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市场的“甜蜜”与“苦涩”:高产量下的价格迷局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4/8/25 10:20:03
夏日炎炎,西瓜虽甜,市场却现凉意。夏天,西瓜绝对是消暑圣品,也是销售的黄金时间。然而,2024年的西瓜市场却笼罩着一层不容忽视的寒意。6月初,产地价格便已骤降至每斤几毛钱,部分区域更是跌破了成本线,低至两三毛,7月的市场形势更是雪上加霜。这让众多西瓜产业从业者不禁忧心忡忡。那么,是“吃瓜群众”的热情减退,还是西瓜产量过剩,又或者是“吃瓜群众”吃瓜速度跟不上成熟的速度,导致了这一市场困境?或许,兼而

夏日炎炎,西瓜雖甜,市場卻現涼意。


夏天,西瓜絕對是消暑圣品,也是銷售的黃金時間。然而,2024年的西瓜市場卻籠罩著一層不容忽視的寒意。


6月初,產地價格便已驟降至每斤幾毛錢,部分區域更是跌破了成本線,低至兩三毛,7月的市場形勢更是雪上加霜。這讓眾多西瓜產業從業者不禁憂心忡忡。


那么,是“吃瓜群眾”的熱情減退,還是西瓜產量過剩,又或者是“吃瓜群眾”吃瓜速度跟不上成熟的速度,導致了這一市場困境?


或許,兼而有之。


地位穩固,產量與品質并進


在全球西瓜產業的版圖中,中國無疑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數據顯示,中國西瓜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比例超過60%,穩居世界第一,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排名第二的土耳其的18倍之多。


回顧歷史數據,中國西瓜種植業經歷了從波動到穩定的發展過程。


在2015年之前,西瓜種植面積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性,但總體保持在2400萬畝以上的較高水平。然而,2016年成了一個轉折點,種植面積驟減至2272.59萬畝,并在此后的幾年里基本保持在2200萬畝左右。


18-1.jpg


與之相應,西瓜產量也經歷了類似的波動,但總體趨勢仍為增長。2015年,中國西瓜產量達到歷史頂峰的6599.42萬噸,此后幾年跟隨種植面積而有所波動,但產量基本穩定在6200萬噸左右。


2015-2022年,中國西瓜表觀消費量維持在6300萬噸附近,與國內西瓜產量接近持平,整體呈穩中有降的趨勢波動,從2015年的6616.2萬噸波動減少到2022年的6303.37萬噸,減少了312.83萬噸,降幅約為4.73%。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種植面積有所減少,得益于中國西瓜種植技術的不斷提升和單位面積產量的穩步增長,中國西瓜的總產量不降反升。以2022年與2004年為例,種植面積減少了約263萬畝,而產量卻逆勢增長了550.77萬噸。


從地域分布來看,2022年西瓜年產量在100萬噸以上的省區有17個,按產量從高到低依次是河南、山東、江蘇、湖南、安徽、湖北、廣西、甘肅、河北、新疆、寧夏、江西、浙江、陜西、遼寧、四川、吉林。


18-2.jpg


其中,河南、山東、江蘇又是排名前三的產瓜大省,產量分別是1292.32萬噸、745.04萬噸、500.49萬噸,三省產量占總產量的40%左右。在高產集中上市的季節,幾毛錢一斤的西瓜在這些主產區隨處可見。


隨著消費者對西瓜的品質和口感要求不斷提高,我國西瓜的品質持續優化。部分地區如新疆、甘肅蘭州、山東德州等地的西瓜,以其獨特的品質形成了品牌效應,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一方面,品質持續優化得益于我國西瓜育種技術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西瓜品種琳瑯滿目,口感豐富多樣,既有脆甜多汁的,也有沙甜細膩的,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西瓜專家、湖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戴照義介紹,隨著西瓜品種的升級換代和栽培技術的提高,西瓜的甜度也上了一個臺階。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西瓜甜度從8%升到了12%。


特別是部分品種的西瓜,如黑皮瓜、早春紅玉等,其含糖量高達12%-14%,甚至更高,為消費者帶來了味覺享受。


另一方面,品質的提升也得益于種植技術的不斷創新與廣泛應用。


譬如密植吊蔓栽培與生態友好型種植技術的引入,不僅大幅度提升了西瓜的產量,更在品質上實現了質的飛躍。


譬如精細的土壤管理、增施生物有機肥等綜合性技術措施,為西瓜生長營造了一個更加健康、肥沃的生態環境,從而確保了優質產出和卓越口感。


18-3.jpg


早上市,收益相對可觀


西瓜適應種植區域廣泛,從海南到黑龍江,再到新疆,都可以種植。因此,我國西瓜上市時間跨度也很大。


相對較低且不穩定。


小型西瓜成市場新寵


我國西瓜育種技術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不僅育種水平不輸國外,還涌現出眾多優質、高產、抗病的新品種。我國著名的瓜類育種專家吳明珠院士在62年里培育出30多個品種,還推動了種植技術的革新,讓中國西瓜產量大增。


在當前西瓜市場中,品種間的差異與趨勢分化愈發明顯。


然而,產量大不代表結構優。近年我國西瓜整體行情普遍低迷,很大原因在于品種結構不完善、供應匹配不協調,傳統甜王、8424等大型瓜產量較大但是市場需求卻逐漸萎縮。這主要是由于現代家庭生活方式的變化?,F代家庭越來越追求便捷性、食品的新鮮度以及口感的多樣化,而大型西瓜在這些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相比之下,小型西瓜如早春紅玉、全美2K和特小鳳等品種,憑借其獨特的優勢迅速崛起。一畝田發布的2024西瓜產業報告指出,我國西瓜產業正在朝著全年化、多樣化、小型化和品牌化的方向發展。消費者在購買西瓜時越來越注重精品化,高品質西瓜漸漸成為未來市場發展的主力軍。


從價格走勢上也能看出小型西瓜的市場優勢。


近兩個月來,西瓜產地均價下滑幅度非???,5月24日下降到了1元/斤以下,6月16日下降到了0.7元/斤,7月17日就下降到了0.63 元/斤。雖然隨著西瓜大量上市,產地貨源價格都會有所下降,但今年的下降速度遠超往年。


18-4.jpg


小型西瓜的價格表現卻相對穩定且優于傳統大型瓜。甜王價格已跌至0.5元/斤左右,而早春紅玉、全美2K和特小鳳等小型西瓜的均價則分別保持在0.87元/斤、1.06元/斤和0.92元/斤左右。這一價格差異不僅體現了市場對小型西瓜的認可度,也預示著小型西瓜在未來市場中的巨大潛力。


當然,小型西瓜的產量確實無法和大型西瓜相比。大型西瓜如黑皮瓜、京欣系列等品種的畝產量通常較高,一般在7000—10000斤。小型西瓜如早春紅玉、全美2K等品種的畝產量相對較低,一般在3000—5000斤,但小型西瓜種植周期短,且管理相對簡單。


隨著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小型西瓜將以其獨特的優勢持續占據市場高地。對于種植戶和商家而言,把握這一趨勢,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和銷售策略,將是贏得未來市場的關鍵所在。


臺州模式:全國聯動,服務到田


要說西瓜種植,臺州模式以其獨特性和高效的生產方式,成為全國模范。


臺州以瓜為媒,根植于臺州大本營,通過科技賦能、金融服務、數字化運營等手段,在全國織起了一張西瓜的大網。


據不完全統計,臺州在外瓜農總數超6萬人,足跡遍布江蘇、海南、廣東、云南、寧夏等23個省區,不少瓜農還跨出國門走向了東南亞、非洲等地,種植面積100多萬畝,撐起了年產值150多億元的西瓜種植產業。譬如,在整個寧夏,臺州瓜農的西瓜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20多萬畝。


臺州瓜農把多年來摸爬滾打摸索出的先進種植技術,如大棚多膜覆蓋保溫避雨栽培、膜下肥水一體化滴灌、長季節栽培、連作豐產栽培等推廣普及到了全國各主要西瓜產區。


而且,臺州的瓜農種到哪里,種苗廠 、紙箱廠 、農資店等這些配套企業和門店就開辦到哪里,種植所需要的技術、農資、土地、金融、保險等各類服務都能及時送到田間地頭。


譬如,臺州市供銷社、臺州農資股份有限公司追著臺州瓜農的足跡做深做優服務,在全國建設了30多個品試基地和80多家門店,提供西瓜種子供應、農資配送、統防統治、測土配方、農技支持等服務。


譬如,臺州銀行專門設立3個瓜果拓展部,信貸員帶著移動設備全國各地服務外出瓜農。


除此之外,跟著瓜農全國各地走的,還有臺州的農技部門,他們用多形式解決不同地區瓜農技術問題。比如,臺州市供銷社開發的西瓜專用“1079”作物解決方案,就在土壤改良、兩澆三噴、膨果優果、養根護藤等方面成效明顯,突破了大棚西瓜“減藥肥、增果率”的技術難題,獲得了國家專利。


同時,臺州還制定了《玉麟西瓜地方標準》《無公害嫁接西瓜系列標準》《紅耘西瓜生產技術規程》等種植標準、技術規范,并根據不同地理環境及時調整種植技術。


如今,線上服務越來越便捷,臺州緊跟需求,在全國首創“瓜果天下”應用場景,為果農提供從智能選址、農資對接、種植服務到供銷對接、信用服務、消費者評價的全鏈式閉環服務。


18-5.jp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