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峰科技:开拓农事服务业务 助力智慧农业落地

作者: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4/1/4 14:15:22
    吉峰科技一站式粮食储运及现代农业稻米加工解决方案项目   本报记者 康曦 摄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四川雅安市天全县现代农业园区看到,一栋5层大楼的园区服务中心格外醒目,在其旁边矗立两座厂房,分别是粮食仓储和加工中心。这是吉峰科技参与建设运营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建成后将为粮食作物提供从前期育秧到中间耕种管收再到后期仓储加工的全产业链服务。  2023年以来,吉

  

  吉峰科技一站式糧食儲運及現代農業稻米加工解決方案項目 

  本報記者 康曦 攝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四川雅安市天全縣現代農業園區看到,一棟5層大樓的園區服務中心格外醒目,在其旁邊矗立兩座廠房,分別是糧食倉儲和加工中心。這是吉峰科技參與建設運營的現代化農業園區,建成后將為糧食作物提供從前期育秧到中間耕種管收再到后期倉儲加工的全產業鏈服務。

  2023年以來,吉峰科技著力打造自己的現代農業組織化體系能力。吉峰科技子公司吉峰希望總經理楊海川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儀隴縣數字化低碳育苗中心項目是公司現代農業組織化體系能力落地應用的第一個項目,為我們進一步拓展市場打下了基礎。天全縣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則是在儀隴縣項目上將服務環節進行了更多延伸。未來,我們將把這一農事服務模式復制到更多農業產業園區,助力鄉村振興和當地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span>

  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吉峰科技依托其在農機流通行業深耕多年的優勢以及對農機農藝融合的深刻理解,逐步向農機下游延伸,涉足農事服務業務。楊海川告訴記者:“隨著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各地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積極推進現代化農業園區建設。我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與當地政府建立平臺公司的形式,助力智慧農業在終端的落地?!?/span>

  在雅安市天全縣現代農業園區的服務中心負一樓,是農機(農資)服務中心,擺放了多臺適合水稻作業的農機,這些農機由業主方天全縣農林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統一購買,再委托給吉峰希望進行運營。

  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數量日益增加,園區項目業主方需要規劃、建設到后期運營、維保、農業人才培養等一攬子整體服務。從農機銷售角度看,行業準入門檻已顯著提高,更有利于資金實力強、資源鏈接廣、服務能力優的大型農機流通企業。

  楊海川表示,新模式下,園區項目業主方需要農機企業具備現代農業組織化體系建設能力,能夠保障農業產業園區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模式可運營、能復制、易推廣?!绊椖恳獙崿F長期持續運營,核心是要讓種植戶賺到錢,以項目帶動農業產業整體發展。因此,須密切聯合當地現有服務力量,培育新的服務主體,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作業效益,實現與村集體利益有效鏈接?!睏詈4ㄕf。

  天全縣現代農業園區是集科學育種、田管收獲、加工銷售、品牌培育全產業鏈覆蓋的糧食現代農業園區,創新了“平臺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示范帶動廣大農戶實現“土地流轉有租金、務工就業有薪金、協議種糧有貼金”,實現經營主體和農戶利益雙贏。

  日前,吉峰希望剛將儀隴縣數字化低碳育苗中心項目移交給業主方儀隴縣農投集團?!皟x隴項目是我們體系化能力落地的一個示范項目,建成投用后,迎來了各地政府領導、農業生產企業、種植大戶100余批次的參觀學習。天全縣政府就是參觀后,才選擇與我們合作建立天全縣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楊海川說,“儀隴項目只涉及育秧環節,而天全項目則覆蓋了整個產業鏈?!?/span>

  據悉,吉峰科技正在全面推廣農事服務業務,已有多個項目在建設中。

  繼續專注農機產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吉峰科技順應市場變化,在2022年發布了“一體兩翼”全新戰略。公司將以高端特色制造為主體,以農機流通服務基石業務為左翼,農機與三農產業鏈創新服務為右翼,深耕農機產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目前,吉峰科技特色農機制造業務由子公司吉林康達負責研發、設計和銷售,主要生產制造免耕機、精播機、深松機及深松整地機系列產品,同時還生產玉米免耕播種機、麥田重耙機械和旱田重耙機械等產品,核心產品為玉米免耕播種機,在玉米免耕播種機械細分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吉林康達是國內較早從事免耕播種機械研究生產的企業之一,堅持自主研發為主,始終瞄準世界先進產品發展趨勢,生產一代、預研一代、儲備一代,以保持產品技術的領先性。

  作為國內農機流通行業內唯一面向全國的連鎖企業和上市公司,吉峰科技在農機銷售的市場份額僅百分之一。吉峰科技在與機構交流時表示,公司將迅速推進流通與制造的并購事宜,確保上游制造類標的企業具備“專精特新”的特點和高新技術。

  公司對農機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其表示,在國家糧食安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農業農機項目采購總量持續上升,預計今年農機市場將恢復增長態勢,未來三到五年內農機市場將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