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陕西特肥销量跃升正当时
陜西這幾年發展勢頭很好。
據陜西省政府辦公廳《2021年全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2021年,陜西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800.98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兩年平均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09.39億元,增長6.3%,兩年平均增長4.8%。
火熱的作物,火熱的市場
而陜西的農業生產也在穩定增長,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為4506.51萬畝,比上年增長0.1%;糧食總產量為1270.43萬噸,下降0.4%;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產量為2012.82萬噸,比上年增長2.8%;園林水果為1896.46萬噸,增長4.9%。
要說陜西的標簽,可能還是蘋果。陜西蘋果產量占到了我國蘋果產量的四分之一、世界產量的八分之一。《陜西統計年鑒2021》數據顯示,2020年,陜西蘋果種植面積930.3萬畝,產量1185.2萬噸。
洛川縣、白水縣、禮泉縣、永壽縣、乾縣、淳化縣、富縣、宜川縣等都有大規模種植。
除了蘋果,獼猴桃、櫻桃、葡萄也都增速明顯。據陜西省統計年鑒數據,獼猴桃種植面積為91.8萬畝,葡萄73.1萬畝,櫻桃61.0萬畝。
有數據顯示,陜西省水果種植面積超過了廣西,居全國第一。
除了水果,蔬菜也比較多。
另外,近幾年,榆林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種植熱情也在不斷躍升。
在陜西,很多區域市場拎出來都熱得燙手。譬如灞橋區、長安區、周至縣、眉縣、城固縣、鄠邑區的獼猴桃,渭南的葡萄(種植面積達20萬畝)、大荔縣冬棗(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等等。
豐富的作物種植結構以及高經濟價值作物面積的不斷增加,推動了農資市場的蓬勃發展。
以渭南為例,渭南目前種植的經濟作物主要是葡萄,種植面積在20萬畝左右,主要品種有紅提、陽光玫瑰、夏黑等。其中,陽光玫瑰的種植面積可達5萬畝,用藥成本在500—800元/畝,底肥施肥成本在3000元/畝左右。農戶對于經濟作物的種植舍得投入,農產品朝著品質化方向發展。
其實,這兩年雖然化肥農藥都在減量,但是農資經銷商的數量是增加的。
據了解,在大荔農資市場,做農資批發的經銷商數量在100—200家,其中銷量規模超過2000萬的不超過2家,銷售規模在1000萬元以上的不超過5家,大多數經銷商銷售規模集中在500—800萬元。
農資經銷商的躍升路徑
農戶的關注點在變化。
農戶對種植的關注重點,在解決作物種植的某些問題而非農資投入品的品牌上。
很多種植者都說,好像越種植越覺得不會種植了,他們需要有人幫他們更新認知,關鍵還需要切實的技術指導。
農資從最初的低門檻、從業者眾多、魚龍混雜到現在的理性回歸,一部分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正在逐步被淘汰出局。
有時候,不是經銷商不努力,而是市場變了。
陜西農資市場其實是在面臨調整,因為部分老果園面臨改造,要品種升級,提升品質;部分作物,如馬鈴薯等面臨倒茬……市場需要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肥料解決關鍵問題,且使用更加方便、更加節省勞動力、帶來更好的效益。
據了解,在陜西市場,雅苒、綠貝、以色列化工、農巧施、漢和等品牌銷量較大。
有一部分人已經走在了前面。可能年輕人沒有經驗包袱,眉縣經銷商喬洋從進入行業便有些怪,“不見園子不賣肥”,要根據客戶的果園定制產品。
喬洋做獼猴桃整個生長期的技術管理及指導,包括抹芽、摘心、疏蕾、疏果等等;提倡樹下種草,以草治草;結合不同生長周期,用不同配比和含量的肥料,等等,以此來提高獼猴桃的產量和品質。
喬洋給團隊成員提出要求,起碼要比果農更懂果子,更懂果園,要成為當地的土專家,幫助果農讓果園增產、提質。
可能優秀的經銷商個個相似,沒落下去的卻各有不同。筆者發現,做得好的經銷商多以作物為靶標。
陜西綠葉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宏山也是注重作物,注重客戶的需求,整合資源,匹配相對應的推廣團隊做試驗示范,為種植戶解決其作物痛點。
今年的痛點是原材料漲價、物流漲價,壓縮了流通環節的利潤,種植戶成本增加。
張宏山的解決方案就是,隨時掌握行業動態,深度了解作物需求節點,縮短上游與終端的供貨時間,而不是一味地在價格上做競爭,通過扎實的推廣和最優的解決方案和種植戶實現共贏。
渭南綠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石衛平,也在聚焦作物,聚焦葡萄,堅持用服務帶動市場。石衛平表示,特肥的未來會在新涌現的高收益的經濟作物中。
身處大荔的陜西翰嵐農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向峰則聚焦冬棗、花椒做種植解決方案。王向峰表示,好的解決方案能讓農戶種植出高品質的冬棗、花椒,賣出好價錢,農戶自然會認可。
對于很多人說的“在價格面前,服務就沒有了地位”,陜西新農人農業服務中心總經理王成是不認可的,真正做技術服務的人是會贏得信任的。
王成團隊聚焦馬鈴薯,用專業構建基地服務體系。陜西新農人的服務人員要參與到幫助馬鈴薯基地種植戶選地、測土、測水、選種、播種、種植管理等一整套的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