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农业发展新浪潮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张港港 2024/4/21 10:30:46
        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大众的高位关注词。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也登上了社交平台高位热搜。        毫无疑问,“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发展新质生

        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了大眾的高位關注詞。


        “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也登上了社交平臺高位熱搜。


        毫無疑問,“新質生產力”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寬闊的舞臺上,農業又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浪潮?


        新質生產力的內核在于先進


        新質生產力是什么?很多人可能還并不是太清楚,我們簡單說一說。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新質生產力”一詞,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于“生產力”。


        分開來講,“新”指的是創新驅動、引領變革,以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為起點,突破傳統生產方式的局限,通過引入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推動生產力的質的飛躍;關鍵在“質”,其內核是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等方式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服務的質量,實現生產力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續發展;落腳于“生產力”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創新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支撐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產業鏈全球競爭力的提升,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持續動力。


        通俗點講,以種植農作物為例,就是用最新的技術和工具,把農活做得又快又好,農作物比之前更優質。從種植端到消費端,不斷提升產業水平,全產業鏈實現良性循環,這一良性循環的動力就是先進生產力。


        全方位布局

        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考慮全產業鏈發展。


        對于農業來講,發展新質生產力有以下幾方面可以參考:


        1.農業生產中要及時應用科技創新成果,將其落地到實際種植環節中,這樣才能改造和提升傳統生產力,以達到加快農業發展的目的。


        2.打通全產業鏈是農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項重要工作,無論是種植端還是消費端,甚至是中間環節,都需要用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的鏈條串聯起來,實現全產業鏈良性循環的閉環,保證產業鏈韌性和產業體系穩定可控。


        3.農業發展之難在于各項工作的落地難,尤其是數字化的推進。所以要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科學布局,促進現代科技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高質量農業。


        4.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所以綠色賦能是農業發展的重要一項。減肥增效、提質增產、施用有機肥提高土壤營養,以及利用水肥一體化、節能灌溉等一系列措施都能助力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不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農業這個較為復雜的體系中,我們要充分考慮現實情況,遵循農業發展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計,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保持耐心和定力,才能更加長遠、穩定地發展。


        農業新質生產力大有可為


        智慧互聯,向數據要增長


        現代農業的革新,在于數字化的不斷推進。


        農業物聯網,可以對農田各項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做到精準噴施、有效防治病蟲害,保證作物質量和產量;農業大數據,可以將物聯網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優化勞作流程、減少勞作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指導種植戶使用最優種植方案。


        目前我國在農業上已經有大量的數字化應用。廣西慧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耘眼AI農技服務平臺,可以像專家一樣,用戶只要通過手機拍照就可以診斷作物病蟲害,獲得科學的用藥植保方案。目前,柑橘、葡萄、芒果、蔬菜(10余種)、茉莉花等作物均已覆蓋。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小蟲體智能測報系統利用“蟲”臉識別功能,利用高清相機搜集小蟲形象,然后通過AI識別,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小蟲的類型和數量,為精準殺蟲提供新渠道。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智慧農業系統已經能夠提供標準化的農事日歷模版,將數字農業基礎設施、精準農業智能裝備及農業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在一起進行精準農事規劃與執行。


        數字化應用使現代農業更加智慧便捷,讓種植者越來越懂得如何科學管理作物,向數據要增長來獲得更高收益。


        多維度建設種植新形態


        2024年“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遴選一批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及基地,推進設施種植升級;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提出制定生態循環農業實施方案,建設一批生態循環農業生產基地,推動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構建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體系。


        多維度建設種植新形態包攬了我國種植方式的方方面面,高標準農田具備從種到收最優方案、最新設備,保證我國糧食基本盤;設施農業解決了蔬菜、水果季節性問題,保障過時不斷供;生態循環農業作為新型農業產業體系,為農業開辟了新生產路徑,例如稻漁綜合種養、糧畜菌果等生態種養既節省種植空間,又能夠充分利用水肥營養和作物特性。發揮我國土地遼闊優勢,挖掘潛藏在“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元食物供給體系下的藍海,也是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探索機遇。


19-1.jpg


        生物育種加固農業基礎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完善聯合研發和應用協作機制,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開展重大品種研發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


        種子作為農業“芯片”,內蘊新質生產力的特征。2020年以來我國種業市場保持增長態勢,2022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313.55億元;2022年我國各類農作物商品種子供應量為1089萬噸;2021—2023年,我國第三次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共新收集了農作物資源13.9萬份。截至2021年,我國種業企業數量達到7668家。發展現代種業,在于種子企業的創新,以及迎合市場的能力,尤其是龍頭種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種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水平。


19-2.jpg

19-3.jpg


        生物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中暗藏著新質生產力。隨著對植物生長更加了解,利用植物基因特點有針對性地培育新品種、研究新藥劑、附加新價值成為了賦能農業的新方向。3月份先正達集團(中國)召開“2024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針對我國生物育種產業化提升、種業發展需企科合作等方向展開研討,為推進生物育種落地工作持續發力。未來,種業種企的發力無疑是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一大亮點。


        現代農機裝備的千億市場


        高質量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的更新,這也逐漸造就了智能農機的千億市場。


        隨著扶持專精特新企業的政策推開,促使農業機械企業鉚足了勁搞研發、搞制造,將科技成果運用到產業轉化中,不少企業也借此躋身行業前列。據統計,截至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發布,囊括了農業機械企業25家,智能裝備企業6家(分別是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興農現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綠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蘇州極目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創新型企業成為了推動農機行業新技術、新裝備突破的主力軍。


19-4.jpg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優化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開辟急需適用農機鑒定“綠色通道”。這些措施進一步推動了農機普及。據了解,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超過73%,全國安裝北斗終端農機已達220萬臺,植保無人機總量近20萬架,年作業面積突破21億畝次。


        現代化農業機械體系的構建,是利用數字化等技術與農業機械深度嵌合,研發制造適合我國農業的現代化設備,是高質量農業的必需品,也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一項大工程。


        農資新質生產力正極速前進


        農資力量全面迸發


        “發展新質生產力,可以為行業帶來新力量,激發良性競爭,甚至出現洗牌,這能夠讓行業更加蓬勃健康發展。”某農資從業者表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能夠催生農資行業為種植戶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各行各業發展新質生產力,農資行業自然也要跟上。”


        毋庸置疑,農資人也在默默地發展農資行業的新質生產力。目前農資行業的5G智能工廠、無人車間、科研成果快速落地、對作物和土壤使用針對性解決方案,都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


19-5.jpg


        云圖控股基于種植戶使用需求,通過科技創新、產業提升、工藝革新帶來新型增效肥,拜耳正式啟動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智慧農業系統的試點工作,以期達成規模化推廣“再生農業”的愿景,結合一系列前沿探索成果以“新質生產力”為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書寫拜耳答卷;先正達集團(中國)業務通過打造“四站兩中心”形成世界一流集成式一體化研發創新平臺,專研生物育種,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農業創新協同發展;各農業高校利用“科技小院”讓專業人才走進生產一線、田間地頭,為農戶排憂解難。


        河南省“科技小院”創始人葉優良教授向我們吐露,創辦科技小院的初衷主要是覺得作為科研人想利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一些生產中的問題,指導農戶科學種田。比如測土配方施肥是自身專業所擅長的,學生下去后就可以幫助農戶取土化驗。葉教授還表示,科技小院建立之后,學生常駐、老師常去,所以農戶有什么問題都能及時解決。學生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圍繞當地的農業生產、農戶需求去開展,他們會進行關鍵問題研究,篩選好技術、好產品、好模式,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實實在在地幫助農戶節本增產增收。


        新質生產力的目的是惠利種植戶


        發展新質生產力在于用新的生產力保障產業的高質量進步。


        最新的研發成果、先進的產業工藝和設備、雄厚的人才團隊、完善的產業體系等都是農業的新質生產力,通過互相配合來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腳步,促進傳統生產力從現代農業中剝離。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同時,既需要考慮農業的本質訴求,也需要創新農業經營組織形式,確保散戶小戶也能夠搭上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車。


        而究其根本,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目的不光是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更是為了讓更多的種植戶也能夠體會到現代農業帶來的智能、便利、輕松。


        現代農業的車輪滾滾向前,但是不會遺留下任何一個為此做出貢獻的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