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全面缩减,真的吗?
我國是全球的馬鈴薯生產大國,主產省北達黑龍江,南延伸至云南,主產區域沿著黑龍江—云南的狹長斜線橫貫全國南北。
隨著2015年啟動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馬鈴薯成為我國四大主糧之一,其產業發展也迎來了政策關注與傾斜,資本和企業的縱深投入和技術創新,都讓這個行業變得空前高漲。但馬鈴薯種植面積并沒有按照大家所想的那樣一路增長,受行情波動、地租上漲、農資成本高企、人工成本上漲、土壤環境越來越差等各種因素影響,近幾年馬鈴薯播種面積連續減少。
面積連降4年,產量持續增長
2011年至2013年間,我國馬鈴薯播種面積保持在7500萬畝以上,其中,2012年是我國馬鈴薯播種面積最大的一年,達7546.16萬畝;之后,2014年、2015年受天氣因素的影響,馬鈴薯播種面積連續下降;2015年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提出以后,2016年、2017年馬鈴薯面積再次增長;此后,2018—2021年,受各產區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行情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馬鈴薯播種面積連降4年。2021年,我國馬鈴薯播種面積約為6909萬畝,與2013年頂峰時期相比,減少了637.16萬畝,減幅約8.44%。隨著企業的縱深投入和技術創新,馬鈴薯育種及種植管理技術得到了提升,單產水平也逐漸提高。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產量持續增長,2021年,我國馬鈴薯產量(國家統計局薯類糧食產量以鮮薯20%重量折算產量)為1830.9萬噸,與2011年相比,增量為199.44萬噸,增幅達12.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16%。
整體上看,2011年以來,我國馬鈴薯產量于2014年、2015年、2019年出現3次同比下滑。其中,2014年、2015年主要受干旱天氣及霜降期提前影響,2019年種植面積減少、晚疫病等因素導致馬鈴薯產量下滑。其他年份我國馬鈴薯產量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
今年面積全面縮減?
據了解,云南、貴州、廣東和廣西的冬作馬鈴薯種植面積較上年分別減少約20%、15%、12%和10%,產量較去年減少15%左右。中原二作區2022年種植面積預估較2021年減種23.94%。
其中,云南2021年冬種2022年春收面積較去年同期約減少22.88萬畝,較2019—2020年冬作面積約減少7.64萬畝。山東主要馬鈴薯產區滕州、肥城、膠州、平度、昌邑、安丘、高密等種植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縮減,綜合起來山東省春季馬鈴薯整體種植面積比去年同期減少20.44%。
此外,根據我們已經得到的信息和了解到的情況,內蒙古、河北、甘肅、陜西等馬鈴薯一作區種植面積也縮減了不少。
造成馬鈴薯面積縮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原因。內蒙古、陜西等地的一些區域受到當地限水政策以及還草還林政策影響,土地缺乏。比如,榆林定邊當地限水,可以種植馬鈴薯的好地面積越來越少,有一部分種植戶選擇去其他地區種植馬鈴薯,如磴口。
2.受去年市場行情影響。一方面,種植戶收益降低,今年種植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種植戶資金短缺,融資困難加大,處于被動狀態,導致很多農場主被迫放棄。
3.農資成本越來越高。農資成本(農藥、化肥、運費)大幅增加,種植戶種馬鈴薯投入增加,而且商品薯市場價格也不穩定,波動很大,種植戶積極性不高。
4.地租成本上漲嚴重。不少區域地租成本也快速增長,比如赤峰地租漲幅就很快,赤峰北部地租均價800元/畝,赤峰南部地租則漲至1100元/畝以上,很多當地的農場主已經考慮去其他區域發展。
5.其他作物面積增加。玉米、洋蔥、葫蘆、甜菜等作物面積增加,小戶減少的占比多一些。比如察右后旗、四子王旗、武川縣、察右中旗等都有這種情況。以圍場為例,圍場北區大幅度縮減60%,種植戶在山坡地改種牧草;還有一些區域的山坡地改種了玉米。
6.老產區的土壤情況越來越差。在輪作地塊可種可不種的情況下,一部分種植戶會選擇不種。而且,找新的土地也很困難,因為沒有種過馬鈴薯的土地也在減少。
7.部分區域商品薯和加工薯的面積比例有所調整。如,商品薯降低,加工薯比例上調。在多倫區域有5%左右的商品薯轉化成了加工薯。
8.人工缺乏,人工成本上升。這是規模化種植戶的痛點,比如在集中采收的時候,撿馬鈴薯的工人難找,費用又高。而北方一些區域收獲如果遇上極端天氣,人工跟不上,馬鈴薯有可能會直接被封凍在地里,造成很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