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 走出丛林,破位生长(三)
第三條路徑:完美服務圖景
企業如何構建完美服務圖景?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成東給出了華為的答案:只做產業的賦能者,不做行業的掠奪者。
我想這應該也是行業服務商們給出的答案。
小米也在構建服務圖景。小米銷售的是參與感。米粉文化,和用戶交朋友,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鐵人三項(硬件+新零售+互聯網),實業+投資,用生態鏈完善產品組合。
對農資行業而言,也在出現著變量。
專業種植公司越來越多,種植面積越來越大;跨界者越來越多,組織架構越來越清晰;農業創新越來越多,理念越來越先進;精細化管理越來越多,成本意識越來越強;體現出大型農場的特點(單一品種種植面積大;農技意識較高,土地種養結合,尋求長期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服務我們的種植者?我們發現,目前行業內涌現的一部分作物大王,他們在改變著行業的服務格局和秩序。
這些作物大王,他們都在做植物營養和品牌農業。從農資起步,進階到品牌農業。植物營養,是高品質農產品的必要條件;品牌農業,保證了附加值。
所以,約翰·奈斯比特說,21世紀最激動人心的突破將不會來自于技術,而是源于對“生而為人的意義”的更加開闊的理解。
構建完美服務圖景,技術不是最重要的,對行業更有意義、讓種植者種好賣好,才是最重要的。
以種植為切入口,推進產品和服務的融合,為種植者賦能,只要我們的商業在朝這個方向去做,就擁有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第四條路徑:生態位
生態位是傳統生態學概念,主要是指在生態系統中,每一個物種都擁有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占據一定的空間,發揮一定的功能。
生態位可以理解成:生物為了獲得生存資源,所占據的一個特定位置。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游,獸在地上跑;有的動物白天活動,有的動物夜間捕食;有食肉動物,也有食草動物。
譬如海洋生物的生態位,初級生產者(浮游生物、海藻)在一個生態位,浮游動物(貝殼、海螺、蚌類)在一個生態位,一級食肉動物(魚、蝦、水母的幼年時代)、二級食肉動物(大中型魚類)、三級食肉動物(烏賊、墨魚)、頂級掠食者(鯊魚、海豚)等在各自的生態位中,相互依存。
而我們看美團的發展軌跡,就能發現企業的發展過程也是在不斷尋找生態位的過程。
美團的特點是涉足的行業多,行業變換快,總能后來者居上。
美團連續成功的底層邏輯是什么?保持發現新事物的能力;與巨頭做錯位競爭,找自己的生態位;分形創新不斷嘗試;找出增長中最關鍵的要素;認準方向后敢于全部投入;做一家沒有邊界的公司。
所以,我們說,“高手,知邊界,識戰場!”找到“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
小公司如何找生態位
大公司有自己的做法,小公司也有自己成功的路徑。
譬如虎邦辣醬,就說它有兩個不做:同行都在做的不做,跟傳統銷售模式一樣的不做。
美團發展軌跡
2003年,大眾點評創立;
2010年,王興推出美團網,當年獲得A輪投資;
2011年,美團穩居團購第一,阿里B輪投資;
2014年,美團獲得3億美元C輪融資;
2015年,美團完成7億美元D輪融資,布局酒店旅游,與大眾點評宣布合并;
2016年,美團宣布收購錢袋寶,正式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2017年,推出生鮮業務,海外酒店,整租業務、打車服務等,開始組建大平臺;
2018年,收購摩拜單車,赴港上市;
2019年,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開放配送平臺;
2020年,成立“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
李渡三個不做:不做煙酒店渠道、不做三宴渠道、不做餐飲渠道。
泰山原漿全不做:所有線下終端一個不做,要貨也不給!
這三個品牌都是近兩年做得很好的品牌,他們抓住了新營銷帶來的新紅利。
找到自己的生態位,并運營自己的生態位。
最近這幾年“虎邦辣醬”橫空出世,推出15g、30g、50g小包裝產品,主打外賣標配(外賣佐餐)的場景,現在已然成為了網紅辣椒醬。
兩年時間,李渡酒從名不見經傳,到如今成為行業網紅。李渡酒“沉浸式體驗”將視、聽、觸、嗅、參與、交互,打造出將人的“五感”結合在一起的新型體驗。
泰山原漿運用公關、社群推廣與微營銷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群營銷模式。
有一個做照明行業的朋友,她說她很努力,很拼命,但是生意卻越做越差,因為被大企業擠壓得沒有反擊之力。
當她知道了生態位的概念之后,就悟了。原來她沒有和大企業做錯位,沒有找到自己的生態位。
于是,她分析了照明行業,在通用照明中又細分到了農業照明—種植照明—園藝照明—個人園藝照明—多肉種植照明燈。
在行業的邊緣的邊緣的邊緣,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
目前她每年在淘寶的銷量就達到了每年5000萬元。這就是找到生態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農業企業的生態位
農資企業也開始了基于細分市場高價值區的聚焦。
細菌病害防治市場—西大華特、龍灣化工、江蘇龍燈、江門植保、浙江新農、海利爾、廣東真格;
線蟲防治領域—河北興柏、河北三農、佛山盈輝、廣東中迅、利民股份、廣東真格;
抗性小蟲領域—福建新農大正、青島泰生、江西海闊利斯、佛山盈輝、廣東中迅;
藥肥領域—廣西田園、陜西標正、廣東中迅、河南遠見、鄭州沙隆達;
植調劑—四川國光、四川蘭月、新朝陽、綠業元、江蘇輝豐、江西威敵;
助劑(純植混合類助劑、生物類助劑)—北京廣源益農、中禾天呈(花王)、桂林集琦、青島日晟源、上海中銳、蓬勃生物、南寧漢和;
生物農藥—陜西麥可羅、德強生物、浙江新龍、武漢科諾、陜西康禾立豐、山東惠民中聯、成都特普、中保綠農、三浦百草、濟源白云實業;
種衣劑—先正達、陜西農心、諾普信、江蘇劍牌、吉林八達、吉林金秋、苗博士、海利爾。
像我們舉辦的(BAA)農資與市場萬商賦能大會也確定了自己的生態位,為職業種植者賦能,推翻品牌農資和種植者之間的三堵墻。所以,每一個企業都要尋找屬于自己的生態位:是基建者,還是賦能者,是服務者還是使用者。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所說:“小企業的成功依賴于它在一個小的生態領域中的優先地位。”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生態位。高手就在于識邊界,有大局觀,心中有一張把握全局的戰略地圖,從而找到并運營自己的生態位。
小結:
生長這一部分,我們給出了破位生長的四個方向:知道誰是價值用戶并提升客戶終生價值;用增長黑客術找到增長的方法花小錢、成大事;為種植者賦能構建完美服務圖景;找到并運營自己的生態位。
最好的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最好的時代是創造價值的時代。
最好的時代已經開啟,讓我們相信時間的力量,不斷找到破位生長的路徑。
你我同行,不斷為行業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