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巴斯夫加速可持续转型 目标2050实现净零排放
2023年伊始,巴斯夫繼續加速轉型,通過創新應對諸多嚴峻挑戰,通過重塑化學品生產方式,力爭在2025年實現凈零排放。
多頭并舉,推動變革
巴斯夫表示,創新是應對當下諸多嚴峻挑戰(如氣候變化)的力量之源。巴斯夫解決方案有助于推動眾多此類創新。巴斯夫通過在以下領域加速邁向可持續未來之路。
交通:巴斯夫為電動車電池提供高性能正極活性材料(CAM)同時正在打造一條從開采到回收的可持續電池材料價值鏈。
消費品:巴斯夫憑借質量平衡方法,攜手客戶,利用可再生及化學回收原材料生產消費品。通過使用循環原料,能夠生產新料品質的產品,同時節約化石資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建筑:巴斯夫提供有助于建筑節能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例如超薄高性能保溫材料。
工業解決方案:巴斯夫為加工行業提供大量產品,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使產品更耐用、更耐受(如耐腐蝕性),延長使用壽命,降低排放。
能源與資源:巴斯夫的風電葉片涂層、粘合劑、復合材料等產品,具有出色的附著力和韌性、良好的靈活性和抗熱震性,助力低碳風力發電。
農業:巴斯夫采用最佳技術組合來提高產量,簡化并優化農場管理,減少環境影響,從而幫助農民應對最緊迫的氣候挑戰。
健康和營養:巴斯夫的飼料添加劑能提高效率,盡可能減少排放,并確保動物蛋白質生產過程更為可持續,以此設定新的動物營養標準。
重新定義化工生產
巴斯夫憑借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可持續發展。然而,巴斯夫的生產過程屬于二氧化碳密集型,因此,必須更進一步,重塑巴斯夫在整條價值鏈的化學品生產方式。以下是巴斯夫的具體行動和宏偉目標:
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巴斯夫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8年減少25%,并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為此,巴斯夫將多管齊下,大幅減少價值鏈的碳足跡。
″制造與購買″并舉,保障可再生能源供應。除了從第三方購買綠電之外,巴斯夫還與能源公司Vattenfall以及安聯合作,共同在歐洲北方建設全球最大的風電場。2023年全面投入使用后,該風電場將提供總計1.5千兆瓦可再生電力。
可持續生產基礎化學品。巴斯夫正嘗試使用可再生電力驅動蒸汽裂解裝置(相比傳統的蒸汽裂解裝置,其碳排放量可減少多達90%)
擴大可持續產品系列。巴斯夫正在推出越來越多的低碳或凈零排放產品,它們在出廠時自身碳足跡已經大幅降低,甚至實現凈零排放。在這項承諾中,值得關注的是,通過與巴斯夫的合作,到2026年,漢高許多消費品將使用可再生原料生產,而非化石原料。
可持續地采購。巴斯夫70%以上的排放量來自采購的商品和服務,這些排放早在巴斯夫生產前就已經產生。為此巴斯夫推出了全球″供應商二氧化碳管理計劃″,幫助供應商明確其每件產品的碳足跡,并希望他們持續改善。這將有助于巴斯夫在供應鏈源頭實現減排。
助力循環經濟。巴斯夫對可持續的探索不止生產過程。通過研發各種廢物流回收技術,巴斯夫助力打造循環經濟。以化學回收項目為例,巴斯夫基于質量平衡法,將源于廢棄塑料的二級原料用于生產新料級產品。這使巴斯夫能夠以環保的方式進行生產,同時避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