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减种与复兴交融,7000万亩花生农资商机不减?
一直以來,花生都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在國內的種植面積居于第三位,僅次于大豆與油菜籽。
作為大田中的熱門經濟作物,截至2021年底我國有10多個省份的花生面積超過了150萬畝,全國常年種植花生面積基本穩定在7000萬畝左右。
7000萬畝的花生面積體量,蘊藏著龐大的農資市場容量。據了解,僅河南花生農藥市場容量就在50億元左右,多年來一直是廣大農資廠商聚焦布局上量的重點作物。
面積減種已成定局
近幾年大豆的關鍵詞是“擴種”,花生的關鍵詞則是“減種”與“復興”。
“減種”主要體現在種植面積和產量上的縮減。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2010—2021年這十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是穩步增長的,2020年一舉突破7000萬畝的大關,2021年更是達到7208萬畝。
2022 年,《“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更是提出2025 年花生面積要達到 7500 萬畝左右,產量要達到 1900 萬噸以上。要實現這個目標,產量年均增長要達到 1.26%左右。
但根據筆者市場調研,近幾年,受價格震蕩、極端氣候頻發、種植成本高企等因素的影響,花生面積大幅下降。
中國花生網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同比減少18.71%,為5077.23萬畝,總體減幅15%—20%;單產預估同比下降5%,總產花生果1269萬噸,折合花生仁820萬噸,總產量同比下降22.7%。其中河南花生預估減少三成,山東減少三成,河北減少二至三成,東北減少二至三成,整體減產幅度處于歷年高位。
根據筆者跟“花生第一縣”正陽的農戶、收購商與農藥化肥經銷商交流,2022年,正陽部分鄉鎮花生最低減種10%,最高減種90%,綜合預估減種在40%左右。
“花生平均收購價多在3.5—4元/斤之間,高的甚至達到5—6元/斤,但2017年價格低至3元/斤,2018年甚至跌至1.5元/斤。從2020年年初至2022年4月,花生種植收益明顯低于玉米、大豆,而且花生種植自動化程度相較于玉米等競爭作物也偏低,再加上種植成本逐年高企,農戶種植熱情正逐年降低,改種意愿強烈,多改種玉米、大豆。”拉多美魯南大區經理王德華表示。
相較于玉米、大豆一畝地投入250—400元的種植成本(除地租),花生種植直接投入就高達700元/畝以上,相當程度上提高了種植風險。可以說,花生產業整體面臨著長期變局,面臨著復興需要。
“花生種植面積天然存在著極大的彈性,價格高了,農戶就擴種,反之就減種或者不種。受大幅減產影響,2022年以來,花生價格有所反彈。正陽麥茬白沙通貨花生米好貨收購價格在3.95—4.05元/斤,8個篩上精選花生米價格在4.35—4.40元/斤。因農戶收益回升,預計2023年花生種植面積較2022年可能出現擴種。例如新蔡以東、汝南以北與上蔡交界處就正在形成新的連片種植區。”貴州西洋河南銷售區域經理鄒會宇表示。
在這兩年“中央一號文件”一再強調要大力實施大豆和花生等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的大背景下,花生產業整體前景自然是持續向好的。而且伴隨著消費者對高油酸等高品質花生需求量的增長,花生油作為健康油種,需求量的增長趨勢依舊是穩固的。同時,花生種植收益相對還較高,農戶種植積極性下行空間有限,未來花生種植前景仍非常可期,復興在望。
就像湖北三寧農資貿易有限公司農化部部長趙洪濤所說,花生產業整體始終是減種與復興交融的,所以面積縮減不會消弭農資企業布局花生的熱情。他對花生產業和后市整體機遇依舊看好,對農資需求整體看好。
經銷商群體加速迭代
中國花生看河南,河南花生看正陽。在花生種植面積縮減的大趨勢下,以正陽為代表的花生大縣農資渠道商也在加速迭代。
正陽世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良介紹說,正陽花生經過二三十年的重茬種植,土壤酸化、板結,死苗爛棵現象嚴重。特別是花生的白絹病、青枯病、根腐病,難以根治,影響花生的種植效益。再加上這兩年價格持續低迷,農資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面積縮減在所難免。農戶對于花生種植的投入積極性大大降低,經銷商、零售商的數量和銷量也都在下滑,正陽農資市場的容量也在逐年萎縮,下降幅度近30%。
李世良表示,現在正陽農資市場面臨很多痛點,一是零售商繞過代理商,直接和廠家對接的現象,比例超過40%,品牌農藥和肥料廠商都在積極下沉終端,和零售商直接合作的比例在增加,價格戰盛行,市場秩序混亂,亟待轉型。二是在推廣上,農戶打工成為潮流,農民會開不起來。三是土地流轉速度放慢,花生種植大戶在減少。
痛點之下,正陽農資市場也在發生著一些新的變化,傳統經銷商、零售商轉型為服務商的進程在加快。他們開始圍繞花生精耕細作,以優質產品+技術+服務帶動銷售,保存量,謀增量,以求延緩下降趨勢。
花生面積的縮減,病蟲害的高發,讓農戶對優質高產種植方案的需求上升。例如,李世良的莊稼醫院就圍繞花生作物深耕細作,加快了產品結構的調整,加大了新品和套餐產品的推廣力度,并嚴格要求推廣員對進店的農戶講解產品賣點優勢時要透徹,尤其是對花生病蟲草害相關技術的講解一定要細致入微,通俗易懂,以此來建立起自己的人際口碑,也為農戶提供一手、實用的售后服務。
水溶肥推廣前景廣闊
水肥一體化是高端經濟作物用肥的大勢所趨,先進的施肥技術與管理是花生增產增收的保障。近幾年具有節水、節肥、節能、省人力、環保、高效等優點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正在以正陽、內黃為代表的花生主產區得到廣泛的應用,并漸成趨勢。
貴州西洋河南銷售區域經理鄒會宇表示,這幾年花生水肥一體化趨勢在全國花生產區開始興起,但整體推進速度還比較緩慢,只有個別設施農業發展比較快、滴灌應用相對成熟的產區才有。例如,河南的正陽、蔬菜大縣內黃,還有魯西南部分區域,部分百畝乃至千畝以上的種植大戶逐步開始了滴灌的嘗試和應用,對水溶肥的需求比較大。
據了解,與常規技術相比,花生水肥一體化技術表現出顯著的增產效果,在減少肥料用量40%的基礎上,莢果增產17.19%、籽仁增產19.02%。目前,水溶性強,可滿足滴灌、噴灌、沖施、撒施等各種施肥方式,有配方靈活的全產品線,并可滿足現代農業的測土配方施肥需求、滿足客戶和農戶產品訂制化需求的西洋針狀肥—巨力駝產品在內黃花生產區得到大力的推廣和應用,以優異的提質增產效果深受農戶的青睞。
對于以河南為代表的產區來說,花生種植面積大,滴灌市場還相對是一片巨大空白,水溶肥產品的推廣潛力巨大。
花生增產方案市場生命力依舊強勁
無方案不營銷,近幾年花生面積的銳減并沒有降低農戶對花生增產方案的熱情,花生增產方案依舊在全國花生產區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生命力。
都說未來在花生產區的大單品一定是以增產方案的形式出現,也確實如此。這幾年,種植面積在減少,但是花生病蟲害卻在逐年加重,花生增產方案的市場潛力自然也在不斷地放大。可以說,無論是農藥還是肥料企業在花生產區推廣的形式,從種衣劑、除草劑、殺菌劑、植調劑,再到拌種肥、復合肥、專用肥、藥肥以及功能性特肥等產品,多是以增產方案來呈現。
“近年來,在花生種植過程中,花生基腐病、根腐病、白絹病、果腐病等病害問題頻繁發生,越來越多的農戶選擇噴施花生增產方案來防治這些病害,花生增產方案的種植管理在各地日益得到種植戶的認可。當前市面上絕大多數花生增產方案都是集花生營養補充、病害防治于一體的,市場前景廣闊。但是經過多年推廣,目前花生市場增產方案產品也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給正常的增產方案推廣造成很大的困難,價格戰盛行。”鄭氏化工市場部產品經理張廷峰表示。
在張廷峰看來,未來廠商要想打造花生增產方案大單品,純粹依靠浮夸的營銷手段是走不長遠的,關鍵還是要把產品做好,保證產品品質和安全性,效果才是贏得市場的持久動力。這就要求企業要加大田間的實驗示范密度,讓農戶真實地看到產品提質增產的使用效果,用效果去成就口碑,打造品牌。
鄭氏化工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花生高產解決方案的研究,根據全國花生的生長規律和需肥特點,陸續推出了小胖墩系列、管田系列花生高產解決方案,在河南、遼寧等花生產區深受農戶的認可。其中,小胖墩更是憑借優異的控旺、防病治病、營養、增產的性能成為花生植調劑領域的明星大單品。而且,根據東北地區花生的生長周期長和雨水多、花生易早衰的特點,于2020年推出的田壯士花生高產方案四遍藥,經過3年多的推廣,也已經成長為大單品。
土壤調控細分市場潛力大
近年來,全國花生產區由于連種重茬,用藥單一,用肥過量,導致莖腐病、根腐病、果腐病、青枯病及白絹病等土傳病害逐年高發,花生早衰落葉、死棵爛苗發生面積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造成花生嚴重減產,有的地塊幾乎絕產。
由此也形成了一個圍繞花生土壤微生態調控的巨大細分市場。農藥上,土壤處理劑是亮點。對于花生拌種防治土傳病害,精甲霜靈、咯菌腈和嘧菌酯被稱為防治土傳病害的新“三劍客”。咯菌腈和甲霜靈是近幾年最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兩個成分,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是近兩年登記的新熱點。
中國農藥信息網顯示,截至2023年2月19日,含咯菌腈的花生種子處理證件最多,有96個。而以甲霜靈·精甲霜靈·嘧菌酯為代表的三元復配種衣劑在主要花生區表現出非常大的優勢,上升勢頭迅猛。諾普信、佛山盈輝、廣東中迅、農心都在布局。
對于花生病害問題(土傳病害、白絹病、果腐病等),藥肥也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它也是近年來花生種植上推廣和應用最火熱的品類之一,產生了最受企業關注并布局的百億級大市場。盡管藥肥還存在暫無權威的國家標準、替代性強等問題,但是其憑借突出的殺蟲抗病效果,在花生市場和農戶中的認可度還是在逐步拉升。而且隨著這兩年洗牌的加速,也逐漸形成寡頭之勢。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廣西田園為首,廣西樂土、廣東中迅、河南遠見、鄭州沙隆達、陜西標正、波爾森等企業為代表的多品牌共榮的局面。
廣西田園的撒成金?、廣東中迅的根力奇?、河南遠見的紅火?、鄭州沙隆達的倍喜樂?、陜西標正的錦袖?、波爾森小男孩定閑?在花生區都是成熟的大單品。未來,藥肥要想在花生市場再上臺階,還是要科學謹慎,對經銷商和農民實事求是,明晰功效,才能謀得更長遠的增量空間。
肥料上,對土傳病害防控、土壤調控有顯著效果的菌劑、菌肥、腐植酸類等功能性特肥產品近幾年在花生種植上也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花生用肥也穩步由傳統的大水大肥進入到特肥時代。
湖北三寧農資貿易有限公司農化部部長趙洪濤表示,隨著花生土傳病害的高發、農戶提質增產意識的提升,具備改良土壤、預防青枯、白絹病的功能性肥料需求逐年提升,市場日漸打開,農戶銷量也是成倍增長。但是礙于花生效益的震蕩,推廣上還面臨不少困難。未來,廠商還是要加大花生種植技術培訓,而且要針對性地布置實驗示范田,讓農戶切實感受到功能性肥料的增產增收效果,這是行業共同的責任,也是挖潛增量的機會。
拉多美魯南大區經理王德華也表示,近年來花生用肥減肥提質增效,土壤改良是主旋律。所以,拉多美在河南、山東、河北市場主推腐植酸鉀類產品(出口裝18-8-15腐植酸鉀、新G17-8-15腐植酸鉀),特別是腐鉀4.0產品(16-12-16),能夠調節花生土壤生態平衡,促進花生根系生長,提高結莢率,真正助農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