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警惕成熟前小麦的“三病三害”
5月,小麥進入灌漿期,這段時間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赤霉病的防治也接近尾聲,但還不能松懈,在小麥成熟期還有“3病3害”要注意防范。
(1)三病
小麥銹病。葉銹病主要為害葉片,產生疤疹狀病斑,很少發生在葉鞘及莖稈上。稈銹病主要為害莖稈和葉鞘,成熟后表皮大片開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狀,散出銹褐色夏孢子粉。后期產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
防控:可用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懸浮劑30-40克/畝,或30%己唑醇8-12毫升/畝,或20%丙環唑乳油35-40ml/畝進行防治。
小麥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可為害葉鞘、莖稈和穂部。
防控:可用吡噻菌胺、戊唑醇、嘧菌環胺和啶酰菌胺、氟硅唑、甲基硫菌靈、硝苯菌脂、氟菌肟菌酯等藥劑防治。
小麥全蝕病。抽穗后田間病株成簇或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病根變黑,易于拔起。在莖部表面及葉鞘內布滿緊密交織的黑褐色菌絲層,呈“黑腳”狀,后顏色加深呈黑膏藥狀,上密布黑褐色顆粒狀子囊殼。
防控:1、藥劑防治可選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30毫升/畝;1.5%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80-60克/畝+25%腈菌唑乳油45-55毫升/畝;40%氟硅唑乳油20-30毫升/畝。2、對于小麥全蝕病較重的田塊,可增施有機肥,每畝用5克菌丹+枯草芽孢桿菌+中微量元素1000克配方組合,對小麥全蝕病防治效果有顯著功效。
(2)三害
早衰。小麥灌漿期對磷鉀肥需求量比較大,而后期小麥根系活力下降,從土壤中吸收供應的養分明顯不足,不能滿足小麥灌漿的需要,最容易形成脫肥和早衰,干尖、枯葉、發黃、發白、發紅、發黑等變色。因此,做好應對措施非常重要,不要等危害到來了再處理,更不要等早衰出現了再挽救。
倒伏。小麥灌漿后期,頭重腳輕,遇到風雨天氣容易造成倒伏。那么,現在只能通過小麥的活稈成熟來減輕倒伏危害。我們不能預防倒伏發生,但可以做到保護小麥加速它的灌漿過程,使之在倒伏到來前灌漿更多。
干熱風。麥株的芒、穗、葉片和莖稈等部位均可受害。從頂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變白或葉片卷縮萎凋,穎殼變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癟,千粒重下降。
(3)防控要點
巧澆麥黃水。在小麥成熟前10天左右,根據小麥群體、天氣狀況、土壤墑情,在干熱風來到之前澆一次麥黃水,可以明顯改善田間小氣候條件,減輕干熱風危害。麥黃水在乳熟盛期到蠟熟始期澆。
葉面噴肥。在小麥開花至灌漿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氫鉀溶液、2%-4%過磷酸鈣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作葉面噴肥,每畝每次噴灑20-100公斤,可以加速小麥后期的生長發育,預防或減輕干熱風危害。
葉面噴醋。在小麥灌漿初期,用0.1%醋酸或1:800醋溶液葉面噴施,可以縮小葉片上氣孔的開張角度,抑制蒸騰作用,提高小麥植株抗干旱、抗干熱風能力。文章來源農業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