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有哪些?怎么用?
目前國內生物農藥的年產量為12萬噸,防治面積達2670萬公頃,約占農藥市場份額的5%。生物農藥有效成分登記超過90種,登記產品約3000個,其中抗生素產品約占登記產品總數的70%。生物農藥產品約占我國登記農藥總數的11%~13%。
● 生物農藥的種類
微生物農藥品種
名稱 | 產品數 | 生產企業 | 農藥類別 |
枯草芽孢桿菌 | 17 | 12 | 殺菌劑 |
地衣芽孢桿菌 | 1 | 1 | 殺菌劑 |
熒光假單胞菌 | 3 | 3 | 殺菌劑 |
蠟質芽孢桿菌 | 23 | 15 | 殺菌劑 |
木霉菌 | 5 | 2 | 殺菌劑 |
蘇云金桿菌 | 181 | 68 | 殺蟲劑 |
棉鈴蟲NPV | 23 | 15 | 殺蟲劑 |
苜蓿銀紋夜蛾NPV | 4 | 3 | 殺蟲劑 |
斜紋夜蛾NPV | 4 | 3 | 殺蟲劑 |
粘蟲核型多角體病毒 | 1 | 1 | 殺蟲劑 |
小菜蛾病毒 | 1 | 2 | 殺蟲劑 |
草原毛蟲核多角體病毒NPV | 1 | 1 | 殺蟲劑 |
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 | 3 | 2 | 殺蟲劑 |
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 | 1 | 1 | 殺蟲劑 |
解淀粉芽孢桿菌 | 1 | 1 | 殺蟲劑 |
短穩桿菌 | 1 | 1 | 殺蟲劑 |
球形芽孢桿菌 | 3 | 2 | 衛生殺蟲劑 |
蟑螂病毒 | 1 | 1 | 衛生殺蟲劑 |
有效成分27種,產品約300個。主要商業化產品有:蘇云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蠟質芽孢桿菌、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新近登記的產品有:粘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短穩桿菌、木霉菌。
生物化學農藥品種
名稱 | 產品數 | 生產企業 | 農藥類別 |
誘蟲烯 | 4 | 4 | 衛生殺蟲劑 |
啶酰菌胺 | 5 | 1 | 殺菌劑(植物健康) |
辛菌胺鹽酸鹽(菌毒清) | 9 | 8 | 殺菌劑 |
吲哚乙酸/吲哚丁丁酸 | 18 | 11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S-誘抗素 | 9 | 2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三十烷醇 | 18 | 15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乙烯利 | 94 | 88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赤霉素 | 57 | 22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菇類蛋白多糖 | 2 | 2 | 殺菌劑、誘抗劑 |
氨基寡糖素 | 23 | 16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幾丁聚糖(甲殼素) | 6 | 4 | 殺菌劑 |
腐植酸 | 3 | 3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氨酰丙酸鹽酸鹽 | 2 | 1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丁子香酚 | 5 | 5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梨小食心蟲信息素 | 1 | 1 | 昆蟲性誘劑 |
斜紋夜蛾性誘劑(順9反11、12十四碳烯乙酸酯) | 1 | 1 | 昆蟲性誘劑 |
有效成分21種,產品300多個。近期新登記產品有:氨基寡糖素、幾丁聚糖、丁子香酚、氨酰丙酸鹽酸鹽、啶酰菌胺。此外,已有梨小食心蟲性誘劑、地中海實蠅引誘劑、斜紋夜蛾性誘劑、二化螟性誘劑、桔小食蠅引誘劑等多種昆蟲性誘劑產品申請田試。
植物源農藥品種
名稱 | 產品數 | 生產企業 | 農藥類別 |
煙堿 | 13 | 15 | 殺蟲劑 |
木煙堿 | 1 | 1 | 殺蟲劑 |
百部堿 | 1 | 1 | 殺蟲劑 |
苦參堿 | 62 | 57 | 殺蟲劑 |
氧化苦參堿 | 1 | 1 | 殺蟲劑 |
補骨內酯 | 1 | 1 | 殺蟲劑 |
茚楝素 | 15 | 10 | 殺蟲劑 |
魚藤酮 | 16 | 12 | 殺蟲劑 |
茴蒿素 | 1 | 2 | 殺蟲劑 |
藜蘆堿 | 2 | 4 | 殺蟲劑 |
油菜素甾醇內酯 | 1 | 2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毒鼠堿 | 1 | 1 | 殺鼠劑 |
異羊角扭甙 | 1 | 1 | 殺蟲劑 |
茶皂素 | 2 | 3 | 殺蟲劑 |
檸檬醛 | 1 | 1 | 殺菌劑 |
蕓苔素內酯 | 38 | 27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玉米素 | 6 | 6 | 植物生長調節劑 |
黃芩甙 | 1 | 2 | 殺菌劑 |
莨菪堿 | 2 | 4 | 殺蟲劑 |
馬錢子堿 | 1 | 1 | 殺蟲劑 |
樟腦 | 25 | 19 | 殺蟲劑 |
乙蒜素 | 20 | 17 | 殺菌劑 |
有效成分19種,產品超過200個,主要品種有:煙堿、魚藤酮、苦參堿、除蟲菊、印楝素、蕓苔素內酯、乙蒜素。
抗生素類農藥品種
名稱 | 產品數 | 生產企業 | 農藥類別 |
春雷霉素 | 73 | 67 | 殺菌劑 |
多抗霉素 | 55 | 3 | 殺菌劑 |
多殺霉素 | 21 | 11 | 殺蟲劑 |
放線菌酮 | 1 | 1 | 殺菌劑 |
井岡霉素 | 197 | 154 | 殺菌劑 |
農用硫酸鏈霉素 | 3 | 2 | 殺菌劑 |
灰瘟素 | 1 | 1 | 殺菌劑 |
四霉素(梧寧霉素) | 2 | 1 | 殺菌劑 |
中生菌素 | 15 | 5 | 殺菌劑 |
寧南霉素 | 4 | 1 | 殺菌劑 |
公主嶺霉素 | 1 | 1 | 殺菌劑 |
武夷菌素 | 1 | 1 | 殺菌劑 |
華光霉素 | 1 | 1 | 殺蟲劑 |
瀏陽霉素 | 1 | 2 | 殺螨劑 |
阿維菌素 | 1367 | >1000 | 殺蟲劑 |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 406 | >300 | 殺蟲劑 |
申嗪霉素 | 4 | 3 | 殺菌劑 |
依維菌素 | 2 | 1 | 殺蟲劑 |
有效成分21種,產品2,200多個。主要產品為:阿維菌素、井岡霉素、春雷霉素。近期新登記產品有:中生菌素、寧南霉素、依維菌素(殺線蟲、衛生用)。
天敵生物類農藥品種
赤眼蜂和平腹小蜂產品在我國已登記并商品化,登記產品4種,主要是殺蟲卵卡、殺蟲卵袋。主要天敵產品有:赤眼蜂 、平腹小蜂等。
● 生物農藥如何使用?
微生物農藥
掌握溫度 微生物農藥的活性與溫度直接相關,使用環境的適宜溫度應當在15℃以上,30℃以下。低于適宜溫度,所噴施的生物農藥,在害蟲體內的繁殖速度緩慢,而且也難以發揮作用,導致產品藥效不好。通常,微生物農藥在20~30℃條件下防治效果比在10~15℃間高出1~2倍。
把握濕度 微生物農藥的活性與濕度密切相關。農田環境濕度越大,藥效越明顯,粉狀微生物農藥更是如此。最好在早晚露水未干時施藥,使微生物快速繁殖,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避免強光 紫外線對微生物農藥有致命的殺傷作用,在陽光直射30和60min,微生物死亡率可達到50%和80%以上。最好選擇陰天或傍晚施藥。
避免雨水沖刷 噴施后遇到小雨,有利于微生物農藥中活性組織的繁殖,不會影響藥效。但暴雨會將農作物上噴施的藥液沖刷掉,影響防治效果。要根據當地天氣預報,適時施藥,避開大雨和暴雨,以確保殺蟲效果。
另外,病毒類微生物農藥專一性強,一般只對一種害蟲起作用,對其他害蟲完全沒有作用,如小菜蛾顆粒體病毒只能用于防治小菜蛾。使用前要先調查田間蟲害發生情況,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合理安排防治時期,適時用藥。
植物源農藥
預防為主 發現病蟲害及時用藥,不要等病蟲害大發生時才防治。植物源農藥藥效一般比化學農藥慢,用藥后病蟲害不會立即見效,施藥時間應較化學農藥提前2~3天,而且一般用后2~3天才能觀察到其防效。
與其他手段配合使用 病蟲害危害嚴重時,應當首先使用化學農藥盡快降低病蟲害的數量、控制蔓延趨勢,再配合使用植物源農藥,實行綜合治理。
避免雨天施藥 植物源農藥不耐雨水沖刷,施藥后,遇雨應當補施。
生物化學農藥
生物化學農藥是通過調節或干擾植物(或害蟲)的行為,達到施藥目的。
1.性誘劑 性誘劑不能直接殺滅害蟲,主要作用是誘殺(捕)和干擾害蟲正在交配,以降低害蟲種群密度,控制蟲害過快繁殖。因此,不能完全依賴性引誘劑,一般應與其他化學防治方法相結合。如使用桃小食心蟲性誘芯時,可在蛾峰期田間始見卵時結合化學藥劑防治。
開包后應盡快使用 性誘劑產品易揮發,需要存放在較低溫度的冰箱中,一旦打開包裝袋,應盡快使用。
避免污染誘芯 由于信息素的高毒敏感性,安裝不同種害蟲的誘芯前,需要洗手,以免污染。
合理安放誘捕器 誘捕器放的位置、高度、以及氣流都會影響誘捕效果。如斜紋夜蛾性引誘劑,適宜的懸掛高度為1~1.5m;保護地使用可依實際情況適當降低;小白菜類蔬菜田應高出作物0.3~1m;高秸稈類蔬菜田可掛在支架上;大棚類作物可掛在棚架上。
防止危害益蟲 使用信息素要防止對有益昆蟲的傷害。如金紋細蛾性誘芯對壁蜂有較強的誘殺作用,故果樹花期不宜使用。用于測報時,觀測圃及鄰近的果園果樹花期不宜放養壁蜂和蜜蜂。
按規定時間及時更換誘芯
2.植物生長調節劑 選準品種適時使用 植物生長調節劑會因作物種類、生長發育時期、作用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應。使用時應按產品標簽上的功能選準產品,并嚴格按標簽標注的使用方法,在適宜的使用時期使用。
掌握使用濃度 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不是“油多不壞菜”。要嚴格按標簽說明濃度使用,否則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如生長素在低濃度是促進根系生長,較高濃度反而抑制生長。
藥液隨用隨配以免失效均勻使用 有些調節劑如赤霉素,在植物體內基本不移動,如同一個果實只處理一半,會致使處理部分增大,造成畸形果。在應用時注意噴布要均勻細致。
不能以藥代肥 即使是促進型的調節劑,也只能在肥水充足的條件下起作用。
蛋白類、寡聚糖類農藥
該類農藥(如氨基寡糖素、幾丁聚糖、香菇多糖、低聚糖素等)為植物誘抗劑,本身對病菌無殺滅作用,但能夠誘導植物自身對外來有害生物侵害產生反應,提高免疫力,產生抗病性。使用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應在病害發生前或發生初期使用 病害已經較重時應選擇治療性殺菌劑對癥防治。
藥液現用現配 不能長時間儲存,無內吸性,注意噴霧均勻。
天敵生物
目前應用較多的是赤眼蜂和平腹小蜂。提倡大面積連年放蜂,面積越大防效越好,放蜂年頭越多,效果越好。使用時需注意:
合理存放 拿到蜂卡后要在當日上午放出,不能久儲。如果遇到極端天氣,不能當天放蜂,蜂卡應分散存放于陰涼通風處,不能和化學農藥混放。
準確掌握放蜂時間 最好結合蟲情預測預報,使放蜂時間與害蟲產卵時間相吻合。
與化學農藥分時施用 放蜂前5天、放蜂后20天內不要使用化學農藥。
抗生素類農藥
抗生素類農藥的使用同化學農藥,如阿維菌素、多殺霉素等。但多數抗生素類殺菌劑不易穩定,不能長時間儲存,如井岡霉素,容易發霉變質。藥液要現配現用,不能儲存。某些抗生素農藥如春雷霉素、井岡霉素等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農作物撒施石灰和草木灰前后,也不能噴施。
● 如何提高生物農藥的防效?
“看天”
對生物農藥的使用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溫度、濕度、光照和風。
溫度不僅作用于生物殺蟲劑孢子,而且還作用于害蟲本身,從而影響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毒性;
濕度對生物殺蟲劑孢子的繁殖和擴散有直接關系,濕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擴散快,易感染和殺死害蟲;
陽光中的紫外線對芽孢有著致命的殺傷作用,因此在施用時應盡量避開強光,如下午4時以后使用效果較好;
風對粉劑生物農藥的飄移和擴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微風下施用粉劑,作用效果最佳。
“看地”
不同地區,生物農藥的使用效果也不盡相同。在干旱地區要加大噴藥用水量,這樣易于微生物孢子的存活和繁殖,同時可在制劑中加入一些特定的高分子物質和增加溶液黏度的物質,如淀粉、動物骨膠、草木灰浸出液等,以提高生物農藥的使用效果。
看蟲
對于不同類型及特性的害蟲,生物農藥的使用方法也不同。害蟲一生有幾個不同的發育階段,各個發育階段對生物殺蟲劑的抵抗力不同:
選擇害蟲低齡幼蟲期施藥,能充分發揮生物農藥的效果,從而達到“治小,治早,治了”的要求。另外,還要根據害蟲取食特點使用不同類型的生物殺蟲劑。
看機械
由于生物農藥生產成本高,因而應優化用藥技術,使用高性能噴灑機械,如采用彌霧法噴施,從而提高生物農藥的防效,降低生產成本。
看劑型
使用生物農藥時要根據防治對象、氣象條件和使用時期,正確選擇適當的劑型:
對于食葉量很大的害蟲,如菜青蟲可采用將可濕性粉劑加水配成懸浮液的方法噴霧,效果較好。膠囊劑不但有較長的防效,而且還能保護其中的病原體不受環境因子的影響,可用于大棚撒施。
看品種
在生物農藥的實際利用中,不少人誤認為生物殺蟲劑可殺害一切害蟲,因而便不加選擇地購買使用,這樣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增加生產成本,增加防治難度,而且還會延誤防治時期。實際上,生物殺蟲劑的專一性很強,殺蟲譜不廣。因此,應針對不同害蟲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生物農藥。
根據害蟲的遷飛特性
在生物農藥的實際利用中,應根據害蟲的遷飛特性采用生物農藥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配合使用,兩者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