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落花后,肥水要跟上!
4月中下旬桃樹基本已經謝花,針對桃樹花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農科院果樹分院專家提出了一些建議。
肥水管理。桃樹落花,及時追施肥料補充營養,畝施尿素20千克,施肥后立即澆水。桃樹對水分較敏感,既不能缺水,又不能水分太多。花后至硬核期,此時枝條、果實均生長迅速,需水量較多。但硬核期對水分很敏感,水分過多則新梢生長過旺,與幼果爭奪養分,會引起落果。所以灌水量應適中,不宜太多。
病蟲防治。桃樹落花后,主要蟲害有蚜蟲、桃蚜、山楂紅蜘蛛、桃蛀螟、梨小食心蟲、茶翅蝽和紅頸天牛等。蚜蟲危害加重,落花后立即噴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加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根據天氣、蟲害情況,噴2到3次。
對桃瘤蚜和桃粉蚜,一旦發現應及時剪掉;如果桃樹感染梨小也需要隨時剪除梨小(折梢蟲)蟲梢,以減少一、二代的發生量。4月底后,紅頸天牛幼蟲開始為害,應及時采用挖、熏的方法殺滅正在樹干為害的幼蟲。
對于褐腐病、流膠病、縮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嚴重的桃園,尤其是炭疽病、褐腐病嚴重的桃園,花后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特別是雨水多的年份一定要重視。一般掌握噴藥及時細致、周到,不漏樹,不漏枝。進行化學防治時避免使用劇毒農藥,注意保護好天敵昆蟲。另外專家提醒,一種藥劑不建議長期使用,導致害蟲產生耐藥性失去噴灑的意義。
合理負載。主要是通過疏果進行。謝花后,生理落果期大約10多天左右,建議在生理落果期后開始疏果,留果量要根據桃樹的樹齡、樹勢、地力條件等確定。疏果一般每畝控制在2500千克左右。
疏果要先疏去雙果、小果和果形不正的果。留果時,果枝所處的部位不同,留果量也不一樣,樹體上部的結果枝要適當多留果,下部的結果枝要少留果,以果控制旺長,達到均衡樹勢的目的。樹勢強的樹多留果,樹勢弱少留果。
另外,定果時還要考慮果實大小。一般長果枝留果2—4個(大中型果留2個,小型果留3—4個);中果枝留1—3個(大中型果留1—2個,小型果留2—3個);短果枝留1個或不留(大中型果每2—3個果枝留1個果,小型果每1—2個枝留1個果)。如果是長梢修剪,應在長果枝的中上部留果,基部不留果。弱果枝、花束狀果枝和預備枝一般不留果。也可根據果間距進行留果,果間距為15—20厘米,依果實大小而定。
加強管理,防治桃樹爛根病!
加強管理 桃樹爛根病大多是生長期雨水過多,土壤中含水過量,排水不良,土壤板結,有機質少,土壤酸性和微酸性所引發的,栽植過深或培土過厚,耕作時損傷或蠐螬等地下害蟲咬傷根系會加重病害程度,所以果園要及時排灌,防止旱澇。增施有機肥料和種植毛葉苕子等綠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并適當增施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和控制結果量,克服大小年,花果過多的樹要做好疏花疏果,并細心耕作,保護根系和根頸少受傷害,以減少病菌進入途徑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另外,由于刺槐的根是爛根病病毒的寄主,果園四周不種刺槐,已種的應予伐除。
藥物治療 朽根病、白紋羽病、白絹病、紫紋羽病都會引起桃樹爛根,在果園初見病變時,應在病株周圍挖1米以上的深溝進行封鎖,以防病害蔓延。需先切除已霉爛的根,再用藥劑為根部周圍的土壤消毒。割除或刮除的病組織要帶出果園燒掉,并換用無病新土。用70%五氯硝基苯,以1:50~100的比例與新土混合均勻,分撒到病根周圍;五氯酚鈉250~300倍液,防治白絹病,每株大樹灌15公斤藥液;防治白紋羽病及根朽病,灌25公斤藥液。施藥期可在桃樹休眠期進行,也可在4~5月幼果期或9月采收后進行,應避免在7~8月份高溫期施藥。對已經病死的桃樹應該及時挖除。對殘根要全部刨起來燒毀,病穴用40%甲醛l00倍液或五氯酚鈉15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