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苹果行情为什么这么差?高成本导致高售价;苹果产业落伍了,小农户高成本模式走到尽头

作者:大众果品网 2024/4/18 17:13:51
今年的苹果行情为什么这么差?我们村子有二百多户人家,种苹果的有一百多户,苹果种植是全村人的一年下来最主要的收入了。往年,家家户户收完苹果都喜笑颜开。今年,苹果到现在还在冷库中放着,大家的心情不是“不好〞这两个字能表达的了的。为什么今年的苹果市场这么不好,很多人认为苹果的生产量太大了,还有人认为消费不行了。我倒是不这么看,苹果是什么?就是一个日常消费的水果,性价比合适了,大家就买点吃吃,太贵了,大家
今年的蘋果行情為什么這么差?
我們村子有二百多戶人家,種蘋果的有一百多戶,蘋果種植是全村人的一年下來最主要的收入了。往年,家家戶戶收完蘋果都喜笑顏開。今年,蘋果到現在還在冷庫中放著,大家的心情不是“不好〞這兩個字能表達的了的。
為什么今年的蘋果市場這么不好,很多人認為蘋果的生產量太大了,還有人認為消費不行了。
我倒是不這么看,蘋果是什么?就是一個日常消費的水果,性價比合適了,大家就買點吃吃,太貴了,大家看看就走了。那么多的其它水果吃什么不行,十元四斤的香蕉不行?三元一斤的橘子不甜?更何況素以保質期而待價而沽的蘋果已經被反季節草莓、大櫻桃、各種瓜類斷了“后路”,前面大兵壓境,后面重兵伏擊,蘋果的命運實實不濟。
圖片
蘋果產業到底還有沒有前途?這么說吧,我國有十四億張嘴,但凡是吃的,就有足夠大的市場。蘋果市場為什么不行了,問題不是出在消費者身上,而是蘋果行業自身出問題了。
走進超市,到水果區看看。在一眾親民的水果之中,蘋果一直端著貴族的架子,動輒8.00元/斤和10.00元/斤的價格,讓人只有看的份,沒了買的心。
蘋果憑什么賣的這么貴?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我算個帳你聽聽。一戶果農種上三、五畝蘋果,從小苗到結果要三、五年。結果后,冬剪枝,春疏花、疏果、套袋,秋脫袋、摘果,兩口子沒個閑時候。如果按時下打工的價格算,蘋果地頭價賣不到3.00-4.00元/斤,包不住夫妻倆的工錢和生產資料投入的本錢。按這個底價進入流通市場,包裝分檢、運輸、損耗等雜七雜八費用加上去,商家不加倍也沒錢掙。
圖片
啰哩巴嗦說上面這一大堆話,大家聽明白沒?蘋果高價不是炒出來的,是成本堆出來的。既然蘋果的問題出在成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鑰匙自然是降本增效。有人會問怎么降本?
我給你舉個例子,文登的刺繡很有歷史,也久負盛名。以前農閑時,幾乎所有婦女都在炕上繡花,那個東西真耗工,一針一線慢慢來,所以,價格出奇地高,國人是買不起的,都出口了。后來,有人研究出刺繡機了,機子一開,比幾百人的效率都高,生生把手工繡干死了。
從表面看,今年的蘋果賣不出去了。從本質上看,蘋果產業落伍了,小農戶高成本模式走到盡頭了。
圖片
看到這里,有人會說大規模果園是出路,我的看法不同。我國的消費習慣與歐美不同,他們喝果汁、吃果醬,我們喜歡吃鮮果,啃著吃。因此,不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多高,必須有人工的投入,比如采摘。
因此,在較長的時期內,適度規模經營應該是蘋果產業合適的生產方式,這個“適度”是多少畝?以夫妻二人可以完成大部分勞動作業,最終的收入比外出打工高一些為條件,大致上在三十至五十畝,前提是要徹底改變生產方式,從選品種、建園、果園的日常管理都要與時俱進,選易花早果抗性好的品種,符合我國氣侯、立地條件的標準果園,能用機械干的活絕不用人工。
圖片
歐洲的果農大多經營規模在五十畝左右,他們的收入遠高于全國平均收入,他們每斤蘋果的成本在0.50-0.60元/斤,出園價在1.50-1.60元/斤,到消費者手果也就3.00-4.00元/斤。如果我們的農戶也能把成本與他們拉平,蘋果會重新回到消費者的購物藍子里。老大,還會重新奪回老大的位子。
前面小路已斷頭,要續前程需找路,找新路。沒路,那是你還不急,急眼了,自己修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