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科技:数字赋能,带动病虫害测报突进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刘千里 2023/2/19 9:40:42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遥感等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传统农业也逐渐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善,农业经营效率持续提高。其中,数字技术在病虫害测报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与实践,成为数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虫害测报一直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一环。频发的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严重危害粮食安全。所以早发现、早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基

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遙感等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滲透,傳統農業也逐漸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發展,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善,農業經營效率持續提高。其中,數字技術在病蟲害測報領域也得到了應用與實踐,成為數字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病蟲害測報一直是現代農業生產中的關鍵一環。頻發的病蟲害會導致農作物大面積減產,嚴重危害糧食安全。所以早發現、早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基層測報人員短缺、測報工作繁重、巨大財力投入也成為行業普遍痛點。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科技賦能病蟲害測報

 

作為一家深耕農業十五年的農業科技公司,云飛科技舉手作答。

 

據云飛科技創始人周國濤介紹,傳統的蟲情采集方式需要基層測報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進行采樣,這種“靠眼看、靠手摸、靠腿跑”的方式,費時耗力工作量大,覆蓋面積小,極大地消耗著測報人員的時間與精力。另外,所有信息都需要人工收集后再進行分析,才能發布防治方案,無論是效率還是效果都受到影響,使得測報人員無法準確且及時地發布防控方案。伴隨數字技術的發展,利用人工智能輔助病蟲害測報儼然已經成為新趨勢。


8-1.jpg

 

專業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力

 

云飛科技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針對較為嚴峻的農業病蟲害發生形勢而研發,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可實現對作物病蟲害信息、長勢信息、氣象信息的自動采集。基層測報人員可遠程查看數據,實現智能化管理,極大減少了監測工作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同時,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通過物聯網將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云平臺,在云平臺實現數據分析和管理。通過統計相應的害蟲數量,結合發生時間、發生環境等相關信息,生成可視化病蟲害發生走勢圖。利用長期積累的大量數據,植保部門通過橫向和縱向對比,可以挖掘出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等有價值的信息,以便及時制定出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案。

 

云飛科技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不僅滿足了基層植保人員的監測需求,同時也推動了病蟲害監測和防控技術規范化、監測觀測標準化和信息化,實現病蟲害觀測資料資源與信息共享,推進農業監測水平更上一層樓。

 

將數字賦能、智能監測照進現實

 

截至目前,云飛科技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已遍布河南、山東、黑龍江等20多個省份,在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等項目中得到大范圍落地應用。

 

針對玉米、水稻、小麥、棉花、大豆等多種農作物,監測預警系統可在線識別黏蟲、棉鈴蟲、草地貪夜蛾、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等187種蟲害,識別率高達86.18%,助力中國各地植保部門在病蟲害測報及防治工作上取得新的改變與突破。

 

當然,智能監測并不是終點,隨著數據的積累與技術的迭代升級,將實現對未來蟲情趨勢的預測預報。云飛科技基于大量蟲情測報數據,并結合時間、空間、氣象等數據,能夠分析出各類害蟲的發生過程,即始見期、高峰期、終見期,以及對應的數量,通過短信服務實時推送預警。

 

云飛科技相信,智能監測的價值遠不止于此,未來還有許多探索方向與落地場景。云飛科技也將繼續加大投入,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算法模型構建、決策系統等方向展開深度研究,致力于探索數字技術應用的更多可能。

 

數字賦能,科技強國。智能監測只是數字技術賦能植保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數字技術依然蘊含著巨大潛能。云飛科技身處于植保行業,有義務從行業需求出發,解決關鍵問題,更有責任推動中國綠色植保行業健康永續發展,助推行業邁向智能化、數字化、現代化的新時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