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市四季度将承压下行
經歷了上半年的高歌猛進后,肥市從6月中下旬開始逐漸走弱,尤其是進入10月下旬,隨著秋肥銷售的收尾,整個國內市場都進入疲軟的狀態。
尿素、鉀肥,包括復合肥的行情都在下跌,冬儲也因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而延遲推進艱難,整個肥市下半年被濃重的悲觀情緒所籠罩。
漲勢消退,肥價全線回落
縱觀整個肥市的上半年,可以用“高光迭起”來形容,因為價格都漲瘋了。
這主要體現在,從3月初的春耕肥開始,尿素、磷肥、鉀肥、復合肥價格就開啟了全線上漲的模式,尿素價格一度漲破3500元/噸。尤其受供需格局持續緊張,疊加原材料磷礦石的價格大漲影響,磷酸一銨的價格一度漲破4300元/噸,氯化鉀價格一度漲破5400元/噸,供需兩旺下復合肥上半年價格也是持續跟進探漲,45%氯基復合肥一度漲破4100元/噸。
據wind和卓創資訊數據,上半年,中國尿素市場全國市場均價2863元/噸,同比上漲33.41%,其中高點為6月中旬的3210元/噸,低點為1月初的2471元/噸,高低價格差739元/噸;磷酸一銨上半年均價3652元/噸,同比增長46.81%;氯化鉀上半年的均價4667元/噸,環比增加24.79%,氯基復合肥均價3321元/噸,同比增長56.85%。
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肥價的持續高漲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原料價格大幅上漲推動了肥價的上漲;二是國家環保整治力度加大,部分不符合環保標準的化肥企業停產,化肥供應減少,再加上運輸成本的增加,推動了肥價的上漲;三是化肥進口量持續下降,導致供求失衡,肥價上漲。
也正是得益于上半年高漲肥價的強勢拉動,以魯西化工、瀘天化、四川美豐為代表的尿素龍頭和以鹽湖股份、藏格股份、亞鉀國際、東方鐵塔為代表的鉀肥龍頭,以云圖控股、新洋豐、司爾特、六國化工、湖北宜化、川金諾、川恒股份為代表的磷復肥龍頭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取得了營收和凈利的雙線飄紅。例如,云圖控股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11.39億元,同比增長83.07%,實現凈利潤9.88億元,同比增長144.86%;新洋豐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6.17億元,同比增加43.44%,實現凈利潤9.21億元,同比增加31.57%。
但是這種高漲的態勢,在6月中下旬后開始逐步走弱,到了10月肥價全線回落。
根據wind統計,各品種化肥產品價格普遍在第二季度達到歷史性高點,在第三季度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在第三季度內,尿素跌幅最大,并已低于去年同期價格。國內尿素價格在第二季度達到約3200元/噸的歷史高位后持續回落,第三季度尿素平均價格約2486元/噸,雖然仍處于歷史相對高位,但同比降幅達9%。
鉀肥、磷肥第三季度價格也同樣走低,但區間內價格仍較去年同期高。據wind統計,國內鉀肥、磷酸二銨(64%顆粒)第三季度平均價格分別為4691元/噸、4076元/噸,均較第二季度的歷史高點下滑約1成,但較上年同期仍分別高28%、11%。
復合肥也逐步擺脫前期高位,價格呈現回落狀態。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全國45%含量的復合肥出廠均價約3675元/噸,下跌690元/噸左右,跌幅16.04%,但價格也仍高于去年同期。2022年前三季度45%含量的復合肥出廠均價約3801元/噸,較2021年均價漲950元/噸,漲幅33.32%。
需求持續疲軟,冬儲推進艱難
大漲大跌的肥市行情之下,受打擊最大的無疑上下游農資商的信心,特別是下游經銷商的信心,也導致市場加速探底。
就像河南一肥企負責人所說,今年肥料行業大漲大跌的行情對市場信心的打擊是前所未有的。雖然去年和今年的糧價都很高,農戶收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高價肥在春耕、夏管和秋肥三大用肥旺季的銷量都不盡如意,農戶對價格還是格外敏感,用肥量整體是減少的;最受農民青睞,用得最多的是中低端肥料。
例如,在以河南為代表的華北地區,今年冬小麥種植底肥上多數農戶還是選擇用相對便宜的磷酸氫二銨加尿素來替代高價的復合肥。也就是說高價肥不可持續,至少經銷商和農戶都相對抵觸。據筆者了解,今年終端渠道市場上的肥料產品價格還是比較混亂的,特別是秋肥銷售市場,不少區域的貿易商一直都在降價促單,清庫存。
“近期走訪了幾個經銷商,多數對今年的冬儲不看好,也在看淡冬儲,基本上都在減少儲備,有的甚至放棄冬儲,表示少打款或者不打款,都是本著隨購隨出的原則。上游原料的集中壟斷導致原料行情嚴重違背市場規律,沒有原料優勢的復合肥生產企業舉步維艱,加上經濟形勢下行,經銷商觀望心態嚴重,信心不足。我預測今年廠家冬儲款預收量僅會達到去年的一半或1/3。”一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再想靠著冬儲賺差價行不通了,因為很多人不愿意再去替廠家承擔高風險。
以往廠商冬儲政策都會在磷復肥后陸續出臺,但是今年原定于11月5—7日在武漢舉辦的第二十三屆磷復肥會議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延期到11月下旬或12月中上旬,這也注定了今年的冬儲啟動會延遲。據悉,10月中下旬后也有個別復合肥企業試探性地出臺了冬儲預收價格及政策,不過短暫收款之后,都陸續出現了停收,因為下游農資商反饋多是消極的,因此廠商也多是謹慎觀望的態度。
業內人士直言,冬儲,儲的不僅僅是化肥,也是眼光、機遇、對行業的了解、對風險的把控以及對形勢的預判。但是近年來,經銷商冬儲的意識逐年減弱,而且今年很多化肥廠商說有保底政策,實際并未實施到位,寒了一些農資商的心。當然,今年賺了錢的農資商,還是很愿意冬儲的,但就要看廠家優惠政策了。
弱勢為主,四季度肥市將承壓下行
肥價全線回落之下,四季度肥市行情會怎么走?
尿素方面,截至10月25日,市場整體跌勢放緩,部分區域價格小幅反彈,山東地區中小顆粒出廠報價在2360—2440元/噸。但在供應面,檢修復產裝置交替較多,國內日產量在14.8萬噸左右,疫情頻發導致物流運輸不暢,部分企業發運受阻。需求面上依然偏弱,但是11月之后,國家商業淡儲,局地冬儲備肥會啟動,部分貿易商和復合肥企業可能會適量采購。所以,短期內,國內尿素市場可能還將維持小幅震蕩運行。
磷肥方面,雖然10月中下旬后磷礦石、硫黃、液氨等原料的價格都呈現出穩中上漲的態勢,對磷肥價格上漲形成一定的成本支撐,但是奈何下游企業不買賬,對磷銨采購都比較謹慎,另外復合肥開工低位,對磷酸一銨需求支撐不足。截至10月25日,國內磷酸一銨市場受硫黃價格不斷抬漲影響向好運行,多個市場價格上調30—100元/噸,湖北55粉出廠2870—2950元/噸,山東55粉送到價2980—3050元/噸,后續價格漲跌還是要重點關注原料價格走勢。
鉀肥方面,10月底,港口、邊貿、國產鉀貨源都相對充足,價格還在持續下調。根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數據,截至10月25日,國內大廠氯化鉀60%粉、晶到站價在3880元/噸,港口62%白鉀自提價在3725元/噸左右。短期來看,在貨源集中、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大型進口貿易商與廠家多數以穩價為主,后續還要重點關注俄烏局勢的變化以及市場的供需情況。
復合肥方面,截至10月2日,45%氯基復合肥出廠報價在3100—3400元/噸,45%硫基復合肥出廠報價在2850—3200元/噸。在原料、開工率和需求都走低的情況下,短期內復合肥市場還將弱勢運行為主,不排除價格繼續下探的預期。
綜上,四季度肥市整體將承壓前行,磷復肥企業業績短期也將承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