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五大基本判断
又到了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們將告別兔年,迎來龍年。
今年的路該怎么走?基于對農資市場的長期觀察與思考,我們做出五個基本判斷。
第一個基本判斷:市場從成熟走向理性成熟。
或者說,我們行業目前正在經歷一個較長的過渡周期—農資市場正在由“成熟型”市場向“理性成熟型”市場過渡。
不難判斷,存量經濟階段行業已經正式進入擠壓式增長期,必然強競爭、強內卷、快淘汰。我們不但要有定力,還要有耐力。
第二個基本判斷:高價值的產品成為主流。
農資消費市場呈葫蘆型結構,中間收縮,向上是消費升級,向下是消費降級。高價值差異化產品將是主流。
農資也已經從“全行業剛需”時代進入到了“全行業改善”時代。
農資產品也在完成從普通型到功能型再到價值型的變遷,我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品變革,提升產品價值,做“高價值差異化”,滿足那部分消費升級的消費者;要么通過成本優勢提高性價比,滿足消費降級需求。待在中間,沒有出路。
第三個判斷:土地中等規模經濟成為新常態。
土地中等規模經濟成為新常態,專業領域的服務將更有價值。
我們知道,在超大戶面前,無論是企業還是經銷商都處于被動位置,因為廠商要么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要么只能處于從屬位置。
土地中等規模經濟成為新常態,也使廠商的深度服務成為可能。
農資廠商只有同有限規模、有限資本、有限能力的中等規模種植戶合作,做好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才更有價值,才可以達到雙贏。
第四個判斷:效能和效率大比拼。
比拼效率和效能,高效替代低效是趨勢。
商業演化的方向,就是高效替代低效。我們發現,生產企業從原來的規模之爭,發展到成本領先、差異化之爭。
優化效能、效率需要我們聚焦于:系統、全局、共生、共贏。廠商之間、經銷商之間也在尋求更密切的合作關系,構建共同體、抱團取暖、聯盟發展。
第五個判斷:學會正確地“做多”。
原來,做規模化或者做差異化,專注一樣即可。隨著需求的多元化,2024年,我們要學會“做多”。
廠商的創新動作,要基于自身的定位和優勢去做“加法”,做高價值差異化,或者憑借對作物的了解延伸產業鏈,帶來新的市場和增量。
既要有在成熟領域降本增效的本領,又要具備在新的領域中找到成長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