同比上漲28.2%。某農藥銷售商反映,去年乙草胺除草劑進貨價格為65元/件(每件50瓶,共計3000毫升),今年上漲至130元/件(每件50瓶,共計3000毫升);敵草快去年冬天進貨182元/件,目前進貨價格已上漲至280元/件。
三是種子除玉米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外,其余價格趨穩。渠縣某種子經銷商反映,玉米種子價格同比上漲達20%。據調查,去年玉米種子價格為25元/斤,今年已達30元/斤,上漲已達20%。這主要是因為培育玉米種子的人工費、化肥等上漲幅度大,總體成本偏高。
關鍵原材料供貨短缺
受國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俄烏軍事行動影響,國內化肥原材料供貨缺口較大。國內鉀肥60%的市場需求依賴于進口。國際鉀肥主要產出國為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受貿易戰影響,國內進口量大幅下降,目前國內鉀肥進口主要依賴于俄羅斯,受俄烏軍事行動影響,目前鉀肥難以進口至國內。農藥方面,某農藥企業總經理說,二乙腈去年同期價格為10000元/噸,今年已被抬高至26000元/噸,還常常拿不到貨。受國外疫情蔓延影響,全球最大除草劑生產商孟山都部分工廠處于停產狀態,一時間國際原藥供貨緊缺,導致國內農藥價格大幅上漲,同時廠內每天的原料缺口也在100噸左右。
農資銷量同比大幅下降
受化肥農藥價格大幅上漲影響,農民購買農資數量大幅縮減。據某農藥經銷商表示,去年3月份春耕備耕時期,每天零售農藥都有幾千元,現在每天零售只有100多元。店鋪中乙草胺除草劑去年2月份共賣出50多件(每件50瓶,每瓶60毫升),今年2月份只賣出10多件(每件50瓶,每瓶60毫升);草甘膦的銷量也大幅下降,去年2月份共賣出約1噸,今年僅賣出150公斤左右。某農機經銷商也表示,今年農機銷量比往年銷售減少至少三成。
當前農村基層存在的問題
備耕種地農民老齡化,撂荒現象仍有發生
目前農村種地的農民年齡基本都在50歲以上,面臨著種糧面積逐年下降和農業生產后繼無人的風險。由于年輕人幾乎都外出務工,留下的都是上年紀的老人和兒童,對于機械操作、化肥農藥等的科學使用有心無力,春耕撂荒現象較為突出。據達州自然資源部門數據,2020年達州的耕地面積約為659.86萬畝,比10年前減少了約162.7萬畝,降幅約為19.8%。
農資價格大幅上漲,農民耕種積極性不高
由于農產品收購價格較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如玉米、水稻收購價格為1.1—1.2元/斤,受化肥、農藥價格大幅上漲影響,農民種植收益空間大幅縮減,種植意愿不強。據某農戶反映,糧食價格上不去,種植成本又大幅上漲,種植不僅沒有利潤甚至還虧損。
對策建議
農資生產、供應與農業生產密不可分,農資生產供應及銷售價格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為強力推動農業生產,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提高種植戶積極性,助力農戶增產增收,提出以下意見或建議供參考。
減稅降費,政策扶持要精準到位
應加大對農資生產企業的資金投入和稅收減免,按供應量和消費量對相關供應端和終端消費者給予一定補貼。對生產化肥特別是生產鉀肥的企業給予補貼和管控,繼續加大對種植戶的種糧精準補貼。同時,保障農資生產、供應用地,提升農資生產供應能力。如某農藥加工廠反映,工廠旁邊有15畝地,去年申請用來加蓋廠房保障化肥存貨,目前申請尚未批復下來。
統籌管理,有效降低中間成本
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應加強統籌管理,有效組織實施農資集采、配送,加快完善以基層經營服務網點為基礎、以信息化管理為支撐的肥藥集中采購統一配供體系,大力推進肥藥集中采購統一配供工作。
強化市場監管,加大對農資產品質量的監管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認真落實國家化肥等農資宏觀調控措施,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加大檢查查處力度,杜絕假冒偽劣農資產品上市,并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確保春耕物資質量安全和春耕生產有序進行。
加強農資使用的培訓指導
通過各類培訓及宣傳,引導農民做到科學施肥、有效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養分損失和環境污染。種植戶在科學施肥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改進種植和肥藥精準管理水平,讓肥料發揮最大的增產效應。如:如何把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使用,需要農機人員進行現場或實地培訓指導,以提高肥料的有效性;農機器具的操作使用亦是如此。
國家統計局達州調查隊只是對部分農資企業和農資經銷商進行調研,也許不能代表全國的情況。但是今年的春耕農資銷售情況不容樂觀確實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種情況,國家也在果斷出手。
穩定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中央再次給種糧農民補貼200億元
近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財政下達資金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以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穩定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為保持政策連續性,提高政策精準性,便于地方操作執行,此次補貼發放將延續2021年相關政策實施方式。補貼對象為實際種糧農民,具體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以及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于開展糧食耕種收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可根據服務雙方合同(協議)約定,由地方結合實際確定補貼發放對象,原則上應補給農資價格上漲成本的主要承擔者。對流轉土地種糧的個人和組織,根據簽訂的流轉合同(協議),確定補貼發放對象。補貼標準由各地區結合有關情況綜合確定,原則上縣域內補貼標準應統一。發放方式由各地區在2021年相關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實際進行完善。要依法依規公開補貼信息,采取“一卡(折)通”方式,及時將補貼資金發放到實際種糧農民手中。
財政部要求,各地要聚焦實際種糧農民,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發放機制,強化資金監管,做好政策宣傳,快速發放補貼,切實提高種糧農民的獲得感。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切實加強資金監管,督促指導地方做好補貼發放工作,盡快將補貼發放到實際種糧農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