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肥市场,技术推广与服务的步伐在加速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农资与市场 2020/6/13 15:04:25
四川,一直是一个比较前沿的市场。业界一直有这样的流传:电商看江浙沪,微商看泉州广州,直播产业看广州,新经济看四川。这次“地摊经济全面升级”四川又走在了前头,让市场的烟火气息回归。即便是农资,四川也是反应敏捷之地。譬如区域经作的种植,譬如对特肥的接受程度等等。甚至五月份以来,压在很多厂商手中的库存问题,在四川都能消化地较好。进入四川农资圈,那种属于四川的安逸却很难找得到。勤奋,是共性。企业想要寻求市

四川,一直是一個比較前沿的市場。

業界一直有這樣的流傳:電商看江浙滬,微商看泉州廣州,直播產業看廣州,新經濟看四川。這次“地攤經濟全面升級”四川又走在了前頭,讓市場的煙火氣息回歸。

即便是農資,四川也是反應敏捷之地。

譬如區域經作的種植,譬如對特肥的接受程度等等。

甚至五月份以來,壓在很多廠商手中的庫存問題,在四川都能消化地較好。

進入四川農資圈,那種屬于四川的安逸卻很難找得到。勤奮,是共性。

企業想要尋求市場的增量,長期增長動力還是要來自新的增量空間。在四川市場拓展,提升網絡的密度或者優化網絡,達到增長的目的,符合企業的預期。

農資增長勢頭迅猛

作為“農資增長勢頭最猛的經作市場”,繼云南、廣西之后,企業們開始將目光投向四川。

截止到2019年底,四川柑橘種植面積已超過600萬畝。柑橘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張,特別是愛媛、春見、不知火等新品種的擴種,大大提升了當地的用肥用藥水平,特肥的需求量在極速上升。

四川經濟作物多,市場容量大,而且多為規模化聚集種植,也為農資推廣提供了區位的優勢。那里不僅僅有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水果,還有隨著柑橘面積的擴增而發展起來的特肥市場。

以成都市為例,成都有著豐富的經作種植:花卉30萬畝、油菜136.7萬畝、水稻115萬畝、小麥55萬畝、柑橘30萬畝、枇杷15萬畝、梨樹28萬畝、桃樹20萬畝、獼猴桃8萬畝、果梅5萬畝、茶葉16萬畝、蔬菜265萬畝、洋芋27.05萬畝。

不僅僅成都,眉山除了常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60萬畝之外,還有水果100萬畝,油料550萬畝,蔬菜70萬畝、茶葉20萬畝、中藥材4萬畝。

在眉山、成都兩地,因為發展晚熟柑橘時間較早,已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管理經驗,用肥用藥水平也比較高。據了解,在蒲江,每畝春見的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投入在2000-30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果袋和人工成本,畝投入成本在5000元左右;在眉山,一畝柑橘的投入成本也在3000-5000元。

1.jpg

四川農聯總經理董安星表示,即便是川渝市場漸熱,大家都覺得這里的特肥市場特別大,將之當成淘金的熱土,但是他仍然想給有淘金念頭的同仁潑些冷水。

董安星介紹,如果要想在川渝市場做到一定規模,肯定要做好長期投入(時間、推廣、利潤)的準備,川渝市場是個慢熱的市場,川渝市場可耕地面積少,產品粘性不高,某個產品、品牌想占據明顯優勢相對較難。

但是,只要產品有一定的性價比,有可持續性,并且能夠腳踏實地去耕耘,產品一定會被市場接受。

董安星特別指出,成都、眉山、樂山、雅安、蒲江、涼山、米會、攀枝花等區域特肥市場基礎較好。可以讓有志于特肥推廣的企業少走彎路。

更青睞技術撬動的推廣模式

對于推廣,每個廠商都有自己不同的推廣方式。無所謂優劣,適合就好。

不過大多數企業都已經開啟了產品+特色作物的服務方式。

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特肥總監王趙華表示,今年川金象將聚焦核心市場、聚焦重點產品、聚集核心資源,練好基本功,走好轉型之路。

云圖控股則開啟了中國最美果園模式,將農業投入品、好技術、好果園結合起來,并且也在悄悄試推“云圖嚴選”的農產品。

平臺商們也加速了技術推廣與技術服務的步伐,在四川省一批少壯派平臺商那里,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以技術服務見長的經銷商,在區域領航。

企業理念隨著發展變化的四川農聯,從最開始的專注作物營養,到讓作物更健康,再到目前的創造更高農業價值。董安星介紹,在選品方面,四川農聯也在精挑細選,在選品的過程中,根據川渝的市場情況對產品做二次定位。不僅僅對產品再定位,也對生產企業進行再定位。

眉山市東坡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福用20多年積累的技術方案為核心,用技術帶動產品銷售,產品配套技術而非技術配套產品。“所謂技術推廣,就是不讓農民花冤枉錢。”李志福表示。

以專業引領美好農業未來的四川顧稼農業,其技術總監華翔介紹,改變思維模式,不同作物存在不同認知理念和管理方式,要因地制宜,定制化服務。

2.jpg

雅安市忠偉農資有限公司以“獼忠全”服務方案撬動名山33%的獼猴桃市場,不僅僅幫助農戶種出好產品,還幫助農戶賣出好價錢。

碩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獨創“象花椒”強化栽培技術全套方案,構建花椒產業鏈閉環。

……

從產量到品質再到銷售,在未來規模化種植過程中需要有深度思考的技術團隊,也是一個作物服務商制勝的法寶。

3.jpg

四川大合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小坤介紹,今年在困難之下團隊成長迅速;對區域市場進行了調整,如將大貿易業務剝離、對作物進行優化、對渠道進行調整;對產品結構進行了調整,著力元素肥,注重鈣元素的增加,并圍繞作物形成了矩陣產品。

以單一作物研究思路為核心,創立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產品營銷、綜合技術服務大數據庫,2020年更是確定了以西南地區作物應用技術研究平臺為企業核心發展方向,大合錦與各地平臺商以合作共贏的方式共同搭建應用技術平臺,幫助平臺商們實現技術轉型,為農業未來發展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