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数据总览:“王者”山东是否优势依旧?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4/2/25 9:30:16
地处北纬37°黄金纬度线,挽黄河、拥黄渤海、日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山东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背靠华中大地,外临日韩等国,海陆交通四通八达,内可供给北上广,外可出口日韩俄……山东高品质农产品需求旺盛,销路不愁。集天时地利于一体,山东的粮、菜、果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美誉不一而足。近些年,国内种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者”山东是否

地處北緯37°黃金緯度線,挽黃河、擁黃渤海、日照充足、水資源豐富、地形地貌多樣……山東獨特的地理優勢,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背靠華中大地,外臨日韓等國,海陸交通四通八達,內可供給北上廣,外可出口日韓俄……山東高品質農產品需求旺盛,銷路不愁。


集天時地利于一體,山東的糧、菜、果產量均居全國前列,“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等美譽不一而足。


近些年,國內種植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者”山東是否優勢依舊?其種植現狀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高標準建設,筑牢糧食種植基礎


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2023年糧食產量數據的公告》,2023年山東省糧食播種面積8387.9千公頃,位列全國第三;總產量5655.3萬噸,排名全國第三;單位面積產量6742.2公斤/公頃,排名全國第六。同時實現了面積、總產、單產“三增”。


山東的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400萬畝至12600萬畝左右,從2020年至2023年實現三連增;2018年至2023年,山東糧食作物總產量始終保持增長,實現五連增;畝產量也穩步提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3-1.jpg
3-2.jpg


總產、單產不斷提高的背后,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科學高效用肥用藥等多種因素的疊加。


截至2023年6月,山東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456.7萬畝,占全國10億畝高標準農田的7.46%,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激勵獎勵。其中,沿黃河地區高標準農田面積4800萬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3478萬畝。山東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位居全國前列。


農田建設離不開灌溉水利工程。2023年前11個月,山東已投入673億元用于建設水利工程,創歷史新高。灌區建設和現代化改造是建設重點任務之一,其中聊城位山等11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已全部開工,建成后可改善灌區內數十萬畝耕地的灌溉條件。


不少從業者在實際工作中也感受到,山東可能是華北幾個省份中土地流轉率最高的,這也大大加快了山東種植大戶崛起的速度。


根據網絡公開數據,2018年,山東流轉土地3589萬畝,流轉率38.69%;2020年,流轉土地4128.9萬畝,流轉率44.7%;2022年,流轉率已超過半數。截至2022年末,山東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達11.6萬戶、農民合作社24.3萬家,全省年農業托管服務面積突破2.4億畝次。


這些種植變化自然也會影響到農資市場。


一方面,糧食作物上的農藥、化肥銷售渠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西安德龍生物總經理張萬里表示,一些大戶和合作社會和生產廠家直接對接,給渠道商的銷售帶來了一定壓力。智利礦業化工(以下簡稱“SQM”)中國區相關負責人也提出,渠道下沉、環節減少,是現在山東農資渠道最明顯的變化。


另一方面,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帶動了功能型產品的銷售,具有土壤調理功效的產品在市場上大受歡迎,渠道商和農戶對新型肥料、環保型肥料、高效肥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是不少廠家看好的增量所在。


棉花、油料波動減少,但存量可觀


除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棉花和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在山東也有著廣泛的種植面積。這些作物分布在臨沂、菏澤、煙臺、青島等農業重鎮,相應地,農資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樣不容忽視。


3-4.jpg


棉花:平穩下滑,需提質增量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山東棉花播種面積144.75萬畝,位列全國第三;總產量12.6萬噸,位列全國第二,是我國除新疆外最大的產棉省。


從2018—2023年數據可以看出,山東棉花的種植面積與產量近年來處于波動下降的態勢。究其原因,高昂的種植成本、繁復的種植工序與不成比例的投資回報是根本。


3-3.jpg


棉花的種植過程需要40多道程序,尤其是采摘環節,以小戶種植為主且機械化程度較低的山東需要投入大量人工。此外,與種植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棉花的收益明顯偏低。根據山東省棉花生產技術指導站的調查統計,山東棉農的平均純收益每公頃不足4000元,遠遠低于種植小麥、玉米兩熟的平均純收益。


3-5.jpg


“錢少活多”極大影響了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但隨著棉花價格提振與需求增加,2021年以來,山東棉花種植面積與產量止住了快速下跌的態勢,甚至在2022年出現了小幅回升。


未來,山東棉花種植亟須朝規模化、品質化方向轉型升級,適度規模化經營、提高機械化水平、建設高標準棉田,都是“魯棉”的破局之法。在轉型升級中,符合品質化發展要求的高端水溶肥、特肥或將迎來新的商機。


油料作物: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仍有擴種空間


山東的油料作物以花生為主,大豆(榨油)和芝麻偶有分布,其中花生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山東啟動實施了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目前,山東花生的種植面積、總產量分別占全國的16%、19%。


山東油料作物種植的優勢在于高產高效技術較為成熟,玉米花生間作、(帶狀)輪作、“有機肥+菌肥”等生態保育技術十分先進,油料生產的轉型升級已初見成效。


但是從數據來看,山東的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有逐年減少的趨勢。2022年,山東花生播種面積為914.69萬畝,產量為270萬噸,分別較2021年下降32.92萬畝、11.89萬噸。


目前,山東油料作物的種植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首先是政策扶植力度有限,種植效益低,每畝地純利潤僅為500—600元;其次山東油料作物種植地多集中在中低產田,資源稟賦有限,增產難度大;再次,山東油料作物以散戶種植為主,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低,生產效率較低,抗風險性差;最后,雖然山東并不缺少先進的間作輪作種植技術,但新技術的應用推廣需要時間,糧食作物的穩產增產目前對油料作物擴種仍存在擠壓。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提出加力擴種大豆油料。山東在“十四五”油料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油料作物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達1205萬畝,總產365萬噸。其中花生面積1180萬畝,總產360萬噸;大豆面積300萬畝,總產60萬噸。綜合機械化率提高至90%以上。以當下的情況來看,山東油料作物仍有較大的擴種空間。


在此過程中,水肥一體化技術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山東油料作物種植地塊普遍貧瘠,需要通過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改善營養,提高單產。


“魯字號”果蔬迸發品牌力量


山東果蔬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品牌化”。2022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兩批入選“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的名單,山東共有16個農業品牌上榜,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


好品牌的背后,是量質“雙強”的種植基礎支撐。


水果產量、品質持續提高


2010—2020年間,山東水果產量連續11年位列全國第一,直至2021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超過。2022年,山東水果產量全國排名第二,占全國總產量的9.81%。雖然排名下降,但總產量仍在保持增長,且單位產值較高。


3-6.jpg


與廣西、云南、新疆等其他水果主要種植區相比,山東主要種植的水果多樣性可能不甚高,種植面積也不占優勢,但山東總能憑借其高超的種植技術將普通的水果種得“高端大氣”。


近年來,多地推廣優勢新品種逐漸替代效益差的老品種,魯麗蘋果、威海金蘋果、齊早甜櫻桃、秋月梨等新品種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矮砧密植栽培、高光效樹形等一系列現代生產關鍵技術得到逐步普及和推廣,使得山東省果品品質不斷提升。同時,設施農業也使山東水果的反季優勢明顯,譬如設施櫻桃提前上市,售價可高達400—600元/公斤,草莓新品種在春節期間上市,平均售價可達160—200元/公斤。山東的高端水果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3-7.jpg


“種菜山東”技術先行


說山東農業無一短板有些夸張,但如果說山東蔬菜無一短板,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2022年,我國蔬菜總產量7.91億噸,其中山東9045.8萬噸,占全國產量的11.44%。全國每生產10斤蔬菜,就有1斤產自山東。


3-8.jpg


不僅產量高,山東蔬菜的品質也十分突出,培育出十余個農業品牌精品,憑借品牌優勢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在北京,約有三分之一的蔬菜來自壽光;在上海,有一半的蔬菜都來自蘭陵。青島大白菜是韓國泡菜的重要原材料,萊蕪生姜出口日本,壽光西紅柿在俄羅斯大受歡迎……


2021年山東蔬菜出口額為276億元,2022年出口額為290.4億元,保持增長態勢。


目前,山東全省設施蔬菜年種植面積已達到1400萬畝左右,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各類蔬菜的生產成本普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開始由傳統生產轉向無公害生產、有機蔬菜等現代農業方向,產業化水平越來越高,科技含量越來越足。


相比糧食、棉花等大田作物,山東更以水果和蔬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見長,農資市場也更大,有不少農資企業在山東僅專注服務經濟作物,就能夠支撐起可觀的銷量。


3-9.jpg


但與此同時,經濟作物也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行情波動較大,農資品的需求也會隨著價格的漲跌發生很大變化。品種更新快,種植問題多,產品也需要不斷迭代。


山東經作市場無疑是一個“大金庫”,但想要拿到金子,還是需要一些本領的。就像SQM中國區相關負責人說的那樣,針對這類作物,拿出真正具有“差異化”、能夠解決特定問題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山東農業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高品質”,農資市場同樣。但如今,這里的農資企業已無法單純依靠“高品質”贏得增長。


未來山東農資市場的增量機遇在哪里?或許在差異化需求上——果蔬供給面臨結構化過剩和不足問題,農戶需要提質增效,更需要做出“差異化”,反季上市、新品種研發是不錯的出路;或許在政策研判與響應上——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工程提速,糧食與油料作物穩產增產任務重;也可以在重點問題的解決上——經過多年種植的土地,營養流失嚴重,土壤環境質量下降,水肥管理難度提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