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草行业布局热度高,终端制剂品牌建设将成为原药企业布局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国信证券 杨林、王新航 2023/10/25 8:31:27
摘自:国信证券——精草铵膦行业专题研究:减量增效、绿色环保防效、性价比优势凸显,精草铵膦有望逐步替代普通草铵膦草铵膦可通过抑制植物光合作用而达到除草目的。草铵膦由赫斯特公司在上世纪80 年代开发成功,而在中国的正式推广应该是在 2007 年前后。草铵膦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其分子结构上与谷氨酸非常相似,可与植物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位点发生可逆结合,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途径,导致植物体内氮代谢

摘自:國信證券——精草銨膦行業專題研究:減量增效、綠色環保



防效、性價比優勢凸顯,精草銨膦有望逐步替代普通草銨膦


草銨膦可通過抑制植物光合作用而達到除草目的。草銨膦由赫斯特公司在上世紀80 年代開發成功,而在中國的正式推廣應該是在 2007 年前后。草銨膦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其分子結構上與谷氨酸非常相似,可與植物體內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位點發生可逆結合,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途徑,導致植物體內氮代謝紊亂,氨過量積累,葉綠體解體,從而使光合作用受抑制,最終導致植物死亡。草銨膦是全球第二大滅生性除草劑品種,也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非選擇性除草劑。滅生性除草劑是除草劑最大的類別,被廣泛應用于非耕地、免耕地、農作物田等場景的雜草防除,常見的滅生性除草劑主要包括草甘膦、百草枯、草銨膦和敵草快等產品。其中草銨膦具有持效期長,殺草譜廣,而且過程中不傷農作物根系、安全性好、速效性好,對于一些抗性雜草(如牛筋草、小飛蓬等)也有著較好的防除效果等諸多優點,近年來草銨膦市場份額逐步提升,現已成為第二大滅生性除草劑品種。根據 Phillips McDougall 及 Kleffmann 統計,過去10 年草銨膦市場價值穩步提升,2021 年全球草銨膦市場價值達 11 億美元,2011-2021年CAGR達到 12.3%,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非選擇性除草劑。


精草銨膦是草銨膦中的有效成分,可實現藥效翻倍、用量減半效果。草銨膦含有一個手性中心,具有 L 型和 D 型兩種光學異構體,但只有L 型具有除草活性,故L-草銨膦又稱精草銨膦。目前普通草銨膦農藥多為L-草銨膦和D-草銨膦按照1:1 比例組成的混合物,L-草銨膦的除草效果理論上為普通草銨膦的兩倍,但是在農業實際運用過程中,L-草銨膦的除草效果約為普通草銨膦的1.8 倍,L-草銨膦的市場價格約為普通草銨膦的 1.5-1.6 倍。L-草銨膦的推廣能夠降低50%施藥量,可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未來全面推廣后全球每年可直接減排數萬噸D-草銨膦無效體,有效減輕農田耕作對環境造成的負擔,符合國家農藥減量增效政策。


0ff41bd5ad6eddc491bcaec6cfb544f15266332b.webp.jpg

精草銨膦除草速效性、徹底性和穩定性均優于草銨膦,未來有望逐步取代普通草銨膦。據永農生物精草銨膦試驗藥效數據,精草銨膦除草較常規草銨膦快2-3天,控草期可延長 7-10 天;對牛筋草、小飛蓬等已對草甘膦產生抗性的雜草除草效果更快更徹底,較常規草銨膦可增效 30%以上,且受濕度、溫度、降雨等環境因素影響更小,15-38℃除草更穩定。總的來說,L-草銨膦比普通草銨膦除草活性更高、對環境的影響更小,可顯著降低制劑廠商的原藥成本、加工成本、運輸成本、助劑成本以及終端農戶的用藥成本,未來有望逐步取代普通草銨膦,市場前景廣闊。從除草劑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認為當前精草銨膦與二十年前精喹禾靈的市場環境相似,精喹禾靈(R 體)是在合成喹禾靈的過程中去除了非活性的光學異構體(L 體)后的改良制品,作用機制和殺草譜與喹禾靈相似,但作用速度更快、藥效翻倍、用量減半。2000 年之前我國只能生產普通喹禾靈,在南開大學攻克精喹禾靈的生產工藝后,精喹禾靈憑借性能及性價比優勢迅速實現了對喹禾靈的升級替代,目前國內市場上很少有普通喹禾靈藥品銷售。


草銨膦市場競爭激烈,開發精草銨膦是行業發展趨勢


草銨膦產能規??焖僭鲩L,市場競爭激烈。據百川盈孚、Phillips McDougall等數據,截至 2023 年 10 月,全球草銨膦產能約 14.2 萬噸,其中我國產能約12.4萬噸,全球占比達 87.32%。國外產能方面,巴斯夫現有草銨膦產能1.2 萬噸/年,裝置分布在德國法蘭克福和美國密西根,其中美國密歇根工廠擬減4000噸/年;印度 UPL 公司擁有 6000 噸/年草銨膦產能,另規劃有1 萬噸/年產能。根據相關企業新增產能公告,未來全球草銨膦和 L-草銨膦產能釋放仍然在中國,國外新增產能釋放有限。整體來看,目前草銨膦行業處于企業競爭階段,且新增產能還未完全釋放,行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


全球農化行業去庫周期疊加新增產能陸續釋放,草銨膦價格大幅下調,當前行業盈利微薄,部分企業已虧。受過去兩年草銨膦價格大幅上漲、全球供應和物流不暢、糧食安全日益得到各國重視等多因素影響,2022 年四季度以來各市場渠道中的備貨庫存走高,下游去庫壓力提升,相對應的上游工廠庫存持續走高,截至2023年 10 月初,國內草銨膦工廠庫存已達 4000 噸,為自2017 年以來的最高點,預計市場中的庫存消化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在下游去庫的同時,草銨膦價格一路走跌,據百川盈孚,截至 2023 年 10 月 13 日,國內草銨膦原藥價格跌至6 萬元/噸,而同期行業平均成本則約 6.1-6.2 萬元/噸,技術相對落后的企業已經出現小幅虧損。受草銨膦價格走跌影響,今年以來國內工廠多選擇降低開工負荷,7月份國內草銨膦行業開工率降至 49.03%,為 2022 年以來的最低點;8、9 月份受新增產能釋放及季節性需求旺季影響,國內草銨膦行業開工率分別回升至66.37%、63.5%??偟膩碚f,目前草銨膦仍處于供應過剩、企業競爭階段,且新增產能還未完全釋放,推漲動力不足,但考慮成本端因素,預計草銨膦價格繼續下跌空間有限。與草銨膦相比,當前精草銨膦市場售價約 10.3-10.5 萬元/噸,仍有2-3萬元的單噸毛利潤,因此從盈利角度看,開發精草銨膦也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241f95cad1c8a78669e04dbf91673b3171cf5030.webp.jpg

復盤近年來草銨膦價格走勢:2016 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部分草銨膦小型企業生產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被迫停產,疊加趨于嚴格的環保政策,草銨膦開工率驟降。同時由于草銨膦技術壁壘較高、工藝復雜、環境污染較重,2017 年國內幾乎沒有新增草銨膦產能投放市場。供需矛盾推動草銨膦在2017 年年底最高上調至20.7萬元/噸,全年均價 17.39 萬元/噸。2017 年,隨著國內百草枯水劑全面禁用,作為替代品的草銨膦需求快速增長,草甘膦復配制劑應用增加以及抗草銨膦轉基因作物的推廣也拉動了草銨膦需求。2018 年,中國草銨膦新增產能集中釋放,市場整體貨源供應較足,但下游消化能力有限,草銨膦價格基本保持下行走勢,2018年國內草銨膦均價 17.99 萬元/噸。2019 年,部分廠家加速擴產,市場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國內市場相對較為飽和,下游制劑庫存較多,商家購買力較弱。供大于求使得草銨膦價格在 2019 年年底跌至 10.3 萬元/噸,全年均價12.74 萬元/噸。2020 年,受疫情影響,供應草銨膦中間體企業階段性停產,草銨膦生產企業開工率較低,市場貨源供應緊張,草銨膦價格漲至 17.30 萬元/噸,全年均價14.46萬元/噸。2021 年,中間體供應能力一般,草銨膦整體開工負荷不高,市場貨源更為緊張。草甘膦價格持續上漲推動替代品草銨膦需求上升,9 月份原材料黃磷價格上行推動草銨膦價格一路上漲,原藥價格在 11 月末達到37 萬元/噸的歷史最高價,全年均價也達 24.98 萬元/噸。2021 年 12 月開始,受供應走高及下游對高價抵觸等因素影響,草銨膦價格進入下行通道,至 2022 年4 月上旬最低跌至17.5萬元/噸,草銨膦價格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較前期高點腰斬。4 月中旬開始,隨著外貿訂單不斷下發,國內需求啟動,草銨膦市場流通貨源緊張,價格再次走高,至 6 月上旬最高漲至 26.5 萬元/噸。2022 年 6 月開始,隨著國內新增產能的陸續投放及爬坡,以及下游累庫接近尾聲,草銨膦行業進入去庫周期,上游工廠庫存不斷走高,價格也隨之不斷下探,截至 2023 年 10 月13 日,華東地區草銨膦價格跌至 6 萬元/噸,百川盈孚數據顯示當前國內草銨膦行業平均單噸虧損約1000-2000 元。


部分替代其他除草劑、復配、轉基因作物推廣等多領域打開精草銨膦需求增長空間


受讓部分百草枯禁限用退出的市場。百草枯價格低廉,對惡性闊葉雜草特效,除草更徹底,且雜草沒有抗藥性、對環境友好,但其對人毒性較大,無特效解毒劑。2017 年以前,我國每年使用百草枯水劑超過 10 萬噸,2016 年7 月1 日起國內百草枯水劑已停止使用,百草枯產品只能用于出口,不得在境內銷售。根據PhillipsMcDougall 統計,2018 年全球百草枯使用量達到7.9 萬噸,全球市場銷售額達12.02 億美元,2020 年已降至 8.5 億美元。百草枯的單位用量約為草甘膦的1/3,草銨膦的 4/5,敵草快的 2/3,但百草枯的持效期較短,因此施用頻率比草甘膦、草銨膦等除草劑要高,假設百草枯的施藥頻率為其他除草劑的2 倍,考慮到迄今為止沒有一種除草劑可以完全替代百草枯,假設百草枯退出的市場缺口被草甘膦、草銨膦、敵草快按 4:4:2 的比例承接,則其他除草劑新增需求量大致等于百草枯被禁限用的量。而根據利爾化學 2023 年定增公告,隨著國際禁限用的擴大,巴西、中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都開始禁用百草枯,全球累計禁用達到2.6萬噸左右,這為其他非選擇性除草劑帶來約 2.6-3 萬噸的需求增量。我們假設約4 成百草枯退出的市場被草銨膦承接,則該部分對應約1-1.2 萬噸/年的草銨膦需求量。


除草劑的功能和效果是決定其應用范圍的主要因素,草銨膦可在部分應用場景中替代草甘膦及其他非選擇性除草劑。


1)從除草原理看,草銨膦內吸作用不強,通過積銨殺死根系,除根效果一般,而草甘膦通過內吸傳導殺死根系,除根徹底,因此,草甘膦更適合用于大田作物除草,而草銨膦則更適合用于果蔬等領域的除草。

2)從除草速度看,敵草快施藥 2 小時后即可見效,草銨膦在施藥后第2天即可看見變化,3-7 天后效果顯著,而草甘膦需要 7-10 天見效。

3)從持效期看,草銨膦的持效期在 25-40 天左右、敵草快的持效期15-20 天左右,草甘膦持效期長達 30 天以上。

4)從使用場景看,敵草快比草銨膦、草甘膦更耐低溫,可以在15℃以下使用,而草銨膦、草甘膦在低溫下會降低除草效果。

5)從適用范圍看,敵草快對惡性闊葉雜草有特效,草銨膦的防治雜草的范圍尤其是對于禾本科雜草比敵草快更寬,草銨膦還對小飛蓬、牛筋草等草甘膦抗性雜草有效。

6)從毒性水平看,敵草快毒性較大,草銨膦、草甘膦毒性相對較小,且草銨膦比草甘膦更加低毒、安全。

7)從對土壤的影響看,草銨膦在土壤中被微生物降解僅需2-6天,敵草快需要 7 天左右,而草甘膦則需要 20 天左右,而殘留期直接影響到下茬作物的播種;此外,草甘膦還易于微量元素結合,使得土壤缺乏中微量元素而形成缺素癥,而草銨膦、敵草快則不會出現類似情景。

8)從下游用量看,據PhillipsMcDougall、Kleffmann 數據,超過 50%的草甘膦被用于大豆、玉米、麥類、水稻等大田作物的除草中,而約 45%的草銨膦被用于果蔬、油菜、葡萄等經濟作物的行間除草中,同時超過 30%的草銨膦也被用于大田作物除草。


總的來說,草銨膦綜合除草效果優異,可以在很多場景中實現對其他除草劑的部分替代,而且隨著價格下行,恢復性價比的草銨膦部分替代其他除草劑的進程有望加快。

d000baa1cd11728b9782b6ee3d9231c2c1fd2cce.webp.jpg

幾種除草劑終端市場售價已相近,草銨膦綜合性價比優勢將逐步顯現。從畝原藥成本看,我們從中國農藥信息網選取了代表廠商生產的草銨膦、精草銨膦、草甘膦、百草枯、敵草快制劑產品,根據其推薦用量以及近期的原藥市場價格,測算出這幾種除草劑的畝原藥成本,可以看出,在草銨膦價格回調后,理論上幾種除草劑平攤到每畝的原藥成本已無明顯差異。從終端市場看,當前一瓶100毫升20%草銨膦(一噴霧器用量,兌 30 斤水)零售價格已經跌至5 元/瓶,和草甘膦及敵草快等滅生性除草劑相比已經具有一定的性價比??紤]到除草成本在農事活動總成本中占比較小,我們認為當前終端農戶對于草銨膦的接受程度較前兩年會有明顯提升,恢復性價比的草銨膦/精草銨膦產品的使用范圍將不斷擴大。


與草甘膦及其他除草劑的復配使用打開草銨膦需求增長空間。目前全球有超200種雜草生物型對 26 種已知作用機理除草劑類型中的23 類產生了抗藥性。草甘膦作為全球第一大除草劑,使用時間超 50 年,1996 年以來全球范圍內抗草甘膦雜草的報道頻率逐年增加,據世界除草劑抗性行動委員會統計,目前全球已有超50種農田雜草對草甘膦產生了抗藥性。從農業實踐看,草甘膦和草銨膦復配對部分耐草甘膦的惡性雜草如牛筋草、小飛蓬等除草效果較好,可以起到解決抗藥性、擴大殺草譜的效果,使得兩種除草劑在性能上實現互補。據中國農藥信息網,截至 2023 年 9 月,國內共有 59 個草銨·草甘膦復配產品登記,在所有與草甘膦復配的品種中排名第三。除與草甘膦復配外,草銨膦還可以與乙羧氟草醚、高效氟吡甲禾靈、丙炔氟草胺、敵草隆、西瑪津和 2 甲 4 氯等多種除草劑進行配伍,可以起到提高防治范圍、顯著延長持效期、擴大殺草譜、提高環境兼容性等作用。全球草甘膦年產量約 90 萬噸,從國內草甘膦復配制劑的登記情況看,大多數國內制劑廠商選擇的草甘膦:草銨膦復配比例為 5:1,草銨膦復配的草甘膦制劑占總草甘膦復配制劑的約 20%,但登記的產品數量不代表實際使用數量,故我們選擇滲透率來測算草甘膦復配草銨膦的需求量,假設草銨膦復配草甘膦的滲透率占所有草甘膦的比例為 10%-30%,則草甘膦復配領域草銨膦的年需求量大約為1.5-4.5萬噸。此外,如果再考慮其他相對小宗的除草劑與草銨膦復配,則復配領域草銨膦的需求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轉基因將有效帶動草銨膦需求增長,有望成為未來5 年第一大需求增長點。目前在轉基因領域草銨膦主要有四大需求:單抗草銨膦種子(主要為巴斯夫的耐草銨膦油菜種子和耐草銨膦大豆種子),大豆、棉花、玉米的雙抗/三抗種子。從全球主要農業國轉基因推廣情況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種植面積占全球的 39%,轉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的滲透率達93%。根據StratusAg的研究,美國將近 75%的種植者正面臨嚴重的草甘膦抗性雜草問題,且草甘膦致癌爭議不斷,此時草銨膦在除草譜寬度及對抗抗性雜草問題方面被置為首選。安徽中農縱橫預測遠期草銨膦耐性基因在美國大豆中的滲透率有望超過50%,美國遠期草銨膦需求量將在 1.4 萬-1.6 萬噸/年。加拿大是全球油菜的主要種植國家之一,種植面積占全球約 1/4,轉基因油菜滲透率達 95%,其中抗草銨膦轉基因油菜與抗草甘膦轉基因油菜的滲透率之比為 55%:45%,未來增減空間有限。阿根廷、巴西轉基因種植水平和美國類似,大豆、玉米、棉花等主要轉基因作物滲透率穩定在92%以上,遠期將增加約 7000 噸/年的草銨膦需求。目前ISAAA 轉基因批準數據庫收錄的抗草銨膦轉基因商品數量已經超過抗草甘膦轉基因商品,同時巴斯夫、先正達等國際農化巨頭耐草銨膦的轉基因大豆、玉米等品種正在美國、巴西等國家大面積推廣,預計轉基因領域可以給草銨膦帶來約2-3 萬噸/年的增量需求。


國內轉基因育種政策持續出臺,商業化即將落地,長期有望拉動草銨膦需求增長。近些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多項有序推進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的政策,并不斷進行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試點工作,體現出國家對于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推廣的重視。在我國,一個轉基因品種要想獲得商業化種植許可,必須要經過品種審定,雖然在今年年初我國農業農村組織了相關轉基因品種審定會議,但截至目前我國仍未批準任何轉基因玉米或大豆品種可以進行商業化種植,我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仍處于試點階段。我們認為,隨著我國轉基因作物種植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轉基因作物品種特性優良、節本增效等優勢將逐步顯現,同時隨著世界各國對轉基因認識的轉變,轉基因品種的商業化進程有望加快,將帶動轉基因作物面積增長,長期看將拉動草銨膦除草劑的需求增長。


全球草銨膦需求量將增長至 10 萬噸。據中農縱橫估算,2021 年全球草銨膦需求量約 5 萬噸,遠期(5-7 年后)隨著新生代轉基因的滲透、百草枯的禁用替代、復配制劑的增加和草銨膦價格下降后部分替代其他除草劑,草銨膦需求量將增加不少于 4.5 萬噸,屆時全球草銨膦使用量有望達到10 萬噸左右(L-草銨膦以折半計算,約 5 萬噸)。


技術領先的普通草銨膦企業將保持長期競爭力,L-高絲氨酸工藝有望成為未來主流


草銨膦生產工藝壁壘較高,目前全球草銨膦主要有3 種產業化生產路線:熱裂解-ACA 工藝、鋁法-Strecker 工藝、格氏-Strecker 工藝。理論上,草銨膦可經由化學合成法和生物發酵法提取,目前各種合成方法各有優劣,但總體都面臨反應條件要求高、工藝復雜、過程控制難度大、成本較高等問題,目前國內僅有少部分公司的能實現規模化穩定生產。當前,全球草銨膦的生產工藝包括熱裂解-ACA工藝、鋁法-Strecker 工藝和格氏-Strecker 工藝三種,三種方法有其相似之處,但在原材料成本、過程損耗、反應機理、環保友好性和收率等方面區別較大。


工藝對比:


1)巴斯夫采用的熱裂解-ACA 工藝比較先進,三廢排放、合成成本最低,全流程可以采用連續化作業,自動化程度高,總收率可以達到95%左右;但是該工藝難度較大,對裝置的要求高。


2)我國大部分草銨膦生產企業采用格式-Strecker 工藝,該工藝技術壁壘低,易于產業化,但缺點是該反應需在高壓下進行,易燃易爆安全隱患大,三廢排放多,且收率參差不一,收率只有54%-70%;因此該工藝綜合成本較高,連續化程度也不高,環保和安全水平難以企及巴斯夫路線。


3)鋁法-Strecker 工藝是從格式-Strecker 工藝向熱裂解-ACA 工藝過渡的工藝,該工藝設備投資較小,綜合成本較格式法低,但仍然存在固廢產生量大、反應過程危險等問題。該法較格式法還有一個優勢在于可以合成MDP,從而后段又可以改為 ACA 工藝,MDP 還可以應用于 L-高絲氨酸法合成L-草銨膦。


622762d0f703918fcd1bd115a753d49b5beec4a7.webp.jpg


甲基亞磷酸二乙酯是普通草銨膦和 L-高絲氨酸法精草銨膦的關鍵中間體,以MDP為原料生產甲基亞磷酸二乙酯的企業有成本優勢。甲基二氯化磷(MDP)是無色透明液體,化學性質活潑,極易與空氣中的水和氧氣反應,易自燃,難儲存,這使得 MDP 成為草銨膦難度最大的中間體,市場上無法直接購買得到,均由草銨膦生產廠家自行合成。Hoechst 公司的 MDP 工業裝置(現巴斯夫產線)在1970年代已建成,采用甲烷和三氯化磷為原料,裝置投資不菲,產物的能耗費用與原料費用幾乎等值。日本企業在上世紀 80 年代曾嘗試合成 MDP,但因難度過大而知難而退。中國的 MDP 研發起步較晚,但目前已取得成果,國內企業一般選用反應條件更溫和的氯甲烷路線,以氯甲烷、三氯化磷、三氯化鋁為原料生產MDP,利爾化學、利民股份先后實現了 MDP 的工業化生產,現有產能分別為1.5 萬噸/年、1000噸/年。此外,興發集團子公司湖北泰盛化工 L-草銨膦原藥及制劑項目環評公告中也提到該項目將自產 MDP,用于后續 L-高絲氨酸法生產精草銨膦。


現階段國內外企業普遍選用生物酶催化法生產精草銨膦。國內外生產精草銨膦的生產工藝可以分為生物酶催化法和 L-高絲氨酸法。生物酶催化法以普通草銨膦(D:L-構型=1:1)為原料、生物酶為催化劑,在較溫和的條件下(反應溫度在35-45℃,pH 值 8±1)即可得到高品質的精草銨膦(L-構型)產品,該工藝產品轉化率高(99%以上)、選擇性好(99%以上),生產產品的綜合成本較低,且產品質量穩定性好,是現階段國內外企業普遍選用的生產工藝。從生產成本角度看,生物酶催化法需要以普通草銨膦為原料,而據百川盈孚,2023 年10 月初國內草銨膦行業的平均成本約 6.1 萬元/噸,如果再考慮生物酶催化過程中的原輔材料及能源消耗,該工藝的綜合生產成本約 8 萬元/噸,相較于當前10.3-10.5 萬元/噸的售價仍有約 2-3 萬元左右的單噸毛利潤。 L-高絲氨酸法可以簡化精草銨膦生產流程,有望成為未來的主流工藝。L-高絲氨酸是微生物代謝過程中一種非蛋白氨基酸,也存在于細菌的肽聚糖中,可以作為合成 L-草銨膦的前體,且 L-高絲氨酸法生產精草銨膦工藝和現有的鋁法-Strecker 工藝有較多相同之處,因此在近些年合成生物學不斷發展的背景下,L-高絲氨酸法生產精草銨膦的產業化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相比生物酶催化法,L-高絲氨酸法利用微生物的糖代謝過程直接將葡萄糖等碳源生產L-高絲氨酸,經氯化、氨基保護、萃取等工序后再與甲基亞磷酸二乙酯等原料反應即可直接生產出精草銨膦產品,大大簡化化學合成普通草銨膦的繁瑣工藝,安全性和環保性得到大幅提升,且產物的 e.e.值(光學純度)可達到 100%,收率高,工藝成熟后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此外,L-高絲氨酸工藝還可副產氯化銨、聚合氯化鋁溶液、氯乙烷、液體二氧化硫等基礎化學品,對外銷售后可對沖一定的精草銨膦生產成本。


L-高絲氨酸法的關鍵在于 L-高絲氨酸、中間體的穩定供應,技術成熟后成本優勢將逐漸顯現。根據泰盛化工、匯盟生物等公司的相關項目環評公告及百川盈孚、wind 等平臺提供的相關原輔材料價格信息,我們測算出以葡萄糖為原料使用生物發酵法生產 L-高絲氨酸的主要原輔材料成本約 1.1 萬元/噸。同時,根據湖北泰盛化工有限公司 L-草銨膦原藥及制劑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L-草銨膦的物料平衡表,剔除掉溶劑等重復使用的物料,我們測算出理論上L-高絲氨酸法生產精草銨膦的主要原輔材料成本約 7-8 萬元/噸,而 L-高絲氨酸工藝的副產品如果全部外售也可帶來 1-2 萬元/噸的收入,沖抵部分生產成本。目前國內L-高絲氨酸法精草銨膦尚實現工業化生產,原因在于 L-高絲氨酸和中間體的供應不穩定以及工藝不夠成熟,我們認為未來工藝成熟后 L-高絲氨酸法的成本優勢將逐漸顯現。


生物酶發酵法合成 L-高絲氨酸備受產業界關注,轉基因菌種的培育是穩定量產的關鍵。目前 L-高絲氨酸主要通過化學法合成,以 L-蛋氨酸和碘甲烷為原料,但由于合成效率低、碘甲烷價格高且毒性大等原因限制了化學法L-高絲氨酸生產規模和應用范圍。近年來隨著代謝工程和合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生物發酵法合成L-高絲氨酸受到廣泛關注。生物發酵法只需要使用價格便宜的淀粉、葡萄糖作為原料,利用微生物的糖代謝直接生產 L-高絲氨酸,學術界聚焦在基因改造大腸桿菌和谷氨酸棒桿菌來生產 L-高絲氨酸。根據相關文獻報道,目前轉化效率最高的的經過工程改造的大腸桿菌可以產生 84 g/L 的 L-高絲氨酸,對葡萄糖得率0.5g/g,即葡萄糖單耗為 2。從實際產業化進度看,根據匯盟生物子公司佳木斯黑龍農藥有限公司年產 8000 噸 L-高絲氨酸、10000 噸甲基亞膦酸二乙酯項目環評公告,其生產 L-高絲氨酸濃縮液(98%)對 63%液體葡萄糖的單耗為3.43,折純后單耗為2.16,而化學合成法中蛋氨酸單耗為 1.25(按化學分子式計),因此從主要原料成本看生物發酵法合成 L-高絲氨酸具有顯著成本優勢??偟膩碚f,目前國內L-高絲氨酸尚未實現大規模穩定供應,原因在于轉基因菌株的培育、糖代謝過程的人為干預等環節較難把控,對相關企業提出了很高的技術要求。


精草行業布局熱度高,終端制劑品牌建設將成為原藥企業布局關鍵環節之一


精草銨膦原藥規劃產能較大,行業競爭將加劇。據中國農藥信息網數據,截至2023年 9 月,國內有株式會社日本三明農藥、利爾化學、永農生物、美邦藥業、新安化工、綠霸化工、七洲綠色化學等企業獲得精草銨膦原藥登記。現有產能方面,隨著 7 月利爾化學湖南津市 2 萬噸酶法精草銨膦項目開始試生產,國內精草銨膦名義產能突破 2 萬噸/年,其中利爾化學 2.3 萬噸、永農生物5000 噸,還有一些企業比如綠霸股份、匯盟生物已建成千噸級中試裝置。規劃產能方面,在前兩年草銨膦價格連續突破高位、在產企業盈利豐厚的背景下,國內許多農藥公司紛紛公布了自己的精草銨膦擴產計劃,據我們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精草銨膦遠期規劃產能達 50 萬噸/年以上,若全部投產,則未來全球精草銨膦行業將出現嚴重供過于求的情況。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近期普通草銨膦價格跌破成本線,且近兩年普通草銨膦行業新增產能不斷釋放,草銨膦價格再次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有產能規劃的企業可能會采用分期建設等方式放緩其精草銨膦項目投產進度;此外,現有公布擴產計劃的企業有一部分此前并未生產過草銨膦原藥,能否較快實現穩定生產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偟膩碚f,雖然當前精草銨膦的規劃產能較大,未來可能出現供過于求,但當前投產進度并不快,而且行業競爭加劇也會倒逼落后產能出清,有技術、成本優勢的企業最終將享受行業擴張帶來的紅利。


終端制劑品牌的建設是精草銨膦企業保持長期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從滅生性除草劑產品品牌建設的歷程來看,因當年產能技術更新慢,品牌建設時間長等,百草枯、草甘膦曾經當年都有第一品牌,草銨膦也有第一品牌梯隊(巴斯夫精·保試達?、利爾金閑牛?等),但隨著代加工業務的逐步放開,從目前登記證情況來看,精草銨膦產品的 10%和 20%制劑產品的競爭即將進入白熱化,留給企業進行品牌建設的機會并不多,因此未來領先于其他廠家快速建立終端市場品牌將占據市場主動權,反哺上游精草銨膦原藥生產端。


未來精草銨膦的定價機制將參考性價比、行業供需、成本等多方面影響,供需是主導因素。從應用角度,在農業實際運用過程中 L-草銨膦的除草效果約為普通草銨膦的 1.8 倍,考慮到終端性價比優勢也會倒逼精草銨膦價格下行,參考精草/普草的歷史比價關系,我們認為未來 1.5 倍普通草銨膦價格可作為精草銨膦價格的一個重要參考。從成本角度,現階段投產的精草銨膦主要采用生物酶催化法,故普通草銨膦的生產成本加上生物酶催化過程的成本可以作為精草銨膦行業的成本參考,我們預估酶催化過程的成本支出約 1.5-2 萬元/噸左右,未來L-高絲氨酸工藝實現量產后將具有一定成本優勢。從供需角度,當前精草銨膦的滲透率不高,而精草銨膦在終端市場中性價比優勢顯現,市場開始放量,故我們認為在中短期精草銨膦替代普通草銨膦的過程中可以消化新增產能;而從長期看,雖然當前精草銨膦的規劃產能較大,但實際投產進度并不快,一些企業缺乏草銨膦生產經驗,未來規劃產能是否能夠全部投產以及能否保持穩定生產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仍面臨著較大的產能過剩風險。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市場完全消化精草銨膦新增產能需要一定時間,當前精草銨膦價格仍處于下行通道,但考慮成本端因素,價格下探空間有限,價格下限為生物酶催化法的成本線。綜合性價比、成本、供需等多個方面,可以將 1.5 倍普通草銨膦價格作為精草銨膦的價格參考。


d000baa1cd11728b6d800d663e9231c2c2fd2c44.webp.jpg


相關推薦