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到外卷,农药企业加码跨界布局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于平平 2024/10/21 10:09:14
当内卷卷不动的时候,那就外卷。优秀的农药制剂企业总会在大的行业危机到来之前,提前布局并开拓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近年来,在农药行业内卷加剧的背景下,不少企业顺应化工行业市场趋势,跳出“围墙”,尝试利用自身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纷纷开启了“外卷”之路,玩起了跨界。种植、种子、新能源是农药企业跨界拓展布局最多的赛道,也是农药企业在新兴行业占优势、开辟新战场、挖掘增长潜力

當內卷卷不動的時候,那就外卷。

優秀的農藥制劑企業總會在大的行業危機到來之前,提前布局并開拓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近年來,在農藥行業內卷加劇的背景下,不少企業順應化工行業市場趨勢,跳出“圍墻”,嘗試利用自身的資源與技術優勢,布局第二增長曲線,尋求多元化發展路徑,紛紛開啟了“外卷”之路,玩起了跨界。

種植、種子、新能源是農藥企業跨界拓展布局最多的賽道,也是農藥企業在新興行業占優勢、開辟新戰場、挖掘增長潛力、增強企業的贏利能力的新途徑。

其實,近幾年農藥企業跨界經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不少企業除了向大農業范圍跨界,還向非農行業延伸,形成以農藥為主的多元化經營模式,對于其他農藥制劑企業有著重要借鑒意義。筆者就部分農藥企業跨界的典型案例進行了整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跨界思考。


跨界種植 :

搶占現代特色生鮮消費風口

圖片
圖片

大農業時代,商機還是蘊藏在種植里。所以,現代特色生鮮消費領域也是農藥企業跨界的風口所在。而農藥制劑龍頭諾普信和廣西勤德則是近幾年在種植領域持續深耕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諾普信從 2018 年就開始布局現代特色生鮮消費領域,積極探索轉型升級第二增長曲線,深度切入“現代特色生鮮消費領域”,踐行“單一特色作物產業鏈”戰略。2023 年 6 月 7 日,諾普信完成更名,將“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改名為“深圳諾普信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持續加大在種植領域的步伐。

目前諾普信已經布局了云南高原基質藍莓、燕窩果、三亞火龍果、廣西澳洲堅果等。其中,藍莓成為諾普信鮮果版圖中最核心的一環,又被定義為生鮮消費業務的“戰略作物”,也是拉漲其業績的增量所在。

諾普信按藍莓種植地域在云南設立了4 家旗艦公司,共有 34 個藍莓種植基地。2023 年產季藍莓基地首產告捷,實現外銷約 6600 噸,貢獻利潤約 1.3 億元,大幅緩解了其農藥制劑業務受行業周期影響的短期業績壓力,助力整體贏利能力持續提升。

諾普信 4 月公布的 2024 年一季度業績報顯示,其實現凈利潤 4.54 億元,同比增長 108.03%。8 月底公布的 2024 年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凈賺 5.5 億元,同比增長 63.48%。兩個季度業績增長的原因都是公司第二增長曲線主打的藍莓業務進入第二年量產,上半年為主要產出周期,營業收入與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從飆升的業績數據來看,說“藍莓再造諾普信”也不為過。據了解,諾普信今年藍莓季產量預計高達 2 萬噸,是去年產季 6600 噸的 3 倍有余,公司還在進行持續擴產計劃。

諾普信之外,廣西勤德多年來也在持續加大對種植領域的布局,致力于百香果全產業鏈服務。2019 年廣西勤德參與組建了亞洲最大的百香果種苗繁育基地——華香國際百香果種質資源與繁育中心。2020 年 5 月,該中心以過硬的產品品質獲得了東盟國家客戶的大筆訂單,實現了國內百香果種苗出口零的突破。2022 年 2 月份,勤德收獲全國第一張百香果種苗進出口生產經營許可證。

目前勤德百香果相關的產業與業務有:華香國際百香果種質資源與繁育中心、勤德百香果種苗出口加工基地、合浦曲樟百香果特色農業產業園、廣西寧小胖北斗云農場有限公司(種植管理與服務)、百香果農資投入品生產及銷售。


跨界種子 :

種藥一體化,打造閉環產業鏈

圖片
圖片

都說,種、藥不分家,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振興也已上升為國家意志,因此農藥與種子行業將不可避免地融合成為一個行業,種藥一體化將是大勢所趨。近年來部分農藥企業也在加速對種業的布局,為下游農戶端提供一整套種植方案,優良的種子加上優秀的田間管理技術形成作物健康解決方案,打造閉環產業鏈。

尤其是隨著國內轉基因商業化提速的開啟,部分除草劑企業也搶抓新機遇,提前布局,順勢加大了對轉基因增量用藥市場的投入,加快了轉基因種子與除草劑商業化協同的能力。

國內草甘膦龍頭新安股份自2001年起,就著手布局“性狀、種、藥”一體化戰略,引進專門人才從事轉基因性狀研究,注資種業公司開展轉基因育種研究,是國內首家生物育種性狀、種、藥一體化企業。2023 年進入國家 20 個試點縣轉基因作物用藥白名單;2024 年 1 月取得玉米、大豆 4 個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2024 年3 月,新安草甘膦轉基因作物除草劑獲首批登記公示。新安股份 3 年來已服務轉基因作物面積百萬畝以上,目前擁有護城禾 ?、泓琪 ? 兩大轉基因作物除草劑。

中農立華在 2022 年就介入了種業,打造“種子 + 農藥”協同發展。2022 年 7 月 14 日,中農立華發布公告,公司計劃以 2700萬元收購控股股東中農集團持有的中農集團種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農種業”)18% 股權。中農立華一直從事農藥產品的經營,近年來銷售業績快速增長,為保持長期持續的發展動力,需要在圍繞主業的基礎上,不斷擴充經營范圍。中農種業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礎和規模優勢,投資中農種業可實現產業鏈的延伸,打造“種子 +農藥”協同發展的商業模式,完善作物健康解決方案,提升為農服務水平,助力中農立華實現跨越式發展。

先達股份是國內較早開始布局生物育種耐除草劑作物的企業,也是較早進行“種藥一體化”模式探索的公司。2014 年先達股份便開始了生物育種與除草劑結合的研發工作,開始了抗咪唑啉酮作物的試驗,2017 年開始依托咪唑啉酮類原藥和制劑的優勢與擁有抗咪唑啉酮類水稻品種的種子公司合作。2020 年登記下證應用于谷子田的烯禾啶,屬于中國首家登記用于抗性品種的除草劑。

清原農冠也是種藥一體化的黑馬企業,致力于從新農藥創制和生物技術育種兩個維度提升世界農業生產的效率和品質。在商業化育種領域,清原建立了行業領先的現代商業化育種體系,在全國各主要大豆和玉米種植生態區建立了相應的育種基地,育種已實現全程機械化與信息化管理。2024 年,清原自主選育的多個玉米品種將通過審定進入銷售。


跨界新能源 :

延伸產業鏈,挖掘新增長潛力

圖片
圖片

圖片

近幾年,以鋰電池、新材料、光伏、清潔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賽道是農藥企業布局熱情最為高漲的新賽道,不少龍頭企業利用自身的資源與技術優勢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挖掘新增長潛力。

興發集團 2022 年年報顯示,興發集團正布局鋰電新材料業務,計劃建設磷酸鐵、磷酸鐵鋰項目。在其 2023 年年度報告中表示,將加快實施以高端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為核心的戰略布局,持續加碼研發投入及成果轉化。公司湖北興友30萬噸/年電池級磷酸鐵項目 (一期)、參股企業湖北磷氟鋰業 20 萬噸 / 年電池級磷酸二氫鋰及 1萬噸 /年高品質磷酸鋰項目(一期)順利投產,新能源產業布局全面推進。

新安股份則構建起了以磷基、硅基材料為主的新能源產業。2023 年 10 月,新安股份與咸豐縣政府、湖北皇恩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簽署石墨化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收購湖北皇恩燁公司 51% 股權,加速新能源產業發展。2024年 5 月,新安股份表示,公司此前已經公告的合資項目硅烷特氣,應用于半導體、光伏、硅碳負極等領域。

利民股份在 2021—2025 年戰略發展規劃中表示,未來公司將化學合成相關核心技術延伸到新能源材料領域,開辟以“氟化學”為技術基礎的電池電解質化學品制造路徑,重點布局新能源電池用電解質鋰鹽及功能添加劑項目,具體產品包括六氟磷酸鋰、雙氟磺酰亞胺鋰等新型電解質。2023 年 8 月 4 日,利民股份與金暉股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致力于提升在新能源材料行業的競爭力,重點布局新能源電池電解液項目。

2023 年,輝豐股份全資子公司輝豐石化與中能建氫能源有限公司簽訂《氫氨醇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協議》,就液氨和甲醇產品的儲運銷項目進行戰略合作。2024 年 8 月 11 日,輝豐石化與安徽馬鋼礦業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綠色礦山氫能礦區示范項目合作協議》,雙方就“綠色礦山氫能礦區”建設進行合作。

2022 年 8 月,豐山集團與南通全諾合資成立控股子公司江蘇豐山全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新能源電池電解液(包括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電解液產品)領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2 年 11 月,豐山全諾與眾鈉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同意以后者鈉離子二次電池產品為載體,致力于推進鈉離子二次電池的商業化應用。2024 年1月4日豐山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豐山全諾試生產已順利完成,鈉電鋰電電解液已批量送貨銷售。

江山股份 2022 年 10 月 10 日與貴州省甕安縣人民政府、甕福集團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投資建設以磷化工為基礎的循環一體化產業鏈項目。2023 年 8 月 28 日,江山股份發布公告,擬收購武進精細、武進水穩、雙馬化工所持南通聯膦化工有限公司 67% 的股權,收購后可延伸公司產業鏈,提升公司新材料板塊業務規模與比重。

2022 年 7 月,福華通達公告稱,將投資約 220 億元,新建包含螢石礦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含氟電子特種氣體、60 萬噸鋰電電解液、10 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5 萬噸高端磷系阻燃劑、2 萬噸草銨膦項目及相關配套項目。目前,福華通達正在打造先進材料產業園,建成后,將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芯片和半導體制造等領域。

2022 年 12 月,湖南海利全資子公司湖南海利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10000 噸 /年鋰電池正極材料技術改造二期建設項目。一期項目 2017 年已投產,二期項目為年產2000 噸動力型錳酸鋰和 3000 噸動力型三元材料,總投資 2.71 億元。

2023 年 2 月 7 日,永太科技公告稱,公司以自有資金 10000 萬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山東永宏鋰業科技有限公司,完善鋰電材料板塊的產能布局,進一步推動公司新能源業務的發展,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能力。2022 年 2 月,聯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年產 30000 噸電子新材料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第一次公示。該項目總投資 11 億元,具有年產 20000 噸六氟磷酸鋰、10000噸雙氟磺酰亞胺鋰的生產規模。目前,六氟磷酸鋰項目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雙氟磺酰亞胺鋰項目正在推進中。截至今年 8 月,六氟磷酸鋰、雙氟磺酰亞胺鋰等產品在試生產階段。

藍豐生化在 2023 年 10 月收購安徽旭合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 51% 的股權,正式邁入光伏新能源領域,旭和新能源在安徽滁州的布局,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今年上半年,電池產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06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 47.84%,成功超越農藥原藥及制劑業務,成為公司第一大營收項目。

河南紅東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月份對工業副產鹽資源化綜合利用和生產 1 萬噸六氟磷酸鋰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第一次信息公示。公司擬投資 15 億元,在許昌市建安區精細化工園區即企業現有的廠區內,建設工業副產鹽資源化綜合利用和生產 1 萬噸六氟磷酸鋰項目,項目分為二期進行,一期年產 2000 噸六氟磷酸鋰裝置 ;二期建設年產 8000 噸六氟磷酸鋰裝置,及上述裝置的配套附屬設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