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家庭农场经营得更好?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张港港 2024/7/21 10:20:57
家庭农场目前在加速抢占农业市场。无论是农资还是农服,种植大户都是首选,家庭农场自然更吃香。当然,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是因为政策的支持,也是大势所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将小农户集中,进行规模化管理,才能够让农业发展得更快。家庭农场千千万,质量参差不齐,发展也不均衡,所以,如何把家庭农场经营得更好?设备硬核,提高种植效率笔者在各地区进行走访调研时,发现家庭农场的运作还是有所差别的。有的家庭农场只进行作物

家庭農場目前在加速搶占農業市場。


無論是農資還是農服,種植大戶都是首選,家庭農場自然更吃香。當然,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是因為政策的支持,也是大勢所趨。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將小農戶集中,進行規模化管理,才能夠讓農業發展得更快。


家庭農場千千萬,質量參差不齊,發展也不均衡,所以,如何把家庭農場經營得更好?


設備硬核,提高種植效率


筆者在各地區進行走訪調研時,發現家庭農場的運作還是有所差別的。有的家庭農場只進行作物種植,生產中的播種施肥噴藥收獲等工作全部靠外包機械進行,閑時夫妻兩人管理整個農場,忙時雇傭三五個工人進行勞作,整個家庭農場并未智能化,且收獲后的作物直接售賣,這種屬于典型的“種植大戶”,還在采取相對比較落后的方式;系統且規模化的家庭農場,就如筆者在南陽社旗縣所見到的,這種家庭農場已經發展得很成熟,種植畝數多,露天作物和設施作物都有,大型農機具一應俱全,并且還有自己的無人機隊伍。筆者向農場一名無人機飛手咨詢,得知這些無人機農場除了自用還會進行出租,需求越來越大之后會成立專門的無人機飛手培訓班,繼續擴大家庭農場的業務板塊。再就是這類家庭農場配備了整套農服系統,從種子的選擇,到病蟲害監測管理,再到后期的糧食出售,完全可以滿足農戶需求。也難怪負責人說,8000畝地兩個人管都綽綽有余。其他的農場其實也都類似,最大的差別還是在于設備智能化程度。


家庭農場經營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硬件設備的好壞和軟件的更新。


在生產過程中,怎么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干最多的活?純靠人力不太可能,所以設備就很重要。舉個例子,河南搶收小麥,筆者還依稀記得小的時候家里人沒日沒夜去地里割麥晾曬裝袋的情景,那個時候農機具比較落后,人就格外受罪。現在的農機具功能多樣且智能化程度高,從地里過一遍,麥子收得又快又干凈,之前一天才能割完的麥子幾個小時就結束了。


而且,無人機應用在農業上也解決了大難題,像種植大戶、家庭農場這些畝數多面積大的,靠人工撒藥噴藥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工人成本高不說,耗時還長,但是無人機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把這些事情做完。


所以,硬件設備的提升是家庭農場必須要考慮的,軟件的更新則是硬件設備提升能力的后盾。田里的殺蟲燈、溫濕度監測器、水肥一體化設備等都是智能系統在控制,手機或者電腦一鍵操作,管理再多的土地都不會手忙腳亂。

 

認知提升,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在對待事情上,思想是一個尤其重要的東西,一念之間就可以讓事情的走向變得不一樣。種地也是,同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人,有的還在墨守成規,有的已經解放雙手。


6月中旬筆者去浙江,和一位家庭農場負責人見了面,暫且不說在經營農場的方式上有什么特別,只說這位大姐把地種得真是有聲有色。


負責人豐少云大姐,初次見面她給筆者的感覺就是風風火火,精神抖擻,難以想象這個狀態已經60多歲了。豐大姐表示,她經營的家庭農場近兩年才算是步入正軌。因為這邊的田肥力很差,之前一直種的苗木,后來才改種水稻,自己現在種了1700畝地,既有水稻也有油菜。


種水稻、油菜的這兩年,豐大姐在肥料農藥這方面都是要求高質量高效益,保證作物能夠高產穩產,所以現在是不僅產量高,連著地也好種了。據她所說,早稻每畝最高能產1200多斤,最差的也有800多斤,目前的早稻是每斤1.63元,所以收益相當可觀。說起種的油菜,她更是喜笑顏開,說自己的油菜籽出油率高達70%—80%。因為種的作物產量高品質好,豐大姐出了名,省農科院相關人員還會把一些新品種給她種,例如芝麻、油菜等。在交流過程中,豐大姐表示農場不僅實現了完全機械化,存放農資產品和糧食的倉庫里還有幾臺大型的機器,用來把收獲后的油菜籽進行清篩后打包裝袋,相當于是進行了一部分收獲后處理。


18-2.jpg


從事很多年苗木種植的豐大姐,轉型種水稻是怎么種得這么好的呢?她表示,雖然年齡大了,但是想繼續把地種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事情需要重新學習接觸,比如農資產品的選擇、糧作和經作種植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現代化農機設備和大田管理設備的使用等等,她自己很愿意去學習、去接受新事物,以便能夠得到更高產和更多的收益,種得越好就越有信心。


家庭農場未來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經營者的態度,嘗試把老舊的種植方式和經營理念替換掉,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必然會把家庭農場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8-1.jpg


管理適配,實現持續發展


如果把小農戶種地遇到的病蟲害問題比作感冒咳嗽,那么家庭農場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的就是預防大病大災。畢竟小農戶只需要考慮這一畝地或者幾畝地的問題,家庭農場要考慮的是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畝的地,在用肥用藥方面要更加謹慎,一不留神就虧損幾萬或幾十萬元。


家庭農場要在完善基礎條件的情況下加強對農資產品的要求。首先是產品類型,家庭農場分布范圍廣,病蟲害情況復雜,所以肥料農藥要選擇針對性強的,專管專用才能達到最好效果,規格也要選擇大包裝的,還能節省成本;其次是對于農資產品的效果,小農戶使用農資注重價格,所以很多時候會選擇便宜的,但是種植大戶首先考慮的是效果,就像平時接觸的這些家庭農場負責人,只看效果不看價格,價格貴點無所謂,但是要保證前期投入的成本能夠為后期的收獲帶來更大收益;再就是,家庭農場已經屬于商品農業,商人最在意的是什么?是利益。在使用農資產品時會更注意是否會對土壤和環境造成傷害,如果能夠讓土壤狀態更好,能夠促進農場的可持續發展,才會考慮使用,反之就不用。


筆者在浙江與農資經銷商錢建設交談時,他提到,農資企業要想增加與家庭農場這些大戶的黏性,以服務為主的階段也在慢慢過去,因為所有農資企業都能提供服務,所以要建立以技術為紐帶,避開主流市場熱點尋找第二賽道超車的方式,尋找農資企業新的增長點。這對種植戶來說也是好事。市場上很多農資企業往往將自家產品的亮點、賣點、特點搞混,把特點當成賣點,農民在選擇時就會有偏差,農資企業達不到想要的市場銷售效果,農民也沒有更好的收益。


想要把家庭農場辦得更好更長久,任何一方面跟不上都會制約發展。


就像錢建設在《金土地的希望》里寫到的,家庭性、專業性、適度性、高效性缺一不可,只有各方面高度適配才能走得長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